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监管措施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出现改变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参与机构的风险概况,对金融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市场参与机构的增加和交易复杂性的提高,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已经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国外信用风险转移业务的监管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最基本的风险,不容忽视。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信用风险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欧美国家有相当大的发展,市场交易额逐年提高。本文通过对银企关系的博弈分析,得出信用风险转移使银行在面对信用风险时有更充分配置风险资源的主动权,金融资产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能更好地被开发利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风险转移市场的现状,结合国外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反周期拨备的关注和研究兴趣。智利在危机后改进了危机前近二十年的信用风险拨备监管要求,相对于其他实行反周期拨备的国家,危机后智利的信用风险拨备监管兼有后向型和前瞻型的优点,可以有效地降低信用风险拨备的周期性。智利的经验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信用风险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欧美国家有相当大的发展,其工具范围不断扩大,参与机构逐渐增多,市场交易额逐年提高。本在此着重介绍信用风险转移的工具特征、参与特征以及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信用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保障其自身的经营安全,还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极强的紧迫性。本文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述着手,对当前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现状分析,以及国内外对此主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的CAPM模型,测算了贷款转让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转让之后,系统性风险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四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比其他商业银行的提高更为明显。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性的提高,银行个体的风险水平是下降的。银行通过贷款转让行为将个体的风险转移到市场中去,提高了市场相关性,因此提高了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不应仅将监管重点置于银行个体的风险暴露水平,亦应重点关注银行个体行为对市场整体风险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转移与监管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伴随理财市场的发展逐渐暴露,并且风险主要由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需要摆脱传统信贷业务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模式,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保护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借鉴其他投资市场的监管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肖聪 《金卡工程》2010,14(3):304-304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重要风险,文章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模型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从中分析了这些模型对我国在风险管理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信用风险转移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有很大的发展,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次贷危机之下,信用风险转移行为面临许多风险管理的挑战.文章分析了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监管的先进经验,能够有效防止市场系统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可以在权重法下缓释资本、允许作为合格衍生工具、增加产品体系、加强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建设等方面加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国和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描述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特征函数法对其聚合后的信用风险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违约速率不变和可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聚合信用风险的损失分布都有完整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赵征 《上海金融》2012,(8):55-60,118
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创新为金融中介提供了分散风险的灵活手段,但过度风险分担也导致激励扭曲。本文从合约设计中"风险分担"与"提供激励"内在冲突的分析入手,推导风险分担的约束条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剖析信用风险转移的激励稀释效应和内生激励优化机制的局限性,以及风险转移链的复杂结构对代理问题的放大效应,阐释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脆弱性,进而为市场信息环境的监管改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平  王胜邦 《中国金融》2004,(14):24-26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体系稳健性最重要的指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资本协议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各国监管当局提供了统一的资本监管框架,使全球资本监管总体上趋于一致。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实施了1988年资本协议。1997年,1988年资本协议被写入《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成为资本监管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7.
虽然新资本协议已要求在第一支柱下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和计量,但是一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并未对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及精细化的计量提供较为具体的指导原则,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银行业经营模式也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银行操作风险形态出现了很多新形态。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在2010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先后发布了2011年版《操作风险管理的稳健做法》、《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监管指引》等规范性文件。本文将从解读这两份新监管文件入手,辅以对巴塞尔委员会的一些研究动态的分析,归纳国际监管方面的动向,并提出对我国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但其风险管理和监管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去年以来,理财业务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基于此,银监会多次提出要求加强理财业务监管,并于近期就相关监管办法征求意见,本文整理分析了国际理财产品监管的一些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相对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否认清并有效化解信用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健康和快速发展。本文从完善客户的审查机制,个人信用体系、个人客户信用评定机制、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及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等多种途径,论述了对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支付体系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步入了新发展阶段,支付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和丰富,这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极大便捷,但也产生了诸多监管挑战。为此,本文将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审视我国支付体系监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