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靓 《魅力中国》2014,(27):75-75
黄公望,元代画家,其所作《富春山居图》为元代文人山水画转型期的经典作品,其意境清新简远、平淡天真,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创新,它构成了山水绘画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何成 《走向世界》2010,(13):72-73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是可以由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承载,所以对古典人物画的钟爱,一直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家难以释怀的一个情结,历代画家除表达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外,都画了不少以当时的艺术审美来审视古人、表现古人的绘画作品.山东画家卢洪刚一直笔耕于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3.
郑伟 《魅力中国》2010,(3X):216-216
元代是文人士大夫画家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时代元代绘画基本上划分为两大命脉:一为南宋的绘画传统;二为以文人画家为中心的抒发本真性情的文人画。其中,倪瓒的"逸气"和"逸笔"思想最具代表性,以求得内心精神的寄托与消解,从而较大地推动了艺术传达中偏于"逸"的表现,崇尚自然,抒情达意。元代画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笔墨表现所发生的"气韵生动"这一完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昭 《魅力中国》2011,(20):302-302
在世界上各类绘画艺术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用线表现形式独树一帜。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既借鉴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用笔的各种表现方法,又结合了绘画的造型表现形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写来“抒写”画家的内心情感,是中国历代文人画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结晶。本文论述写意笔墨之“写”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并探究画家“写的主观意向与心路历程”以及引发新时期人们对写意笔墨之“写”的再认识与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官至三品,还侍候了康、雍、乾三朝皇帝…… 毫无疑问,郎世宁,这位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传奇人生的意大利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无可忽视的一笔:他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人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民国时期,康有为曾经说,郎世宁是最早开创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画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画"文人画"顾名思义是文人所作的画,它是一种比起严格的技法和体裁更追求画外功夫的诗意创作,文人想通过这种诗意的表达来抒发他们的思想、情趣、品位和文化意蕴。中国文人画的起始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远在唐宋之前便已盛行,而它的鼎盛可说是在中国院体画最受追捧的唐和北宋时期。其实中国古代文人作画并不以绘画技术的精湛为目的,更没把书画当作"正事"。他们把绘画看作是一种闲情逸致,闲来挥洒情思,有时甚至觉得画得太精是一种"俗"。  相似文献   

7.
意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艺术家应将自己融入自然,心与物的统一成为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8.
以线造型作为中国古代画家刻画物象最有力的绘画语言,显著的体现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线在传统绘画中,不仅有"应物象形"及抒情达意的功能,而且优美的线条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9.
李秀敏 《魅力中国》2013,(17):100-100
绘画创作是画家对客观现实事物的形象反映。但是中国画家并不以简单模仿再现客观自然为目的,而是要经过加工、取舍、提炼、概括.创造艺术化、典型化、理想化的形象。而中国画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了院体画与文人画的分野。本文以晁补之提出的“画写物外形”为立论,论述文人画不以形似为目的,-而是以笔墨形象来抒发情感,表现自己的人生感受和审美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秋雅 《魅力中国》2013,(8):356-356
古代东方艺术是一个古老而茂密的松树,其身体的树脂香味吸引了众多西方国家在画面上创新的艺术家,使他们触到郁勃生命的涌流,使他们艺术生命中朦胧昏睡的那一部分被这东方艺术所激醒,使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受到一种苏醒后挑战性的刺激,使他们产生了强烈汲取东方绘画艺术营养的渴望,使他们具有比同时代西方传统画家更开阔的视野,更精湛的技法,进而使他们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转折人物。莫奈和其他优秀的绘画大师一样,也是有着很浓厚的东方情站。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一种语言,是画家审美取向、自身修养以及艺术追求的深层体现。无论是诗境还是梦幻,每一点笔墨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思考,离不开画家的主观营造。齐勇军的工笔画,无论花鸟人物,皆构图独特巧妙,笔墨细腻精致,色彩斑斓富丽,以他诗意的情怀,精练的绘画语言,突显着蓬勃的时代气息和他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2.
刘彦勇老师是一位创新能力很强的画家,这些色彩缤纷灿烂的作品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她描述的特定对象,更重要的还有她的审美观念与独特的艺术语言.彩墨画作为一种绘画技法可以追随到隋唐以前,隋唐以后由于绘画审美思想的转移,色彩表现的兴趣逐渐减弱淡化,水墨逐渐成为绘画的主流,但色彩的表现仍不绝如缕,为现代彩墨画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条件.彩墨画表面上好像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而产生的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的变革,但实质上却是中国绘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刘彦勇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文脉.在绘画审美多元化的今天,她努力探索彩墨画技法,用这种视觉图式更好地反映当代人们生存的精神状态和艺术风貌.她较好地探索了中国画的材料与工具的运用,画面笔墨变化自如,意境非凡,形式感动人,突显了绝妙的艺术境界,给观者以丰富无尽的美感.画中强调形神参化,虚实相生的意境;构图新奇,以特写之景、豪放之势取胜,以自己的方式拓展了这个画种的创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周昊雨 《魅力中国》2014,(23):115-115
周奇辉是中国现代画家和文艺理论家,在绘画生涯中不断尝试着多种艺术风格,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绘画纪事的传统,而且某种程度上能提供比文字资料记载更准确、更生动的信息。在古代,中国很多画家通过绘画来记录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在当时,这是绘画重要的用途之一,起到了文字无法替代的形象作用,从而使绘画具有了其纪实性,这也正是这类藏品价值连城的原因。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画家们更多的是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想法,作品的纪实性渐渐的被人们忽视,在形式多变的今天,纪实性是值得我们传承的,继续保持其精髓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李晓雪 《魅力中国》2013,(11):57-57
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精神”中的“意”在传统绘画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形写神,形神达意”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特有的“写意精神”。它以精准、细腻的特点生动的表现着古人的时代风貌和生活状态,它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中国工笔人物画从唐以前强调“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到宋以后开始注重“立意”“造景”。直至今天将形、神、意皆融入到了中国画之中.将画家心中的意境、情趣表现在画面中,这些都是画家意向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水画近溯到魏晋之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但是士大夫文人增加阅历和学养的必修课,也是他们回归自然崇尚老庄哲学的审美需求,凶此山水画得以不断的演进和发展,宋元已达鼎盛.直到明代吴门四家、清代四僧、四王等大家辈出,奇峰相望,山水画已日臻完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7.
王芳 《魅力中国》2010,(36):117-117
托班幼儿的年龄处于2-3岁之间,该年龄段正是绘画阶段的涂鸦期,他们开始对涂鸦、画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段时期里,教师应该根据托班幼儿喜欢涂鸦的特点,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表现自我,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提高审美力。  相似文献   

18.
徐恩存 《走向世界》2010,(25):72-73
花鸟画家张德刚的作品近年来日益引人瞩目,其原因在于画家在这一传统的绘画样式中融入了现代情感因素,颇具“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另一重要之处是,画家的激扬的笔墨入画,一扫苍白、病态的旧文人对笔墨的把握心态,为画而注入了清新的气息。他为自己的花乌画营造了整体的抒情氛围,从自然的生动中提取活力。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的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地处黄河故道,总人口1366人,其中70%的村民从事绘画产业。村中父子画家、夫妻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他们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  相似文献   

20.
张涛  卓雷 《发展》2009,(9):124-124
印象派绘画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在绘画中他们注重对光的研究和表现,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深刻描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