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别,老年妇女人数要多于老年男性人数。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被发达国家的经历所证实。(《中国老年妇女人口的变化趋势》刘金塘,2001)因此。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老年妇女问题。有学者指出,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放 《改革与开放》2013,(15):64+8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占老龄人口比例日益扩大。城市老年妇女作为老龄化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传统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妇女的弱势现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基本分析和城市老年女性脆弱性表现特征的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城市女性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农村的根本——对“留守妇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和谐是关键,保障男女两性发展和谐是根本。但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生产生活压力及心理困境,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谐的最大不和谐问题。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男女两性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行的标准,西藏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事实上西藏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龄工作越来越重要。自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以来,西藏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西藏的老龄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涉老部门之间协调机制、提高老年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老年补贴标准扩大受益面、增加老龄工作经费等。  相似文献   

5.
徐放 《改革与开放》2013,(8):64-64,8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占老龄人口比例日益扩大。城市老年妇女作为老龄化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传统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妇女的弱势现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基本分析和城市老年女性脆弱性表现特征的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城市女性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事实婚姻作为两性结合的一种方式,古今中外均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事实婚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针对事实婚姻的法律法规,既反映出代表社会主流意识的法律背后对男女两性的建构,也体现出法律对妇女等弱势方权益的保护水平。现从社会性别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四次《婚姻法》及解释中涉及"事实婚姻"的表述及调整的分析,揭示出国家立法在处理"事实婚姻"问题上的两性不平等隐患,并试对"事实婚姻"这一社会现象的长期存在做出两性关系解释。  相似文献   

7.
郭斌 《魅力中国》2014,(27):257-2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上海市作为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1979年就步入了老龄社会,老龄人口以年平均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50年上海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3%。根据《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367.32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的15.43%,微升0.3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45.27万人,占10.30%,上升0.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姜红 《山东经济》2006,22(5):132-13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山东省妇女就业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更新、就业领域逐步拓宽、就业方式多样化、职业流动增加等。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相应的问题,如妇女劳动就业压力加大、男女两性收入差距扩大、性别歧视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妇女的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为此,需从政策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大力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以及完善维护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改善妇女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9.
农村老年女性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对中国老龄社会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评述有关中国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与其他老龄问题相比,农村老年女性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和重视.对老龄问题、老年女性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城镇老年人口问题的研究上.同时,文章对农村老年女性生活福利研究的内容、方法等提出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相应的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多,而且随着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使得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同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也会导致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被抚养人口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增大,这将严重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减少、影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对四川省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解决养老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方燕  李晓东 《宁波通讯》2006,(12):54-55
平等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男女平等是两性和谐的根基,两性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到目前为止,社会上依然存在着性别歧视、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等一些不和谐现象。本文拟从宁波妇女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及现象着手,讨论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巨大发展不仅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也带来男女两性观念的变化。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职业妇女的增加,微观上的小家庭受社会的变迁影响以及家庭构成单位的变化,已经呈现出明显不同于过去的特点,并且随之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认真反思这些家庭夫妻关系的变化,并力求提供一种社会学的测量方法,来应对现代社会中由家庭矛盾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自我更新的群体,人口生育死亡的规律性变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再生产必然导致人口结构性变化。70年代中期由于计生国策的贯彻实施,少年儿童组人数持续下降,老年人口系数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凸现出来。霍邱是人口大县,人口变动规律老龄问题最终要反映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本文对霍邱县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韩雨珈 《黑河学刊》2012,(12):176-17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我国退休年龄政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了。随着今年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提出,退休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同时,男女差龄退休问题也受到了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羽帆  吴江 《开发研究》2015,(1):142-146
探讨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通过对男女预期寿命、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预期寿命,以及对其他不同工作技术要求的人群的预期寿命比较,发现收入低者、女性,以及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法定退休年龄延迟的决策下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议延迟退休年龄的决策不能单一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6.
曾英  杨明均 《魅力中国》2010,(32):81-81
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老年人的共同愿望。四川老年教育是四川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成人教育。论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四川老年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与人数较少、发展不平衡、缺乏理论指导、教育形式单调、教育的物质条件不足。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出生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等原因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的特定社会发展过程。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世界各国平均生育率从1950~1955年之间的4.95,下降到2005~2010年之间的2.52。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妇女社会地位”是指不同群体妇女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与男性相比较的权利、资源、责任和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调查数据表明,宁波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总体差距和妇女的分层差距仍然存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和妇女地位的提高,还需作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舒心 《东北之窗》2010,(20):76-77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到2010年6月末我国老龄人口已达到了1.34亿.这标志着我国己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视必然会带动老年健康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表现在男女两性个性、行为、智能和成就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被社会文化建构的,是可以改变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虽说有利于男女两性各司其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但也会影响男女两性的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加剧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社会无形中还会增大男性的压力;"男女都一样"是一种抽象的性别平等,我们要做的是实施差异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