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财会月刊》2013,(12):I0007-I0007
19世纪60年代,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著名政治家,历任议员、大使和首相。在他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之前,曾有一段时间,为了方便办公,租了一处老百姓的房子。俾斯麦搬进这幢房子的第二天,就感觉非常不方便,因为他需要随时吩咐部下办事,房间里却没有电铃。于是,俾斯麦找到房主,请他尽快装一个电铃,房东以“没有装置电铃的义务”为理由表示拒绝。俾斯麦又说:“安装电铃的费用由我来出,你只需要找个工人来就行。”不料,房东还是不愿意,摇摇头走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笑话.说的是一个年轻人租住在一个老太太的房子里,年轻人住在二楼,房东住一楼。年轻人每天晚上都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的第一个动作便是脱掉两只鞋,由于动作很重,已经熟睡的房东老太太每每被吓醒。久而久之.老太太不乐意了.提醒年轻人脱鞋时动作轻一点。第二天.年轻人还是像往常一样回来很晚.脱掉第一只鞋后,想起老太太的话,便轻轻脱掉并放下第二只鞋。但第二天老太太又向他抱怨自己没睡好.年轻人觉得很奇怪,问其故.没想到老太太的答复竟然是:我整夜都在等待你的第二只鞋落下。  相似文献   

3.
春节过后,各地租房市场呈火爆态势。然而近日有媒体披露,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提供虚假房源信息、合同暗藏"霸王条款"、随意提涨房租等市场乱象普遍存在。对此,《中国质量万里行》提醒准备租房的消费者,在租房时应留心四个陷阱,防止上当受骗。陷阱一:房东问题。租赁交易中的房东问题一般都是指假房东,即骗子租来一套房子,随后冒充房东将房子转租,最后携租客缴纳的  相似文献   

4.
忧老怪 《新前程》2006,(3):95-95
老怪:在办公室有一个人对我很友善.他一来到公司好像就对我很亲近.他很喜欢邀请我和他一起吃饭、运动,他还经常和我谈起他周围友善的邻居,和蔼的房东,但是对他自己却只字不提。同事们都认为我们是好朋友,但是我隐隐地感觉到他对我的亲近很有目的性.比如.他一味向我索取人脉资源和办公室情报。却从不把自己的信息和资源与我分享:他喜欢探听我的烦恼.但是听后就一笑了之:和他的交往让我很不舒服.但是他对我又非常友善.你能告诉我.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和李某是初中同学.十年前,我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他,没想到噩梦便从此开始了。李某整天沉迷于赌博,还经常打我。我不但要打工养着他,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现在我想离婚,但是不知道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我有没有份?这套房子是他父母在我们结婚前给他买的.房产证上也是他的名字。我听剐人说结婚8年后,房子就转为夫妻共同财产,请问是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留学辗转几年.住过各式各样的房子,但朋友老黄的house(单体别墅)却让我觉得最具美国特色。他的家在加州南部一个颇大的住宅区里。小区有大门,要在门口按密码才能进入。小区主干道旁排列着一幢幢房子,绝大多数是平房,房子之间,间距相当宽敞。老黄戏说.这样的小区,平时看到狗比看到人的机会多得多。  相似文献   

7.
那一年,我在厦门打工。公司里不可能解决所有员工的住房,我们打工的,只好在外面租房子。我的房东是个大财主,一幢楼共8层,下面三层套房全租给外人住,我住在一楼,同一层另有两间卧室还空着没人租,这么一来,等于我一个人住一套房子,心里暗自高兴。不久,房东觉得太亏,可又找不到足够的理由解约,便对我说;“罗西,真对不起,你来时我忘了告诉你,这房子不吉利,过去常常闹鬼!”我明白他心里有鬼,便故作惊喜地说:“那么,你打算降多少房租呢?”房东只好无趣地上楼去踢椅子或打老婆出气了。  相似文献   

8.
"你好,我是房东,换了这个电话请保存好,我在外地,麻烦你把房租交我爱人农行账号上……"这是记者第6次接到这样的短信。住自家房子,却频遭"房东"催程,这让记者大惑不解。3月6日、3月7日,记者连续多次拔打手机上显示的号码,被告知:该号码目前已被限制使用。经过归属地查询,发现该手机号码所属地为陕西西安。"你好,我是房东……"的短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由于杭州二手房行情近年来的一路高歌猛进,也许是因为我们的二手房市场发展到今天也不过短短的五六年光阴,大好形势下的房东们似乎习惯了房子被买家抢购的良好感觉,试问如果在半年之前,又有哪位房东会担心自己的房子会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呢?然而是否会有永远一成不变的市场呢?即使退一万步来讲,为了我们手头的二手房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收益,我们的房东们也应该在自己的房子上多花点心思了。请相信,我们在自己房子上的每一分投入,都将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回报。同大部分商品一样,二手房同样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卖相”。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10.
深圳     
《住宅与房地产》2007,(6):68-68
“房子都是为百万富翁盖的,我们哪买得起房子。”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谭先生说,他现在厌恶谈到房子,一些房产广告也让他颇为不爽,“豪宅、巨筑、巅峰钜献,一看到这些字眼,我心里就不舒服,我想要的只是一套便宜舒适的居室而已。”  相似文献   

