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琨 《魅力中国》2011,(5):161-162
刑法理论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仍然是“人”,“以人为本”是其价值灵魂。刑法的要立足并充分考虑到人性,不仅要建立在理性人基础之上考虑人性的趋利避害,而且也要考虑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实现刑罚的个别化。人道则是在人性的基础上,以人性为内容和尺度来处理和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的道德准则,刑法应该在人性的基础上在人道化的道路上前进。而保障人权是现代刑法的终极价值追求,而保障人权的刑法都是立足于人性并且关注人道的。  相似文献   

2.
孙磊 《魅力中国》2011,(7):359-360
人性,人道,人权,虽然这三者的基本涵义不尽相同,但是仔细推究,这三者代表的基本内涵其实是一致的。三者其实统一不可分割,不能够独立存在,也不能独立探讨。如前所述,一部良善刑法的构造,是要以“人性”为基础,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并且弘扬人道主义,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3.
姚为 《魅力中国》2014,(8):330-330
想必大家都知道。刑法存在的意义重点在于保护公民的权益,完善有关制度。它具有广泛的民主原则,平等原则。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保护公民的法典.也是构成宪法内容的基础。加之其对违法乱纪行为的严厉制裁。担当着保护社会。人权的责任。从某些角度来看。最有效的保护人权的工具也非他莫属,因此,刑法在人权保护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国的宪法目前还在不断完善当中,不免在某些方面我国宪法在保护人权的立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了解我国宪法对每个公民来说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分析人权刑法的概念、权利、缺陷、完善以及人权刑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很多国际性人权文件的规定都缺乏可操作性,加之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具有全球性的国际人权保护发展相对缓慢。从区域性人权保护的现状、亚洲建立区域性人权保护的进程和对区域性人权保护的思考方面,阐述有关人权区域性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丹 《魅力中国》2011,(5):164-165
“刑法是保障人权的大宪章”。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来讲,首先是保障被害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应从程序正义开始,程序正义优先于实体正义。本文通过案例介绍,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公民人权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人权就是尊重法律,保护人权就是捍卫法律。我国的刑法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其他法律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法",已成为人权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制度结构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因此,进一步强化刑法对人权的全面而有效的保障已成为刑法改革的鲜明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余燕 《魅力中国》2009,(31):79-80
弱势群体是社会特殊群体,其成因有先天的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和谐社会尊重和保护人权,弱势群体的人权状况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志。现有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弱势群体人权,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从而实现社会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法的变迁以及人权事业的不断演进,尊重人权正在渐渐上升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文章从尊重人权原则的内涵以及判断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出发,论述了尊重人权原则与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国家主权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老子管理哲学的根本在于"发现大道并依道而行",这一管理哲学包含着丰富的"人道"思想:大道之道,即为人道;发现大道,即发现人道;依道而行,即不违人道。  相似文献   

10.
高洋 《理论观察》2014,(7):97-98
鉴于人权行使限制标准是防止国家权力滥用,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国际人权公约所规定的一般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人权限制条款为核心,将人权行使限制的一般标准归纳为四个方面:合法性原则、正当性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和成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积极推动所谓“人权全球化”,打着“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旗号,干涉和企图干涉他国内政。人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有着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将有利于认识西方人权观的历史局限性,揭示“人权全球化”的霸权主义本质,拨开笼罩在当今世...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权为本,从而决定了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基于对和谐和人权概念的理解,提出和谐环境下发展人权应注意与我国社会在很长时期内仍将呈现为义务取向型社会相适应,同时要坚持对每一个个体的平等关怀和尊重原则、对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特别关注原则、国家公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协调平衡作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又看到安全套引起争议,这回是郑州。媒体报道说,郑州市娱乐场所百分之百安全套摆放计划“引发争议”、“艰难进行”。我不记得这是几多回听说娱乐场所摆放安全套引起争议,也不知道今后还会碰到几多回。  相似文献   

14.
郜建和 《魅力中国》2010,(3X):236-237
法治的目标是打击犯罪与保护权益并重,保护权益当然也包括保护犯罪嫌疑人应有的权益。本文从国家赔偿、犯罪嫌疑人人权意识、律师性质、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检察院监督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润中 《魅力中国》2014,(9):300-301
近年来,“躲猫猫”、贵州关岭枪击案、陕西丹凤县“徐梗荣”事件发生后,被网络等媒体热炒,引发人们对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工作中人权保护的强烈不满。更严重损害了警察形象和执法公信力。通过对近年来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例的研判,发现其发生的场所、途径及环节,探究其特点,从而提出预防措施,以引起公安实战单位的重视,达到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区域性人权保护与人权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性人权公约丰富了国际人权的内容 ,与全球性人权公约相比 ,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具体、更全面。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已逐步发展到赋予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完全的申诉权 ,这就动摇了“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只是国际法客体”的观念 ,对有关国际法主体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区域性人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对人权的国际保护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必将有力地推动国际人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人权诞生以来,就与国家主权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权的不断发展,人权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更进一步地加深了人权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是全球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已然对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提出了挑战,作为一把双刃剑,它给二者关系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为了更好地面对挑战,迎接机遇,对于人权与国家主权关系的探究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人权是一个多学科领域的话题,而人权问题中的如何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也是眼下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理论界不乏从哲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或伦理学等各种视角出发来研究人权的保护。目前理论最丰富争议也最多的无疑是在法学领域内的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法哲学的角度探讨人权保护机制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的努力使得“人权”这一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国内事务的概念已经和国际关系有了非常广泛而又紧密的结合。然而,国际人权的壮大和发展就国际关系而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变化”?联合国的人权努力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国际关系的“进步”?显然,单纯从政治语言上来解释并不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作者认为,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国际人权事业确实带来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进步,但只是一种“进步性的变化”。世界政治并没有因为国际人权的兴起而出现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在尊重与保障罪犯人权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障碍。就我国实际状况而言,这些问题主要来自经济、政治、法制以及文化等层面。认真研究罪犯人权实现中面临的这些问题,有利于为保障罪犯人权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