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侵权现象愈加增多,个人信息权愈加脆弱,首要问题在于个人信息权在民事基本权利中的缺位,其次是法律制度缺陷及行业自律的滞后。在梳理评价我国当前个人信息权保护现状基础上,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地位、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重视特殊领域个人信息权保护、弥补刑法保护漏洞和构建于法律适应之配套制度将是应对形势发展的上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网络隐私权的侵权现状出发,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对策。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通过行业自律加以保护,也要提高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传统知识产权理论中又出现了以博客版权为代表的网络著作权的新内容,其范畴不断扩展,包括网络传播权、网络复制权、技术措施权等。而在网络著作权保护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取证困难、技术保护措施缺乏、被侵权现象严重、版权归属混乱等,我们应当从立法、技术等不同层面,对其规范,以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本文试从博客版权的角度,对网络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包含的范畴、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的方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模式,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与监督权提供了平台,是政府反腐的重要补充。缺乏制度规范的网络反腐,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存在与政府反腐脱节、影响反腐成效等问题。加强网络反腐的法治化进程,用制度保证公民网络监督权的实现,应明确立法主体,明确网民权利和义务,建立举报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和被举报人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网络反腐处理及反馈机制,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网络反腐是一种信息时代的新型反腐形式,本文试图阐述个人信息保护的范畴及网络反腐环境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困境及危机,通过对比介绍域外网络反腐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理论与实践和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对我国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年,但立法滞后,使得互联网成为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灾区。5月29H,国务院发布《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7月1日该条例的正式实施,必将会对遏制网络侵权盗版问题——这一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主的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立法修订建议。通过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细化网络服务合理使用标准、出台各类技术指标、健全网络数据库立法及行业自律规则等推动网络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人口迅速增加,这种新的通讯技术在大大提高效率,给人们带来便利、愉悦乃至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法律问题。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侵权。本文首先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利弊思考。结合当前立法现状。揭示了我国有关网络侵权保护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关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卖家在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也层出不穷,因而网络交易平台经常会涉入商标侵权诉讼。尽管目前《侵权责任法》、《商标法》以及行政领域中已有相关规定,但实践中在认定网购平台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方面仍然存在困难,无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文章在分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义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商标侵权责任认定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凡圆 《发展》2014,(5):83-84
科技发展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极大地方便了作者迅速而且广泛地传播其作品,同时便于读者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电子设备搜索到要找的作品,这一趋势也使得传统的著作权制度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从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特点分析入手,梳理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各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侵权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熊庄 《新西部(上)》2010,(2):44-44,42
民法在保护个人信息中的作用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应当得到加强和完善。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应当包括事前保护与事后保护,其中事前保护以确立个人信息权为基础,事后保护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2.
李娜 《理论观察》2014,(5):57-58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日趋流行,不少企业开始研究网民对个人隐私保护及用个人隐私数据换取服务或利益等之间的关系。保护网络个人信息,不仅要注意从网络注册过程涉及的主体成员方面,而且还从网络环境建设方面,进行立法保护和改进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程建华 《特区经济》2006,(6):231-232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上侵犯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分别对网络内容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隐私权侵权责任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建构我国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侵权责任的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个人隐私保护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也体现出新的特点。文章试图通过确立个人信息的正当运用原则来约束网络行为,并探索我国网络隐私立法保护的模式及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言论自由的内涵、范围和限制及网络言论自由不加规制引发的社会问题、侵权行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提出了七点建议:完善网络行为立法,为打击网络不法言论提供法律依据;规范上网实名制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网络的日常行政监管;依法严格管理网络服务提供商,促使网站严格审查发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制裁措施;网络言论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应该倒置;将网络言论侵权刑事案件列为公诉案件;打击网络言论不法行为与保障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应当并重。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丽 《魅力中国》2011,(8):125-125
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频繁多发,网络“人肉搜索”逐渐演化成网络暴力,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其中名誉权、隐私权日益成为保护的重点,徐州立法“毁灭性”禁止人肉搜索,且侵权责任法公布确立隐私权的独立地位,刑法修正案七也增加新罪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人肉搜索禁止或放开,是否对其进行刑法规制引发学者的讨论。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基本介绍,引出对其是否入刑的争论,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构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黄齐府 《魅力中国》2011,(7):361-362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着作权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着作权立法相对滞后,网络着作权得不到有效地保护。为了有效的保护网络着作权人的相关权利,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网络着作权的特点、网络侵权的主要方式、被侵害的着作权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及如何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等角度对网络环境下的着作权保护提出相关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在日常生活和网络领域中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险,探讨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并提出从国家立法、行业监管、个人意识、行业自律等方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在日常生活和网络领域中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危险,探讨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并提出从国家立法、行业监管、个人意识、行业自律等方面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虚拟财产的侵权事件频频出现。我国现今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立法仍有不足之处.网络虚拟财产的维权手段比较缺乏。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性入手.对网络虚拟财产维权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