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的逐步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日益频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凰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257-258
本研究发现,不少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和清晰的就业规划,过度追求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发展平台和物质待遇,以及用人单位存在的招聘工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五条降低大学毕业生入职毁约现象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应届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生  汤小薄 《经济师》2006,(12):91-91,93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大学毕业生匆匆就业,而后频繁跳槽,美其名曰“先就业后择业”。这种现象使组织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失去信任,也是直接造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文章针对这种现象,综合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就业工作也由传统的定向分配转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系。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伪造证件、制作虚假简历、单方面毁约,以及用人单位不切实际的虚高招聘条件等诚信缺失现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有损大学生、用人单位的形象,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肖红新 《发展研究》2023,(11):66-71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降低了毕业生个人的工作收入,且降低了市场需求与毕业生供给的匹配度,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探析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表现形式,厘清深层次原因,从政府、高校、家庭、学生四重维度协同发力探索治理路径,构建“四维一体”的就业育人体系,这对于帮助毕业生转变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但毕业生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效用大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效用水平,充分就业条件被打破,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要通过转变大学生职业观和自身能力水平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信息》2006,(7):39-39
一、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的演变 (一)从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上来看。 恢复高考后首批毕业生和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毕业生就业均由国家统一安排。进入九十年代后,就业方式开始向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许多毕业生已由被动的接受工作分配转为主动寻求工作。由于当时大学生对社会来说仍为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企事业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相对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当时择业现象并不是很普遍,“就业”也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随着大学生分配政策的调整,国家不再负责安排毕业生就业;加之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遽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骤然加大了。九十年代后期,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择业”、“求职”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李楠 《时代经贸》2009,(11):190-19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重,“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概括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董琦 《时代经贸》2010,(24):265-266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多,产生“就业难”的现象,北京市作为高等学府云集的首都,在就业问题上也不例外。但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多是结构性的,表现为“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学生不符合实际的就业观。本文主要结合调研数据,阐述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几种误区,从心理学和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些误区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市场分割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单位偏好、职业偏好和地区偏好.实证分析表明,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为正规部门、工作地点在东部大城市时,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将较高.正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初次就业对于就业部门和收益的锁定效应,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出现明显的偏好.因此,要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就要尽量减轻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和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备受关注的同时,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就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系的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重点对2017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剖析当今社会影响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提出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建议,以期望大学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的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中国,随着”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子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很大的变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由“统包统分”就业模式转变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就业机制,加上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未来趋势入手,对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社会、学校、企业和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打好大学生就业的攻坚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晓梅 《经济论坛》2003,(11):9-9,5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努力做好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摆在高校面前最突出的问题。那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一、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1.供大于求。毕业生人数连年的持续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自999年第一次实行扩招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和招生人数不断上升,2003…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几乎已占到社会新增可就业岗位的一半,他们的就业困境正在成为我国文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历年社会可就业岗位总量和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需求趋势的基础上,构造出能客观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特征指标,并以此得出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出现的高峰期,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特征,可供宏观经济研究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但在就业市场化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本文从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两方比较切入,研究了南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关联性,演绎归纳就业期望到就业现实的联系与差距.把握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方向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实际,探索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间落差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尝试寻求打破就业桎梏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慢就业”是毕业生为了找到合适工作而主动选择暂不就业的状态,普遍被视为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表现,而其职业损失常常被忽略。这容易夸大“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忽略了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以及“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慢就业”成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阻碍。文章从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两个方面,考察了“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结果显示:“慢就业”显著降低了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受限于较低的就业意愿,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很难借此提高需求与供给匹配程度;同时,“慢就业”所产生的“职业空档期”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也阻碍了其实现要求与能力的匹配;而且,两项匹配都存在滞后效应,会抑制毕业生的长期职业发展。据此,文章认为可以从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发展“间隔年”项目以及建立终身学习制度等方面促进各级各类毕业生及时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8.
宏观     
《商周刊》2013,(11):13-13
“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了 即将到来的这个高校毕业时节,做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64年经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再加上历年毕业未就业的100余万人,今年需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  相似文献   

19.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到来给原本就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中新成长劳动力的一部分,他们的就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发展潜力、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特征.在目前的经济危机状况下,针对毕业生的就业特征,高校该如何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省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据省人事厅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80%,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75%(其中的就业人数包含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尽管如此,专家还认为该数据有“水份”。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出来,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形势较好,而承德、张家口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因为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