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也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中,对未来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规划。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萌芽、发展并迅速走向成熟了。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以成熟的体系展示了他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资本论》是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打好经济学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基本方向的重大问题。提高《资本论》教学水平,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之计。近年来,《资本论》在高校教学地位被动摇,迫切需要恢复和巩固《资本论》在高校的教学地位。教育主管部门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负责态度,切实抓实、抓好《资本论》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自此,学术界对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地位的分歧便从未停息。试图从对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不同理解、关于马克思早期异化概念与成熟时期异化概念关系的分歧以及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地位的不同认识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学术界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正式提出劳动异化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劳动异化这一概念占据了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位置。对于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过程、概念的浅析、话语分析(从经济学话语到哲学话语)、异化劳动概念带来的启示,以及这一概念所具有的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考察,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发展过程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对政治经济学史基本脉络和过程特点的系统论述,从多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中社会观和历史观及其阶级观,是马克思经济思想观的核心立场和根本方法.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演化的探讨,清晰地表达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流派或学派研究的基本导向.经济思想史研究中注重对不同经济学家的“著作和性格方面”的“比较研究”,注重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民族对比的起源性”的比较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涵,也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各种流派或者学派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规定.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解释学为《资本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解释学"无视《资本论》研究的"解释学处境",呈现出绝对主义倾向.在"哲学解释学"视角下,"语言" "间距""视域""解释学循环"和"经验"等成为《资本论》研究过程得以正常展开的基本条件.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解释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结合,利于避免《资本论》的"哲学解释学"陷入主观主义困境,从而挖掘和发现《资本论》的不朽价值,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史观,基本内容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四环节中的经济关系。建立经济学体系唯一适用的方法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六册计划,为当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对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一评》中(见本刊1983年第2期),我们指出:西方宏观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在于以否定资本主义特征的方法来论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萨伊定律。这一定律不仅在理论上早已被马克思证明为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不能解决目前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困难的滞胀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对该书的宏观理论部分应持基本上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历史的批判,确定《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是商品这一最简单的范畴。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既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商品抽象掉了资本关系所剩下的一般商品,也可以看作是历史上存在的作为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简单商品。前者是从《资本论》作为反映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的逻辑过程,从最抽象的范畴,逐步加进不同的历史规定性而上升到具体范畴的逻辑起点;后者则是从《资本论》作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反映论,所描述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的历史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商品一般正确地反映了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一般和简单商品生产就没有本质区别。正确认识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不仅是逻辑的成分,而且包含历史的因素,对于科学把握《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马克思的方法论、对于深刻理解"历史"上的转形问题、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体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象性关系"、"实践"、"劳动"及"物质变换关系"是马克思分别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它们也是解读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循着马克思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发展线索,一方面,可以挖掘和梳理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中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揭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中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全面把握,揭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夏薇 《经济师》2015,(2):34-35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没有对竞争理论进行系统的论述,但是竞争理论却贯穿于整个《资本论》,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论述中。文章从竞争的概念、目的、分类、手段、作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资本论》中的竞争理论。尤其是关于竞争手段的论述,提出了新观点:以资本周转时间为出发点,从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两个方面论述了竞争手段。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探讨了《资本论》竞争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在1857—1858年写的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庞大手稿(以下简称《草稿》),是马克思留下的一份具有极为丰富内容的重要遗产。这部手稿,是马克思为了总结自己多年的经济学研究,弄清一些基本问题而写的,它实际上成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开端,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草稿》写在7个笔记本上,马克思给它们标上了从Ⅰ到Ⅶ的号码,共308页,译为中文近百万字;主体部分是《资本章》,占242页。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是在进入《资本章》的写作后,拟定了研究纲要或称结构计划,而《草稿》的《资本章》也大体是按照这个计划展开  相似文献   

13.
卫兴华 《经济评论》2004,(4):124-125
由顾海良和张雷声教授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一书 ,是一部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结合 ,从大范围和宽视野的角度 ,系统而有深度地研究和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专著。其总的理论倾向是 :对劳动价值论既要全面把握与坚持 ,又要发展与创新。专著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马克思形成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史、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作者特别提出告诫 :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创新 ,应建立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史、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上。对于浅尝辄止者、主观臆断者和庸俗诠释者…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从商品价值开始,到工资、利润、地租及历史观都得出对独立的结论,因而演绎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撇开《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在阶级立场、理论体系和论证方法上的区别,它们在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上,仍然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外在互补性,因此,在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方面要坚持《资本论》的指导地位,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为改革实践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经济论坛》2011,(2):215-217
生产方式范畴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为首要研究对象,对这一范畴的理解,我国理论界争论已久。本文认为,对生产方式范畴的理解,不能采取从马克思其他著作中引段摘句的方法来解释,而应根据《资本论》的结构和理论逻辑,既要从马克思的抽象分析中理解生产方式范畴的一般本质规定性,又要从具体分析中理解此范畴的多层次外延。《资本论》中生产方式范畴是个包含本质规定性的、具有多层次含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 ,生产劳动理论是构成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生产劳动理论既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枢纽 ,又是今天我们根据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为此 ,必须准确扩展生产劳动范畴 ,重新界定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一、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立足于当时的实际 (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 ) ,对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界定。就内涵而言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 ,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角度 ,马克思认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8.
庞巴维克曾断言《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已经"终结",凯恩斯甚至认为《资本论》毫无价值,但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并非持同样观点,他们中的很多学者对《资本论》或其第二卷的学术地位及其影响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认为《资本论》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多个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所编著的经济思想史著作都对《资本论》进行了介绍,有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文献还通过引证《资本论》的相关内容来说明问题,而且他们中不少人对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严谨的学术态度给予了很高评价。现代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相比西方经济学者的影响更加深远。马克思的影响之所以能够更加深远,则在于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相似文献   

19.
关于《资本论》的叙述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指出:对于理论体系的叙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无疑是科学正确的方法。纵观《资本论》三卷,马克思安排的商品——货币——资本——阶级的范畴次序正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因此.就《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而言,无疑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叙述方法的成果。但是当我们考察《资本论》的具体叙述细节时就发现:逻辑的进程并不是处处符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大都是注释和解说原著,而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实际、研究《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理论的著作则很少。注释和解说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实际资料来分析、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基本理论。高峰同志所著《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正是沿着这个方向进行了辛勤的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