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资源税问题研究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原有的资源税暴露出许多弊端,如资源税课税范围较窄、依据不合理、单位税额总体偏低、对级差收入调节不够等,中国资源税改革应在借鉴国外税制的基础上,扩大征税范围,提高税率和按量计征,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现行资源税税制由于征税范围狭窄、税率形式单一等问题已无法实现,利用税收调节级差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在分析国有资源税税制改革历史、现行资源税税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未来资源税改革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源税改革中的税率选择:一个资源CGE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资源税改革一直受到社会各方关注,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定性分析,对资源税税率的设置更缺乏定量研究.本文构建资源CGE模型,引入资源账户,通过枚举法对资源税对资源税税率设置的合理范围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资源税税率设置的合理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如资源税税率设置合理,可以有效增加资源税税收收入,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增加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资源税改革对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的功效有限,问题主要在于历次税改均将资源税定位于调节级差收益,而从资源税的权力依据、资源价值实现途径及税制演化方向看,促成外部成本内在化、保护环境方为其功效所在。据此,现行资源税制与新定位不相容的制度设计表现为征税范围狭窄、税负过低、资源税归属与税权配置不当、优惠政策监管滞后且缺乏配套设计。今后的政策取向应在于梯次推进征税范围扩围;在其他税种配套改革下,实行高低有别的分类动态税率,适度提高税负水平;实行中央、地方共享分成资源税;统筹各税种优惠政策,强化优惠政策监管。  相似文献   

5.
张宁 《当代经济》2018,(9):58-61
本文根据河北省水资源税政策,分析了河北省试点取得的成效:税收收入增长显著;节水成效明显;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提升.指出了河北省水资源税试点存在的问题:税收调节力度不足;计税依据、税率不合理.基于河北省水资源税试点经验,设计了水资源税全国扩围时的税制要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源日益稀缺和环境恶化,资源税税制改革势在必行,资源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扩大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和改变征收方式。资源税改革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中国资源税税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齐晓琳 《大陆桥视野》2013,(20):45-45,47
资源税改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我国资源税改革已基本明确方向,即将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后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磁君 《时代经贸》2008,6(2):37-38
本文利用生产者理论分析了资源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出现行资源税的政策目标定位不当和税制要素设置不合理,导致资源税的税收负担过轻,从而使得自然资源粗放地消耗,因此,要从新定位资源税的政策目标,合理优化税制要素设计,提高资源税税负,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刘磁君 《时代经贸》2008,6(1):37-38
本文利用生产者理论分析了资源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出现行资源税的政策目标定位不当和税制要素设置不合理,导致资源税的税收负担过轻,从而使得自然资源粗放地消耗,因此,要从新定位资源税的政策目标,合理优化税制要素设计,提高资源税税负,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一、完善现行的税制体系。1·对消费税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不符合资源节约和节能技术标准的资源高消耗和高能耗产品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如一次性的木筷子、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等;适当提高某些浪费资源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的消费税税率,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摩托艇以及高档洗浴、高尔夫运动等。同时,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产品和对生态环境破坏少的产品和行为,要减免消费税。2·要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增强资源税的调节力度。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必须保护开发的自然资源如…  相似文献   

11.
改革我国生态资源税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生态资源税,指出生态资源税包括生态物质资源税和生态环境资源税,改革现行资源税费体系,合并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扩大生态资源税范围,调整生态资源税税额,开征全民生态环境资源税,环境污染制度化,从而实现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最终能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源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税作为中国资源税费制度的主体,应该在保护环境、引导资源合理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资源税改革已经超出了税制优化本身的意义,背后隐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内涵。  相似文献   

13.
现行资源税的制度设计不利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立足于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税需要全面扩大征税范围,进一步提高税负水平、拉开税率档次、采用超率累进税率、调整税收优惠.同时通盘考虑相关税费的配套改革,认真清理各种针对资源的专门税费,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制.  相似文献   

14.
资源是稀缺的,多数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加以调控。我国资源市场税费机制的完善是一项系统改革,在资源供给日益紧张的今天,其目的是让资源价格有效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和稀缺程度。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源税改只是对其中的一个税种——资源税,在税制(包括纳税人、纳税范围、纳税方式、税率、税收优惠)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一、完善现行税制中的环保内容1.完善现行的资源税。(1)扩大征收范围。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2)完善计税方式,提高征收标准,通过税收手段,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2.完善其他税收调节政策。(1)增值税方面,可以考虑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对综合利用“三废”产生的产品适用低税率或给予免税优惠。(2)消费税方面,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那些使用无法回收利用的或难以降解的材料制成…  相似文献   

16.
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菁 《发展研究》2003,(10):27-28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要实现跨世纪环保政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税收这一有效的经济手段。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促进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行税种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在资源税方面,我国资源税设置于1984年,1994年税制改革时,征收范围为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  相似文献   

17.
理论和实践证明,税收可以而且应该在促进资源的节约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功能定位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充分考虑到其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等一系列具体分析,以期改革完善现有资源税,充分发挥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议资源税的不足与完善--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涛 《经济论坛》2006,(3):104-104,111
一、资源税的概念、特点及现行征收范围 资源税是为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促进企业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而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和破坏程度等大幅度增强.由于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环境和资源等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资源税起到了调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为分析对象,通过介绍资源税概念及从价计证改革目标,对陕西资源开发及资源税改革现状展开分析,从而深入探讨资源税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不利于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不易于控制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不满足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并通过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来有效调节资源利用率和解决陕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完善资源税改革方案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资源价格不断上涨,长期实行的从量定额征收资源税已经很难发挥促进合理开发、配置自然资源与调节级差收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资源税征收现状进行评价,并结合尚未出台的资源税改革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