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爽 《当代经济》2017,(35):86-87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但是辽宁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较差,随着创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也加快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发展当中,随之出现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给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时空差异.本文主要对我国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在区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洋 《经济论坛》2004,(21):19-20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省经济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各自的增长水平。然而,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和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学术界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论著颇多,对于如何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黄晖 《经济地理》2013,33(1):35-4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在区域经济增长上表现出严重不平衡.研究认为,制度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中起重要作用.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且这一过程的区域进展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减慢,各区域市场化进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扩大.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制度变量与经济绩效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量在不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值相对偏低.相应的,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15个副省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中国迅速崛起,融入全球化,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推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其中最为紧要的是如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失衡,并且随着经济逐步发展,其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合理运用好区域经济理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中央解决经济问题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2016年中共中央经济会议,从中解读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且表达自身对此问题的认知与感受.  相似文献   

7.
齐昊  罗喆 《当代经济》2016,(23):112-113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表现明显,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产生于资源禀赋方面,而是由于科教水平的总体落后导致.本文基于我国西部十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教育以及科技水平的统计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教事业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教育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因此,着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教育的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研究两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区域示范效应.文章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定权聚类与级别特征值相结合的方法,对两区域24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发现两地区经济发展能力都较强,城市系统内部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山东半岛城市社会发展问题比长三角的城市更突出一些.最后从区域角度提出全面提升两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00~2003年表征区域经济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小于发达地区,由此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认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市和农村现代化脚步不断加快,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例如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建设程度低于城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为了让改革更加深入和顺利进行,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0 ̄2003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水平所存在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高的贡献度,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均小于发达地区,由此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积极的技术创新赶超战略,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从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本、产学研合作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平衡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有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分,而且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之间的合作。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本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为其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和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城镇.在现实中,这类市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我国专业市场密度、强度和数量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以及对市域层面有典型代表性的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作用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但相关,而且呈现出与城市群空间上的耦合性;义乌市的实证分析说明专业市场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因,但城市经济发展并不是推动专业市场发展的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呼伦贝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呼伦贝尔13个旗市区的经济水平、工农业发展现状、环境因素及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五个层面进行了排序和比较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对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谢守红 《经济地理》2003,23(2):238-241,2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文章采用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人均外贸出口额、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对我国34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分类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在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力量,由农村过渡到城市,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带来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城乡发展差异、基础设施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这些因素都可造成地区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探究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从这些众多的因素中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改变原有发展条件、创造新的条件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钦 《发展研究》2010,(6):52-55
对新疆及国内其他省市外向型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度进行衡量和比较,以探究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新疆在全国的地位,对新疆区内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行测算及按水平进行区域分类、评价,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提升新疆对外开放水平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17年来,东部地区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以致出现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决定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改革和  相似文献   

20.
苏南、苏北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鹤  董瑞芝 《经济前沿》2006,7(5):27-30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始终是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下,的确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总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北地区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区域间互动协调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