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自然条件,农村土地整理亦应有不同的运行模式。本文根据我国各地现实状况,从组织模式、投资模式、作业模式等方面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模式和专项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伦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峰  吴次芳 《中国农村经济》2000,(10):56-56,59,65
  相似文献   

3.
“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有效贯彻这一基本国策 ,新《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国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要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应实现动态平衡。补充耕地的途径有多种。根据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结构 ,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建设用地中占有相当大比例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远大于国家规定标准 ,整理潜力巨大 ,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个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但是 ,与其他补充耕地的途径相比 ,农村居民点整理又有其特殊性。调查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个案 ,对认识其规律性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汝州市温庄…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调查——以山东省文登市侯家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提供现实数据支持和政策支撑.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和文献阅读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占居民点比例较小;户均拥有宅基地宗数较高,但每宗宅基地面积不大,闲置状况严重.农村居民点潜力存在易释放、应释放、可释放和难释放4种潜力形态.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应完善宅基地产权,赋予农户宅基地完整使用权,允许其自由流转;逐步实现宅基地的有偿使用,提高闲置成本;构建城乡住宅用地统一市场,实现农村宅基地的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土地集约利用中兴起。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整理区区分为四种类型,得到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对应的整理模式,并对各种整理模式下的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临沂市农村土地流转成功实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制约土地流转的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打破传统户籍管理模式、搭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转的新平台等对策措施,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建设“城市特区”、实行“异地还建”的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新构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长期以来都存在土地废弃或闲置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我国大量土地无法合理利用,加剧了土地的紧张化程度.尤其是平原地区,村落零散分布于耕地中,导致农业生产无法机械化和规模管理化,最终致使经营规模缩小,土地效益降低.我国现已开展各种各样的用地整理工作,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对居民点的用地整理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董欢 《农村经济》2012,(3):80-83
城市近郊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在缓解城乡土地利用供求矛盾和探索让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两个主要方面的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作为一项涉及复杂利益关系的制度创新过程,当前各地推进的土地综合整理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方面,关键是必须正规问题,找准症结,明确思路,通过更深入的制度突破和政策调整来有效化解矛盾,力求把农村土地综合整理更加平稳有序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集中分布区域的地质条件,找出影响整理模式选取的各种地质环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研究结论:地质条件是矿区选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根本依据。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范围不断扩大,但对复杂地质环境区域,尤其是地质环境复杂的矿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还比较少,应加大对特殊地质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外市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目的:介绍和分析国外的市地整理模式,为我国开展市地整理及其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外的市地整理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具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以及适用于不同城市土地类型的应用模式;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实施程序,有效地协调政府、土地所有者、开发商等多方利益人的关系,高效地实现城市土地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研究结论:我国应尽快开展市地整理研究,探寻适合我国的市地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桂西北喀斯特山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02hm^2,有限的土地承裁着过量的人口。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但尚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后备资源;土地资源总量较大,类型多样,具有多宜性,开发条件优越,但土壤质量不高。空间分布地域分异明显;以环江县为例,分析了区域土地资源个性特征,指出了现阶段喀斯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整理主要可行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农牧复合模式、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异地安置模式;提出了依托规划强化管理、建立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立生态重建协调机制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化是推动农村土地整理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心思想是把整理后的土地,作为土地整理的“产品”推向市场,本研究将农地整理视为一个产业链,认为其产业系统由土地(原料)、资本、技术、产品、社会保障、目标等6个子系统组成。产业链上不同的生产流通环节具有相应的模式,从而构成一个产业化模式体系,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可采取“企业 农户”模式、易地代补模式以及企业化运作模式;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融资模式可借鉴BOT模式和证券模式;整理后新增土地的交易及权属调整应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市场化模式;农地整理产业化的组织可采取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服务权相分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沙洋县土地整理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了土地资源优化模式.认为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最优分配能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最优分配模式研究为土地整理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对桓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采用极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成对比较法建立居民点用地潜力评价体系,得出各指标权重,将其与标准化指标的乘积作为综合评分,对该县2000—2008年间的居民点用地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各个乡镇居民点用地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桓仁县的居民点用地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均较大,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任务比较艰巨,鉴于此提出了加强该地区居民点用地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因而对其进行调整势在必行.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搬迁方案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的地形地貌单元,分别选取3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农村居民点现状和迁村并点的搬迁模式,介绍了针对不同分区设计的大、小两种搬迁方案,并制定了搬迁距离、耕作距离、零星户数等相关搬迁指标,给出了具体的量算过程,最后得出广西农村居民点搬迁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和总结河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采用调查分析、资料综合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得出:①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宅基地占较大比例;②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土地闲置浪费、规划滞后,布局混乱、扩展无序等问题;③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分为早期能人带动型模式、政策推动型模式、经济发展带动型模式、经济发展需求型模式。因此,根据不同经济社会条件,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选取适合本地条件的整理模式,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农村环境逐步恶化、乡镇污染加剧、乡镇企业分散、治理难度较大的现况,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出了利用湿地资源处理乡镇废水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并构建了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示意图。结合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实际情况,构建了利用河湾湿地和荷塘湿地处理八湖镇农产品加工废水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框架,并提出了八湖镇废水资源化利用实施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麒 《山西农经》2020,(7):80-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占地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城市用地与农耕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因此要协调耕地和城市用地,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将其作为建设的指南,为后续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和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结合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总结了农村城镇化与土地整理的关系,并指出,只有通过协调两者的关系才能保证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