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建立健全保险招标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笋 《中国保险》2005,(2):62-64
违规的保险招投标可能引发偿付危机、信用危机、道德危机,危及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而规范和监管保险企业理性参与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中社会道德缺失,诚信沦陷,商家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虚假宣传、造假贩假,诚信危机正无孔不入地扰乱着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市场经济是诚信的经济,它需要道德的支持,要全面树立和巩固诚信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人们才能规范、道德的交往交易,企业才能稳定发展,树立维护品牌形象,真正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琪 《云南金融》2012,(3Z):92-92
经济社会中社会道德缺失,诚信沦陷,商家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虚假宣传、造假贩假,诚信危机正无孔不入地扰乱着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然而市场经济是诚信的经济,它需要道德的支持,要全面树立和巩固诚信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人们才能规范、道德的交往交易,企业才能稳定发展,树立维护品牌形象,真正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史上,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多年来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受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丧失了对道德标准应有的坚定性,缺乏对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以致出现了一系列网络不端行为,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社会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外部环境,防范、矫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6.
道德风险是商品经济社会必然存在的现象,过多的道德风险将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的社会动荡,防范、控制道德风险首先要搞好竞争的道德环境设置:1)讲究控制的“度”,2)注意团结共生的道德培养,3)注重伦理精神的塑造;其次要扩大政府法治,合理定位政府的经济功能,第三要加快建设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制度法规体系;第四要增强制度实施机制的硬度,市场道德的构建视野应投聚于教育、法律、道德街头晨市场层面上,为此,笔者提出从“基础层面”、“价值层面”、“自律道德层面”递次构建市场道德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青年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的怀疑和对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价值理想目标依据或理由的不遵从。道德信仰危机有其深刻的心理、伦理和社会原因,本文主要从其表现入手进行分析,力求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南京彭宇案”后,5年来“扶老人反被讹”“老人摔倒无人扶”的新闻充斥媒体版面。最近,佛山“小悦悦事件”被爆出,受众的认知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整个社会陷入道德危机。另一方面,媒体将社会舆论引向拯救传统美德的探讨,呼唤民众觉醒。负面新闻是把双刃剑,媒体在进行此类报道时秉承客观、公正、准确的新闻理念是基本原则,进行预警、教育、正面引导则是责任。  相似文献   

9.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今挑战这一信条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底线,而是危机后许多欧洲国家都面临的严峻债务现实。  相似文献   

10.
一、夯实思想道德防线,畅通“疏”的渠道。运用道德手段,强化道德自律,简言之,就是以道德约束自我。硬化道德他律,要推进道德的制度化,使之获得制度的强制力,要把对税收执法的道德约束转化为税收工作制度。优化道德环境,目前国家立法数量很多,但执行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与注重立法而忽视社会道德建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荣誉感?按照词典上的定义,“荣誉是一定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个人因意识到这种肯定和褒奖所产生的道德情感,通称荣誉感。”荣誉和荣誉感与社会道德密切相关。荣誉感的本质是道德的。荣誉也是社会集团所赋予的肯定和褒奖。  相似文献   

12.
安然丑闻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关注.银行再也不能忽视公共利益,否则甚至有可能遭遇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渐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认清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加强大学生的盼络道德教育,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文明、向上的上网环境。  相似文献   

14.
传统道德对现代中国社会道德困境的影响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价值导向一元化的绝对化、精英化倾向,“泛道德主义”的文化弥漫以及道德的政治工具化特征是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道德困境的内在根源,但另一方面,挖掘传统道德思想中所蕴涵的智慧探索品质也是中国社会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视野下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则一直是会计学界和伦理学界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道德义务与道德义务之间、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把握真实性原则。提出道德义务冲突时行为选择的依据,并提倡从社会的角度解决会计信息虚假这一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论建立税收信用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英 《涉外税务》2002,(9):18-21
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脆弱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好社会信用危机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和社会监督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要维护法律在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和危机中的权威性、严肃性,把社会信用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杜艳丽 《中国外资》2009,(10):189-189
道德本质上起源于社会生活。当今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今中国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领域就在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人所坚持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理所当然也应该发生变化,那么在众多的道德原则中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大量利用信息技术,这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还影响了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决策过程。本文探讨了审计信息化程度对道德强度与道德决策模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审计信息化程度可以调增道德强度和道德认识以及道德强度和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而未调节道德强度与道德意图间的关系。分组检验发现,在更爱惜声誉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组、40岁以下审计师组、项目经理及合伙人组中,审计信息化程度又进一步显著增加道德强度与道德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税收法律规范与社会道德规范分别作为“国家法”和“社会法”共同构成税收活动的行为规则。税收法律只有反映了社会道德规范,并被社会道德所认同,在基本行为准则上具有一致性,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我国目前在执行税收法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税收立法忽视社会道德不无关系。解决的办法,一方面要在税收立法中扩大民众参与,采取更为合理的民主程序;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强税收法律法规与税收道德状况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20.
《时代金融》2013,(11):43-44
中国金融信息网9月26日报道: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导致制假售假触目惊心、商业欺诈滋生蔓延、逃债偷税多发频发,成为长在市场肌体上的“毒瘤”,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恶果,到了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与决心彻底根除的时候。抓住有利时机、发挥既有优势,以现代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总抓手扭转市场“诚信危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奠定诚信基石,已刻不容缓,亟须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