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从柴达木盆地东北,到祁连山北支冷龙岭之间,有片广袤的草原.史籍中称之为"羌人乐土",或"羌人乐园".  相似文献   

2.
<正> 历史上,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繁衍生息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主营畜牧业,间或从事农业,是河西走廊地区的主要开拓者。传说舜时,有三苗迁徒三危。三危,即今甘肃教煌县东南三十里的三危山。实际在瓜、沙、敦煌等州。商朝,西羌据河西地。《后汉书·西羌传》云:“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说文解字》释:“羌,西戎牧羊人也。”所以,较古的河西牧人是“羌”。羌、姜上古同音,互相通用,羌人原为姜姓民族。居住于张掖、酒泉、敦煌一带的羌人就是姜戎,即是羌戎。羌人建立的国家为“行国,逐水草而居”,绝大多数居于山谷之间,从事畜牧业生产,牧养牦牛、羊、马、猪等。他们食肉和乳酪,饮乳浆,习惯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1,(13):47-47
“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云云鞋”的鞋型貌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上绣有彩色云纹和杜鹃花的纹样图案,故有“云鞋”、“花鞋”或“勾尖布鞋”之称,羌民在喜庆的日子里都喜欢穿它。羌绣“云云鞋”工艺借助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将棉线织绣于鞋身易磨损部位,增强了耐磨性能,使鞋身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1,(13):45-45
白石崇拜是羌族重要的信仰习俗,羌人视白石为天神和保护神,顶礼膜拜。为什么要供奉白石?释比们这样传诵:“白衣女神立云间,三块白石抛下山。三方魔兵面前倒,白石变成大雪山。三座大雪山,矗立云中间,挡住了魔兵前进路,羌人脱险得安全。”  相似文献   

5.
胡静 《中国西部》2012,(31):82-87
“感谢天感谢地,北川托伊;感谢风感谢雨,北川拉伊……感谢你啊,带来阳光带来美丽;感谢你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12年金秋,北川新县城,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羌族儿女,正在载歌载舞地表演北川自创的羌族隋景歌舞《禹羌部落》。古老的“感恩歌”唱出了羌人千年心迹,今天的“感恩歌”北川儿女将刻骨铭心,水水远远地传唱下去。  相似文献   

6.
藏族是一个跨界名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居住地域十分广泛,包括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占中国全境总面具的四分一。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境外的人口大概有十万人。藏族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古老而丰富的文化背景。其中羌姆流行于藏传佛教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之一。“羌姆”本以为“跳舞”,以民间舞蹈“桌”相对应,随着历史的发展,藏传佛教逐渐在多个民族中流传开来,羌姆也于文化和地域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称谓,如满族称为“跳布杂”,蒙族称为“查玛”、“布杂”,甘青等地称作“欠”,卫藏地区称为“羌姆”,康巴地区称为“巴羌”、内地称之为“打鬼”,而寺院的僧侣则多以“多吉嘎尔羌姆”称之。羌姆是一种藏传佛教的大型法事活动,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奥义和复杂多变的动态形象。  相似文献   

7.
青衣羌国芦山花灯是四川傩戏的活化石,融合着多种民族风情:羌人的反穿皮袄,藏人的斜挎半边膀子,而表演者的唱词和念白又是地道的汉语。这是一出“跩”了2000年的文化戏曲。“跩”为四川方言,是指一种类似北方秧歌的形体动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1,(13):46-47
“此情有景道不得,羌姑刺绣在前头”,在羌寨听到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夸张,羌绣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羌绣是活着的具有灵性的景观,作为骁勇善战的羌族,在刀光剑影中开放出的温柔的花,一直鲜艳在羌族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郭娟 《魅力中国》2014,(23):91-91
一、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概念的提出 “藏彝”民族文化走廊这一概念最早由费孝通先生提出,这个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但无论从地理上还是文化上,古往今来,羌族的存在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失的。从族群上来说,该走廊内的各民族均与历史上西北羌人有族源关系,从地域上来说,岷江上游羌族所居地域为藏彝走廊南下开口处,羌族在该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尔玛文化,且羌语为“藏彝”为走廊内四大语支之一,故我们可以从保存着非常深厚的古羌文化基因的羌学的角度,结合藏彝及其它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提出“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3,(34):90-95
羌绣,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人们美誉为“云端艺术”。“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文化受到重创,重建中,羌绣作为羌文化中最具典型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正>来说两条与东北女人相关的方言:“编派”和“扯老婆舌”。也不限女人。《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4月)记载,“编派”是指夸大或捏造别人的缺点或过失,以取笑或中伤他人。例句:他净编派人,我还没糊涂到那个份儿上。也作“编排”,是东北官话,也在北京、湖北鄂州、陕西渭南地区听闻此语。语义与东北话相同。  相似文献   

12.
黄琳 《中国西部》2012,(31):54-57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可谓“生于大山,发展于大山”,总是与那片神奇的土地紧密相连。作为羌文化集中区,阿坝在羌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羌文化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西部》杂志对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厅级调研员陈兴龙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开发潮     
四川阿坝着力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从今年开始,投资2亿元在九寨沟环线旅游区内打造百里“藏羌文化走廊”。“藏羌文化走廊”从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延伸至马尔康县卓克基土司官寨,全程150公里左右,沿途居民以藏族和羌族为主。藏羌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集中。该项建设预计3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翠花上酸菜     
田茫茫 《东北之窗》2011,(2):128-128
“翠花.上酸菜……”.随着歌手雪村的这一嗓子“吆喝”。东北“杀猪菜”的香味也飘遍了大江南北,那一锅喷香热乎的炖菜.渐渐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不过对于真正的“杀猪菜”,多数人还只是停留在“酸菜炖白肉血肠”的层面上.以为这便是东北“杀猪菜”的全部内涵了。其实。地道的“杀猪菜”是由多种菜品组合成的系列菜的总称。  相似文献   

15.
徐学书 《中国西部》2012,(31):118-127
说起羌族,人们往往会想到中华民族始祖人物中的炎黄二帝和大禹.想到殷商甲骨史中记载的羌人,想到今日汉、藏、彝等众多族群皆与占羌人有着密切的亲缘联系。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  相似文献   

16.
崔洁 《辽宁经济》2005,(5):34-35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东北分公司(简称中电投东北分公司)在沈阳正式揭牌之日,正是国家刚刚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之时。回眸一年有余的振兴之路,让人振奋精神的是,东北的振兴开局良好,各项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二十年来最好的水平。那么,与振兴大业共振的中电投东北分公司,如今又有什么喜人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快讯》2009,(18):28-29
汶川县雁门乡的萝卜寨村,是一个具有4000年历史的羌族古村落。“5·12”大地震,使这个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经受住了数千年风霜雨雪的古羌王遗都,在地动山摇中,遭受重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2011,(13):38-39
留居在陇西的羌人,比如党项羌则一直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经历了中原王朝的更迭,南北朝末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     
纳西族的祖先是曾经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他们曾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古老的象形文字,主要由巫师“东巴”用来书写经典,故又称“东巴文”。  相似文献   

20.
十月的东北,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10月20日,由东北之窗杂志社组织的第二期“走进东北之窗”幸运读者“三日游”一行20多人,踏上了本溪、鞍山之旅。为回报广大读者多年来的关心与支持,东北之窗杂志社从去年起,便开展了“走进《东北之窗》”幸运读者免费“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