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的积聚效应会促进居民消费,其外部成本效应则阻碍居民消费增长,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综合作用。本文拟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所以总体而言,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为了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提出了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体系,将城镇化水平划分为人口、产业及卫生城镇化、居民消费城镇化、科学教育城镇化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四个因子;然后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各细分后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产业以及卫生城镇化、居民消费城镇化、教育城镇化和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绝大多数省份居民消费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东部地区应更加注重居民消费城镇化和科学教育城镇化,中部地区应更加注重居民消费城镇化和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而西部地区应更加注重居民消费城镇化和人口、产业以及卫生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了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量,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城乡消费比例、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城镇化的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增加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讯是导致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主要部门;(2)城乡消费比例和排放强度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人均消费的提高对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增长贡献最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减少我国居民消费间接CO2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历史任务,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镇化同步进行,在此关口下,必然对我国居民消费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进行分析,简要探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给未来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下,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功不可没.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的年度数据,并进行一系列检验、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互动关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并作脉冲反应测试.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城镇化发展对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短期具有累积效应,而长期趋于稳定.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短期行为,通过长期效应保证居民消费增加,有效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城镇区域拓展、产业聚集、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建设等内涵,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差异巨大。本文依据分析结果,从提升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碳排放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取福建省2003—2015年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5年,福建省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全国的城镇化率,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的增长速度,城镇化与生活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城镇化对生活能源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会受到居民消费水平的调节作用而有所减弱。因此,在充分发挥城镇化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着手调控生活能源消费以减少碳排放,并合理确定城镇化的规模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目前城镇化率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居民消费率的提升。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迁移"和"转化"两个阶段出发,使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迁移"和"转化"之间的缺口——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半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控制了城镇居民收入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后,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也会产生负向影响;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半城镇化率提升会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同时,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户籍居民消费倾向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在低房价区域,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高房价区域,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尤其是城镇户籍居民的消费倾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各地区应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缩小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缺口,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对经济拉动作用影响巨大。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重视增长发展模式,居民消费率较偏低,在城乡、省际、区域、阶层之间具有差距,妨碍了我国消费增长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本文根据相关理论,以1997-2011年数据对我国省际消费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区域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从空间和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不同省际居民消费的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相关原因,并进一步从城镇化、消费、区域协调发展等给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2)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变革,改善城乡居民的比例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而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化发展,扩大地区经济在国际及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引导居民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从而更加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广西新型城镇化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广西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型城镇化下广西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和当下居民消费市场的有利条件,指出了未来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并对未来居民消费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考察我国税收规模与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不同种类税收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税收政策对消费需求影响的结构异质性。研究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异质性,个人所得税和商品税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且商品税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挤出程度高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则在一定程度上挤入了居民消费需求;利息税的开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文章首先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特征,然后主要从人口结构、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三个角度系统梳理了导致我国居民消费长期萎靡不振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针对低消费问题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进一步指出未来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影响环境质量的典型机制与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污染和吸收两个视角构建包含大气、土壤、水体3个要素的环境质量研究体系,选取国务院按照新标准监测划定的74个城市2005-2018年数据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及效果,进一步识别其在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推进模式与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推进模式之间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对环境质量总体上造成了负面影响,既加剧了环境污染排放又抑制了环境吸收能力;居民消费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和产业结构是城镇化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城镇化推动模式及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城市、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环境质量提升.本研究为政府在环境约束下如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马维娜 《时代经贸》2014,(6):177-178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的居民消费也逐年递增,本文主要是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围绕收入、储蓄以及人均卫生总费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一系列修正以及对参数进行检验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一定的评价,给出有建设性政策建议,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有了提高,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但是,居民消费能力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策略,希望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我们认为研究居民消费增长关键要研究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本文从基本消费理论入手,从实证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开始,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道路之一,也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对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进行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集,用单位根、协整等计量经济学理论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率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之间时序变化差异和按空间变化差异都很显著,且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论证收入分配等多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基尼系数在内的多变量宏观消费函数,并建立了基于城乡分割的居民消费率分解模型,使用该模型对1996-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完备分解。结果表明:(1)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为64.49%;(2)国民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次要原因,其贡献率为32.66%;(3)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3.21%和1.51%;(4)城乡内部基尼系数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2.20%和1.80%;(5)城镇化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率分别为-12.47%和-3.6%(即提高了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4)
文章以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及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MP)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资产配置与居民消费、资产价格与居民消费两个方面分析了资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认为不仅资产配置、资产价格对居民消费有单方面的影响,居民消费对资产配置有着跨期的影响,并且消费通过影响投资市场供求关系及宏观经济变量进而对资产价格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