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6,(1):141-154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对质押贷款披露的独特数据,本文以2007年我国《物权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具体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年《物权法》实施之后,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上市公司,其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行为都有所增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有公司和所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公司会更多的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客户集中度会弱化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行为,客户为民营性质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供应链金融、债权人保护以及商业信用融资三个方面弥补了国内外现有研究的不足,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物权法》和更好的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尤其在发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在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证券化为那些持有信用级别较低、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本文着重分析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含义与理论基础,同时分析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以及应收账款估价等关键环节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田歌 《经济视角》2010,(7):35-37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证券化为那些持有信用级别较低、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融资途径。本文着重分析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含义与理论基础,同时分析了应收账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以及应收账款估价等关键环节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孙虹 《经济师》2007,(12):86-87
应收账款质押在性质上属于普通金钱债权质押,我国《物权法》明确应收账款可以作为质押标的,该法的颁布实施使应收账款质押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有力促进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物权法》新环境下应收账款质押相关法律问题,并在法律层面上深入解析应收账款质押制度。  相似文献   

5.
冯俊萍 《新经济》2015,(2):9-10
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建成,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文章以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状况为基础,通过对应收账款融资的需求性、风险性及法理性分析,探求加快我国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的对策,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扩大了银行的融资服务范围。但近年来频发的虚假融资、恶意骗贷和故意赖账等现象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风险,降低了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规避出发,构建了"银行-企业"两方博弈模型,重点研究了银行对融资业务开展的检查率和惩戒设置问题,并以钢贸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为背景进行了相关参数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银行采取10%~20%的检查率、辅以1倍贷款利率的惩罚,能够有效降低虚假的应收账款融资现象。建议监管部门应制定具有足够警示性的失信惩戒机制,并要求金融机构在操作实践中严格执行,同时联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供应链金融的三种基本融资模式——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出发,对他们的两两组合模式——预付款—存货质押融资(融通仓)、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应收账款—预付款融资进行了会计处理及经济效应方面的研究。通过综合构建"过程融资"视角下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对供应链金融中一般性业务、违约与意外情况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多元模式下的资产流动性、盈余空间、财务评价指标等经济效应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也为完善供应链金融内容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微观视角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小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风险,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运用,将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有力措施。因此,文章从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含义和可行性分析入手,提出了银行和企业双方应加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风险的防范工作。文章认为,在我国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风险载体主要为债务控制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详细分析了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而且对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售卖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基本流程和使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应收账款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作用出发,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在中小企业中实施的建议,为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寻找科学合理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论应收账款融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文欣 《经济师》2010,(1):191-193
目前我国可供企业筹措资金的融资渠道不但狭窄而且单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竞争,大量的企业将赊销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的利润都停留在应收账款状态,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在西方早已得到广泛应用.应收账款虽然只是企业活动的一个侧面,但其融资的全面展开对于加速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缓解目前企业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务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概述入手,介绍了供应链管理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同时还研究分析了三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应收账款融资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应收账款融资在性质上既是一种动产担保,也是一种权利质押。文章在对应收账款融资常见的几种具体形式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对这一融资方式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收账款融资能够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惜贷"矛盾,使企业既能获得资金又能获得其他金融服务,资金使用期限比较宽松,有助于企业节约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降低经营风险,且易于操作。应收账款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供应链体系下研究企业资金流的计划协调控制是极为必要的。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供应链融资方式,也是一种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式,在大部分企业中都能够应用并增强企业竞争力。本论文首先分析企业融资决策现状,基于供应链体系,分析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和运作流程,评估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现实意义。通过运用图表描绘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决策模型,进行融资价值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应收账款融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涛 《经济师》2005,(2):152-153
文章通过分析应收账款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应收账款融资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22,(1)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金融产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是当前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工具和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多个地区为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相继推出扶持政策。大量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地位的的大型企业集团相继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成立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在稳定核心企业供应链,盘活应收账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商业保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融资难这一现状,在“1+N”供应链金融和银企联盟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1+M+N”供应链金融,解决了现有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成为可能,实现银企共赢.在该理念下,具体提出新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并以陕西航空业企业为案例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网企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而应收账款管理作为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在电网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电网企业应收账款的主要融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加强电网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虹 《当代经济》2007,(20):46-47
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国内保理业务作为新兴的应收账款融资方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工具.商业银行在开展保理业务时既要积极创新又要注意国内保理业务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0.
在现阶段的我国,应收账款日益成为国有企业流动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关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还比较欠缺,因此,必须强化国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为此,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应建立与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除了积极催收以外,还可对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