11.
律师信箱     
《东南置业》2006,(12):84-85
福州五四路张先生:最近准备通过中介买二手房,应该怎么规避风险?泉州张先生:我有一套7年前单位的集资房.房屋产权名字是我.现在我和老婆已分居但未办理离婚手续,我老婆把房子出租出去了。我可以收回吗?应该怎么办理?厦门赵女士:我购了一套房子,合同约定2004年9月30日交房,可开发商至今尚未交房。请问.是否可以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合同未约定违约金的支付时间)?[编按]  相似文献   

12.
《乡镇论坛》2009,(4):42-42
北京市昌平区某村民问:我家三代人同住老宅,2007年国家批了我一块宅基地,可房子盖好了,前面空地上邻居种的树却阻挡了我家进出的路。我几次找邻居让他把树伐掉凡棵,他却说他无权砍伐,让我去找村委会。我找村委会,村委会又让我自己解决。请问,我能自己砍掉几棵树吗?  相似文献   

13.
爱在谎言里     
薛涌 《乡镇论坛》2009,(33):42-42
装修房子要铺地砖.我请来一对瓦工夫妻。进入家门.男人在一边提醒我说,他的妻子脑子有点毛病,几年前妻子和6岁的孩子遇到车祸,孩子送到医院没能抢救过来.他的妻子也落下了这个病根.如果她发病。你别理睬她,就行了:男人的话让我心里一惊。因为在我看来.她的神情举止并无异样。  相似文献   

14.
楼市放量了     
二手房的市场反应最敏感。五月的省房博会上,十万多套二手房一起出笼气势汹汹,令卖家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进入6月,杭州二手房挂价继续回落,其中房龄较高的老房子的挂牌价格回落更加明显。在某大型中介公司挂牌物业当中,1990年以前的物业竟占到了26%的份额。这批房龄在14年以上的老房子挂牌平均价格仅为6774元/平方米,套均价为34.8万元。且以房改房为主。另据这家中介公司下属18家门店近日对卖家的回访,有20%左右的客户愿意或准备调低自己早先的挂牌价格,而且降幅并不小。老房子售价率先下调,新盘也稳不住了,最先松动的是杭州的远郊楼盘。杭州城北郊区一家房产公司的营销部经理说,原来亲朋好友找她都是要预约房子的号码的,有的时候手机都要被打爆。现在也有熟人给她打电话,不过要房子的电话是不大有了,倒是要求帮忙托关系把他买的房子退掉的电话有好几个。这真是让她苦笑不得: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高龄二手房价下调,那是因为这些房子的房东本来就有抛售的欲望,本来待价而沽,现在看看形势不  相似文献   

15.
《企业导报》2004,(11):40-41
有朋友说,“眼前最迫切的,是要买结婚用的房子”!我奇怪,房子就那么重要吗?他说,让心爱的她窝在租来的房子里,哪有幸福可言?买房如同买衣服,不仅要看它的质地和样式,更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需要它,喜欢它。其实,谁也说不准幸福的概念。可是,幸福与房子就在一念之间,安定与漂浮的转移也就那么的简单;没有房子,扎不了根;有了房子,生活才有一个恒久的根源。我想,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理该让幸福住上宽敞的房子,让房子畅流深深的情感故事。在此,笔通过对身边几位好友的畅谈,把他(她)们房子里的故事说来与各位共享。  相似文献   

16.
用老董的话来说:我和房子之间太有话说了。我刚坐定,还没开始采访,他就自己梳理起与房子二十年来的“交往史”。我也乐意倾听他的故事,或许这样的故事对于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来说,都是太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我这样—位年轻人而言,它却像是—个相隔甚久的传说.听来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7.
《乡镇论坛》2014,(13):42-42
北京市门头沟区某村农民来信说:我继承了祖上留下的老房子,这座房子位于北京远郊区。近年来,北京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政府准备征收我的这座老房子。在房子收拾过程中.我发现了我爷爷保存的20世纪50年代由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请问,我这个证书还有效力吗?按照证书规定.该房子所占土地归我们家所有,是不是补偿的时候要给予土地所有权补偿呢?  相似文献   

18.
如果能够提高法治并不偏不倚地维护正义与效率.使房东愿意把空置的房子出租.会使租金下跌.比较多人可以获得比较低房租的住房.减少自己购房的意愿.间接也会使房价增加的速度减缓。由于收入增加、城市化、中国房地产虽然没有泡沫.至少没有大泡沫。但有不少问题。这里只简要讨论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城市房价虽然没有大泡沫,但很多市民感到买房难.买了房子成为房奴的压力显然是存在且严重的。  相似文献   

19.
住房的焦虑     
如果连诺奖获得者都为买房为难的话,这对普通中国人而言,毋宁说是最无奈的现实。中国第一个诺奖获得者莫言,谈到750万奖金的用处,他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月.一场大火把我经营了十年的家化为灰烬.欲哭无泪,撕心裂肺。为了让自己离开那套10年内着了两次大火的房子,我用拨打119的速度奔波于深圳的各大楼盘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