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超期羁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期羁押侵犯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权,限制了司法自由裁量权,破坏了控辩双主脆弱的势力均衡,背离了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价值目标。对诉讼目的的偏向性选择、对口供的过分强调、有罪推定观念的影响、立法的疏漏是导致超期羁押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要想解决超期羁押问题,就必须立刑事强制措施的决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制度,实行司法令状主义,加强对超期羁押责任者的追究,完善相关立法及加强受害人权利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2.
控辩平等是整个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它是构建科学诉讼结构、体现司法公正及保护人权的需要,这已在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达到共识,并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在某些权力的设置上,特别是无法正确界定检察官庭审角色,影响到控辩平等原则的有效贯彻,亟需在立法中得以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加以落实。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当事人和法律监督者两个角度,提出对检察官在刑事庭审中科学的权力配置设想,保障控辩平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8)
中俄两国在刑事诉讼法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诉讼模式是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形成的。21世纪后两国都推进了各具特色的司法改革,也都进行了刑事证据规则的修改。探究俄罗斯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则,明晰其在排除证据庭前听证程序的设置、诉讼价值取舍方向以及反映在法典中规范的优点与不足,对我国未来完善证据立法有正反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体现了诉讼地位,诉讼地位的正确定位又影响着律师的权利大小。目前我国的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过低直接影响着执业的权利及其我国刑事诉讼后续阶段的控辩平衡。因此必须在刑事诉讼法中直接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法律地位和赋予律师相应的执业权利,比如律师在讯问时的在场权和调查取证权。  相似文献   

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采纳的证据规则,不仅为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从长远意义而言,它具有保护社会所有成员的作用.然而,对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不能生搬硬套这一制度.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适用受到旨在提高破案效率的"陷阱取证"手法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质证是诉讼双方围绕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询问、质询、说明解释、询问的诉讼活动,是庭审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三大诉讼法对于必须接受法庭质证的证据种类的规定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从诉讼原理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言词证据都应该经过法庭质证,未经质证并且存在争议的言辞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真相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审判机关变更公诉机关指控的情况,其中很多变更都未经控辩双方辩论,而是审判机关根据自己理解而作出的裁判,这样的裁判侵犯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利,本文主要论述了司法实践中审判机关变更指控的各种情形,并对其正当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特别是辩护权利为视角对我国的变更指控制度进行了构建,将变更指控分为不能变更、直接变更及协商变更三种情况,并逐一论述了各种情况的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司法事业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价值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法治进程向纵深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日益提高,对刑事司法公正的关注程度和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准确、及时惩罚犯罪,维护社会法治,还期待充分有效保障人权;不仅要求定罪公正,还要求量刑公正;不仅要求庭审程序的公开、透明,还期待对庭审程序充分参与。近年来,随着公诉意见改革的深入,国内一些基层检察院纷纷开始试行量刑建议制度,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当前在中国建立量刑建议制度,以促进量刑公开和透明,实现量刑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程序设计的价值准则,而现行"审级对应制"公诉模式的操作却背离了这一目标。实行公诉一体化,以减少诉讼环节,提高诉讼效率,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桂万先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20-122,145
欧盟商标制度是欧盟法律一体化的积极成果。在商标注册程序方面,欧盟法与中国法的规定多有不同,了解、分析这些不同,对于增进双方经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在协调欧盟各成员国商标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一项全新法律制度,《欧盟商标条例》以权利人意思自治与权利保护为价值偏重,体现了现代商标法律制度发展趋向,其中有关商标注册程序的多项制度设计,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举证时限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落实中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审限制度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诉讼效率和程序公正价值的重要途径。从举证时限的理论基础及相关背景着手,分析举证时限制度的现状及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2.
证明责任,是证明主体为了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到法院裁判的确认,所承担的提供和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以避免对于己方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作为三大诉讼之一的行政诉讼,意味着对于被管理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的一种保障和补救.考虑到平衡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功能,其证明责任的分配同其他诉讼间存在.本文从分析行政诉讼双方证明责任的承担入手,旨在研究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被明确列为八项证据之一,虽然并没有将其称之为口供,但第53条又明文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由此可以的出去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语境中,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与犯罪事实有关的情况向办案人员所作的供述和辩解.进一步还可以详细的将口供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书面口供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阶段亲自书写的供述,而口头口供主要是指办案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犯罪事实所作的供述或辩解以及针对办案人员的提问所作的讯问笔录和录音录像资料等.另外,从内容上口供还可以分为有利口供和不利口供.而口供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口供的概念、作用、收集程序、审查判断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口供时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上的原则、规则和具体制度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活动中,意思自治原则贯穿于始终.而在发生争议提起诉讼时,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是解决民事案件的一个重要司法原则,贯穿于诉讼程序的始终.在诉讼超始体现为诉讼的提起由当事人本人自行决定,当事人不主动申诉,法院没有必要去主动干预,即"不诉不理"原则;在审判过程中,则体现为审判人员在庭前的调解和判决前按程序要对当事人进行和解,当事人可以有机会通过平等协商、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充分显示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而在诉讼终结对标的的执行过程中,虽然不能由法院进行调解,但当事人可以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进行执行和解.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排除的程序、排除的方法以及排除后证据的效力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此次修改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在,有涉及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法律规定仅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三款:"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第二款规定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适用鉴定人的有关规定",无其他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专家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为了更好的辨明专家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将其与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对比,发掘两者异同,最后归纳出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利益分配的制度方式反映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正关注的主要内容.公正以保证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以及需要的满足为价值依据,包含一系列原则及相应规则.人们用公正原则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新集体林权制度政策内蕴公正分配的政治理念.基于林农基本权利而确立的平等原则、基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而确立的公平优先于效率原则和基于林业发展的经济规律而确立的市场公正交换原则和基于合法性的基本理念而确立的程序正义原则构成初始林权分配的基本原则.林权政策内蕴的公正现反映了基于中国国情而形成的产权经济建构中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已初步形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体法体系,但在程序法的构建上相对滞后.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针对消费纠纷等小额纠纷设立专门程序,在现代诉讼的视角下,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这一领域的经验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修改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的同时,应当构建小额诉讼制度,从而健全我国消费者权益诉讼机制,给予消费者实体及程序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9.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全面结合,为企业社会责任外部促进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恰好构成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权利。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使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工作变得具体和更具操作性。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诉讼应注意程序设计的科学性、程序选择的效率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性和相关制度的衔接性等原则。具体而言,应建立分离合一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诉讼程序模式;科学、合理地设计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诉讼程序制度;注意诉权保障广泛性与司法能动有限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违反企业社会责任义务的公益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20.
执行和解就其性质而言,应当属于民事处分行为,是执行权利人行使处分权的结果,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在执行程序中的具体体现.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基于当事人的权利处分原则设立了执行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执行申请人的权利得以顺利实现;其次,有利于当事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有利于人民法院减少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