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龚鑫 《魅力中国》2010,(15):36-36
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很多的文化差异,对翻译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为译语读者准确理解原语造成了很大的文化障碍。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移植活动,译者应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尽力让译语读者能够领会原语和译语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曹智娟 《魅力中国》2010,(33):265-265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一推理的过程,而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一译者一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而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3.
王慧敏 《发展》2015,(4):88-89
本文通过分析《台北人》英译,重点探讨当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或者原文话语过于模糊时,语用充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翻译策略,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对译文进行充实,以取得译语与原语的语用功能等效.  相似文献   

4.
英语臆造商标词多是采用能说明产品特点的词或词根,通过缩略、组合,拼缀、词缀、变异等构词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出来的新词。其目的是使潜在消费者购买商标符号所代表的商品,激发他们强烈的购买欲。因此英语臆造商标词的翻译要达到同样效果,绝不是由原语到译语的机械替换。而是在明确原语商标命名符号指代关系的前提下,结合译语的语言特点和命名的语境因素进行的二度创作过程。其翻译的原则有从主原则、关联原则及简明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闻翻译是国际传播活动的重要手段。新闻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其对译者主体性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抓住新闻语言的特点,注重译语表达的清新、准确、客观等原则,同时又必须考虑到接受对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中英新闻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程敏 《黑河学刊》2008,(6):116-117
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由来已久,不同时期的不同人对直译、意译的理解也不同。彼得·纽马克把各种翻译方法从最直接、呆板到最随意自由分成了八种主要的方法,以语义性翻译来满足翻译的准确性要求和原语倾向,以交际性翻译来满足翻译的经济型要求和译语倾向。彼得·纽马克的翻译观把以往人们对直译、意译的偏执观点推进了一大步,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外企业将广告作为推销产品和声誉的重要手段。由于各国文化与语言的差异,这就要求商务广告翻译工作者要了解原语及译语国家的民族文化,掌握商务广告翻译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8.
董莹莹 《魅力中国》2010,(29):233-233,135
翻译的“真”与“美”之争一直是广为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翻译应当忠于原文,尽可能地保留原语的表现形式,尽量做到“原汁原味”,而有人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做到使译作富有音美、形美和意美,才能传芳百世。本文作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即在追求真的基础之上,译出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英语写作一向是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由于学生们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中、西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英文的表达存在很大问题。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英语,了解中文与英文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语法知识,并运用增词、省词、转换等词法翻译技巧、主动与被动、动态与静态的转换以及句型重组等句法翻译技巧,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国内外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做了综述.全方位地阐释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翻译过程不仅是一个从原语到译语的简单转换过程,而且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从而使翻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要注意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要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与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也是一种作用于语族之间的文化动力。商标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也是两种目标语的民族文化的交融。本文揭示了商标语与文化的深刻关联,并针对这些关联,相应地提出一些在翻译中适当的方法手段,以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文化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英语的翻译,其主要矛盾是:如何在保留中国英语原汁原味的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外国读者的接受能力。本文针对翻译界对中国英语翻译策略争执不下的现状,提出应用关联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中国英语翻译实践,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所依据的是最佳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璐  张晓雨  马荟慧 《魅力中国》2010,(35):263-263,25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人们的日常表达与交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了解中国文化很好的媒介。本文主要讨论汉语成语的翻译方法,根据汉语成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不失原语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好地为译文的读者所理解,克服在文化因素方面的障碍,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高明阳 《新西部(上)》2010,(4):129-129,124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古典汉诗文化意象的英译.古典汉诗文化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解读和赏析古典汉诗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如何正确翻译文化意象并使之容易为英语读者接受成为古汉诗英译研究的难点之一.即译象(翻译物象)与译意(翻译其意)的矛盾,译者尽量保留原语意象的民族色彩.但译者也应意识到中英文化之间有巨大差异,适当地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如加注或增补来使得译文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对英汉广告修辞翻译做初步的探索.在英语广告语中,对于排比﹑押韵﹑仿拟﹑明喻﹑暗喻﹑拟人及双关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使得英语广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而中国译者应最大的限度的再现原语的修辞和特色,达到其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陈霞 《改革与开放》2011,(20):193+18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要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从文本特点、读者接受、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考虑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原文的意图及内容准确得体的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不同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影响。首先概述了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将民族思维模式运用到商务英语翻译之中;将译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商务英语翻译的时候要注重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异化翻译能保持原文的特色,让读者有机会体会原文的文化和风格。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异化翻译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保持原语风姿、了解异国文化、丰富语言内涵、促进文化交流、缓和文化冲突。当然,异化翻译也应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才能起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带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意象体现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将陕北民歌中的文化意象准确地传译给西方读者,是陕北民歌翻译成败的关键。陕北民歌的翻译要真实传达原文的意象,通过直译和意译等方法,使译语读者能最大程度地接受。  相似文献   

20.
诗词的不可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诗人的非客观认识有关,这也反映了诗词实际上的难译。由于诗词中隐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意念形象,这使诗词的翻译几乎成为不可能,如何把诗词中的文化意象移植到译语中便成为诗词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