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虽然战略环评分为法规、政策、规划环评,但由于我国环评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评,因此我们将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本文在回顾战略环评制度演变史的基础上,认为可持续发展要求战略环评的积极参与,接着归纳了规划环评的主要作用,最后着重论述了战略环评进入宏观经济决策程序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姜妮 《环境经济》2008,(3):10-16
由于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基础不牢固,很多地区和部门没有对规划环评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以种种理由逃避开展规划环评的责任,导致规划环评在中国的推进步履维艰。此时,加快规划环评立法进程,为规划环评制度的建立奠定法制基础,同时推进重点领域的规划环评试点,真正发挥规划环评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阐述我国开发区规划环评管理的变迁过程,及在不同管理要求下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规模和产业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前期、开发区布局的环境风险、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管理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开发区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建立开发区规划环评的合理介入机制,建立规划环评与规划的协调保障机制,对开发区规划环评的技术规范进行完善,通过跟踪评价等建立开发区规划环评的监管机制,以提高开发区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梳理了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特点、背景与意义以及与项目环评的关系;其次,提出了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最后,指出地理学者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应该具有的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5.
一家之言     
规划环评的本质应是一个交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表达了对中国环评制度的担忧:"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目前的环评制度是最  相似文献   

6.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环评法的执法检查报告,报告提出目前环评机构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影响环评公正性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环评机构要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除了与环保部脱钩,关键仍在于如何更为彻底地摆脱地方权力的干预和经济利益的诱惑  相似文献   

7.
正话题:实行多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制度,新环保法又对其进一步强化。怎么看待现行环评制度?是权力还是个牢笼?环评制度调整方向是什么?匿名:中国的环评制度确实需要进行质的改革。发达国家或国际金融机构如世行、亚行,开展项目环评的目的不是审批,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与了解项目的潜在环境影响,通过完善项目的选址与设计,包括建设与施工,来规避或减缓潜在不利影响,以及在环评过程中广泛征询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我们的环评制度是一项  相似文献   

8.
规划环评能够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进展缓慢,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为此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加快立法,严肃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德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介绍,从环评报告书形式、环保审批、公众参与等方面对中德环评制度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环评制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目前我国在技术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通过9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技术方法在我国规划环评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我国规划环评的开展在技术方法层面上的优势和缺点。最终归纳出适用于我国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对应于规划环评的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完善我国技术方法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略环评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特定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密切相关。我国大规模实施战略环评,是随着《环评法》的颁布开始的。推进战略环评的过程中,无论是观念、制度、理论,还是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战略环评作用的发挥。在综述我国战略环评实施状况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理论研究、拓宽评价范围、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联动模式、强化公众参与、增加替代方案等。  相似文献   

12.
正环评,就是一个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如果环评过程不公开,甚至连最后的环评报告都秘而不宣,环评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沦为摆设。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下坪垃圾场因处理能力不足导致臭气扰民,一个月被投诉200多次,且被环保部点名批评,但仍拒绝整改,周边60多万名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多次抗争无用后,居民将主管部门告上法庭,要求公布垃圾场环评报告,但相关部门却以"涉密"为由踢起了皮球。垃圾场是最典型的公共设  相似文献   

13.
视点     
国家环保总局即将颁布新“环评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8月8日向新闻界通报,为进一步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加强环评机构管理,环保总局即将颁布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办法》。潘岳说,这是继清理整顿环评机构、实行环评工程师资格全国考试等措施后,环保总局将环评职业资格和机构资质结合起来进行的又一次重大制度改革。新办法颁布实施后,原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立即废止。新办法的内容已由过去的五章二十条增为现在七章四十一条,充分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行政许可法》中的主…  相似文献   

14.
《环境经济》2015,(Z1):10-12
1.不得未批先建新《环境保护法》第19条第一款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个条款涉及两项内容,即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其中,建设项目必须做环评,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得建设。这一条过去也有法律规定,但没有新《环境保护法》这么严。而规划环评虽然没有罚则,却也作了法律规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规划环评也会有强制性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前段监管的重要环节,但  相似文献   

15.
滕玥 《环境经济》2023,(24):22-25
<正>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到1979年正式建立环评制度,环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久高速发展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6.
"圆明园铺膜事件"拷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备受关注的“圆明园铺膜事件”告一段落,而事件本身却因其典型性,在一定程度上拷问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仅要求违法建设项目补办环评审批手续是否足够?环评机构到底应向谁负责?公众如何全面参与环评?如何追究相关违法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尽管<环评法>实施多年,但确保战略环评、规划环评能够从纸面走向实践,还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导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的吉化是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而造成沱江污染的川化在当地也是环保水平领先--单个环保模范却酿成重大环境事故.如此怪状,时有耳闻.  相似文献   

18.
边丽娜  商钊敏 《经济论坛》2007,(19):132-134
所谓战略环评,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它是在政策、规划、计划层次上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和规划手段.可以看出,战略环评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层次性,这正是单个项目环评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四月间我在某市环评室实习了一个半月,深感纸张浪费现象的无处不在,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我对环评室用纸情况做了一个简略估算。  相似文献   

20.
地方传真     
《环境经济》2008,(4):68-69
新疆去年查处300余个违反环评建设项目2007年,新疆各级环保部门共查处300余个违反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并对部分项目作出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的决定。今后3年,新疆将建设一批国家急需、优势明显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