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管理念缺位,法律结构零散缺乏整合性,多机构监管引发监管标准缺乏一致性,监管合作、绩效反馈、风险防控等监管细节缺乏合理安排等是我国现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体系的主要薄弱方面,容易导致监管目标与监管效果脱节,为金融稳定埋下隐患.近年来,英格兰银行从监管目标、监管对象范围、监管职权配置等方面对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对我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内部关联性的特点,建议借鉴英国监管改革经验,塑造整体性、系统性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理念,细化监管措施,促进国内立法对标国际标准,统筹协调监管职权与资源配置,开展国内及国际监管合作,并引入监管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贤敏 《经济经纬》2006,19(5):158-160
随着金融的国际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大量抢滩国内市场,这对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为此,作者在分析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从监管目标入手,阐述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逐步提高。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却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为金融市场的科学监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市场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对新时期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离岸金融市场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凯 《时代经贸》2010,(24):204-204
本文在对离岸金融市场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离岸金融市场监管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中存在的王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证券投资基金是金融市场上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虽然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时间不长,但有效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投资中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在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中,有效的监管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根本保证。本文在通过阐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昱 《时代经贸》2008,6(11):125
2006年11月8日国务院第15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自当年12月11日起实施.这表明我国已结束入世后的过渡期,开始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资银行不断创新和提高,也会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挑战.因此,为了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健,保护广大中资银行和国内存款人的利益,加强外资银行监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张昱 《时代经贸》2008,6(7):125
2006年11月8日国务院第15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自当年12月11日起实施。这表明我国已结束入世后的过渡期,开始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资银行不断创新和提高,也会给国内银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挑战。因此,为了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健,保护广大中资银行和国内存款人的利益,加强外资银行监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WTO与在华外资银行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日显重要。对外资银行总体政策,应从改革开放初的利用和限制相结合并给予一定优惠的原则,过渡到“对等互惠为主,辅以适当保护”的混合监管政策,以“等业务”吸引FB进入,以“严格监管”保护民族银行业发展。作者认为,对在华FB监管,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FB引进的管理、加强FB经营的管制、加强FB监管所必须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波 《经济导刊》2010,(1):30-31
经济全球化对优化政府干预金融市场提出了内在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方法、程度和范围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这其中首要的还是监管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体系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的必然产物,其过度扩张和监管缺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西.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监管机构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在研究旨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制度改革和工具设计.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迎合了金融市场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严格监管可能导致效率的丧失,而且也会引发监管和创新的新一轮博弈.  相似文献   

13.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会对我国的利率水平、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并可能发生述、套汇、资金外逃等问题。我们应加强对这一市场的监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央行监管、金融机构自律监管和行业互律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银行业中,商业银行是最重要的、最值得看重的,而且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是否严格、完善决定着商业银行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可以按秩序进行.我国自从加入到WTO之后,不断的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中之重,其风险程度正在不断的加深,这带给了商业银行监管很大的压力.对商业银行进行的监管是离不开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只有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可以保护我国现有的金融安全以及秩序,才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的高速运转.本文主要说明了商业银行监管的目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董矫 《经济师》2002,(1):223-224
巴塞尔委员会在 2 0 0 1年提出的新资本协议框架在征求意见之后 ,将逐步在全球推广。我国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 ,中国人民银行也必然需要签署相关协议 ,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央银行将用这一标准监管国内的各类商业银行。因此 ,及早针对新的资本协议框架采取措施 ,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王守东  钱建军 《时代经贸》2007,5(7):158-159
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对如何完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林伟 《经济纵横》2012,(2):117-120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市场约束为主的放任监管理念的不足,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金融监管的制度性变革,实现了政府监管的回归与超越,强调政府机构在金融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实施全方位监控。比较和分析欧美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发展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需要更新金融监管理念、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有效性,通过促进竞争来提高金融市场效率,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市场的加速创新和结构性调整,对冲基金的规模也快速扩张,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在给金融市场增加流动性和市场效率的情况下,对冲基金也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减少其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也就成了中国金融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守东  钱建军 《时代经贸》2007,5(7Z):158-159
本文通过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对如何完善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