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国霞 《魅力中国》2010,(24):175-175
真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就象纲或者规矩一样重要,会让读者立即产生看的兴趣,这基本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许多读者就可能对这条新闻一扫而过。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不是好新闻。把标题制作的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最近这些日子,笔者沉浸在与陈国立老师修改一篇在《战略管理期刊》(SMJ)三审的文章中,有机会仔细思考如何把文章的引言(introduction)写得更吸引人、让一篇文章的贡献更为突出。笔者和陈老师的这篇文章,是探讨关于企业家自大和自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电视新闻是县级电视台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主要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它的任务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但是,县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收视率不高问题,严重制约了县级电视媒体的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让新闻鲜活,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标题是电视节目的眼睛和灵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起标题要做到避虚就实、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题文合一.同时,要掌握确定标题的规律与方法,注意标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张璇  高辉 《发展》2013,(11):121-121
长久以来,如何拉近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们不断研究探索、孜孜追求的目标。作为电视新闻主播,如何才能拉近自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李胜 《魅力中国》2014,(8):301-301
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作为国内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中流砥柱。应积极的面对挑战,以新闻立台,以专业制胜.加强媒体间的合作。将传统电视新闻与自媒体新闻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和探索创新,实现从“独家”到“独到”的完美转变,这是新闻传播的整体趋势所决定的时代需求,也是电视新闻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炙围”的关键性武器。下面本文则也就对电视新闻的“独到”和“独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做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不仅涉及"地点"、"人物",还要在"新闻事实"上进行重要把握,同时对事件的"原因"和"经过"深入分析,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曾宪梅 《魅力中国》2013,(17):300-300,231
电视行业的竞争日激烈,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挑剔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节目包装,美化节目形式,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许多电视台加大了电视新闻改革力度,但在一个大范围传播网正在形成的情形下,电视新闻正遭受媒介群落围攻。相比其他下功夫抢夺受众“眼球”的媒体,电视新闻的改革步子还不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一些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制作水准还处于低迷状态(如栏目分散、时间短、深度欠缺),在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及形式等方面,仍有待拓展。用情境说话,是电视新闻创新需要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初静 《魅力中国》2013,(17):293-293
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文字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期电视节日要想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既能把上级的政策精神贯彻下去,又能让观众称心满意。跟新闻蝙辑的编排策略有很大关系。本文就新闻文字编辑的“创作”谈点粗浅的认识。期望与电视同道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王玥 《魅力中国》2010,(11):174-174
电视新闻改革创新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这一课题,这是摆在我们每一名新闻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三贴近”原则体现了新闻节目的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做到“三贴近”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从而实现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创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高小莹 《魅力中国》2014,(10):290-290
民生新闻,这些年来成为各地报纸、电视的生存热点话题,长期成为读者、观众十分关注的焦点,又被称为有社会效益的灵丹妙药。随着各地报纸强势的成长。关注民生、表达民意,传达民声,成了一个个报纸、电视持之以恒恒坚持的目标。随着读者率竞争的日趋激烈,民生新闻也由过去拼时效、拼线索的模式,升级为拼版面形势、拼制作创意、拼包装形式,甚至是拼谁更猎奇、窥秘、生猛的岔路上来。  相似文献   

13.
崔继英 《西部大开发》2010,(6):44-44,56
近年来,受电视新闻故事化娱乐化以及收视率等因素影响,电视新闻节目中真实再现大行其道。作为一种有效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段,真实再现有助于观众了解、理解新闻事件的过程,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深化节目内涵。可是运用不当,也会使节目沦于虚假、低俗,甚至影响新闻真实。兴利除弊的关键在于结合新闻节目的特点,认清真实再现的正负双方效用,把握好运用真实再现的尺度,并通过提高新闻传播行为传受双方的素质间接影响真实再现的良性运用。  相似文献   

14.
郭新峰 《魅力中国》2013,(20):304-304
摘要: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联合部署新闻媒体开展“走基层”活动,央视以“蹲点日记”的方式,新闻记者深入田问地头、厂矿社区。用文字记录时代变迁。用心灵倾听百姓声音,“走基层”形式的新闻报道拓展了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也给国内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探索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以河南地区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例,通过开展“走基层”的方式,一些优秀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通过创新新闻传播形式,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炎电视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威 《魅力中国》2011,(7):249-249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成稿,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6.
杨戚 《理论观察》2009,(5):174-175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日前在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会议上说:“新闻宣传好比做菜,材料再好,作料再全,厨艺不好,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不愿意吃,勉强吃下去,也会倒胃口。”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1,(13):52-53
所谓“党员建组、服务划区”,就是在不改变社区党委(社管局)、社区(村)两级基层组织格局的前提下,延伸服务触角,以同一楼群小区(村民小组)、党小组的3至5名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组建一个党员责任组,每一党员责任组确定相应的群众工作责任区,包片联系责任区内的所有群众。党员责任组受社区(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挥的是连通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信息基转站、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志愿服务团的作用;责任组党员由“社区(村)基层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开展好走转改活动,要深入一线,大下基层,吃苦耐劳,与普通市民交友谈心,撰写的稿件才能接地气,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张良  来东晓 《魅力中国》2011,(1):166-166
当今时代被称为电视日常化的时代,随着电视的迅速普及和社会化进度的日益加快,从某种程度上改变着社会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电视发展中,纪录片的地位和功能已经越来越凸现出来,涌现出了一批以又一批优秀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远的印象,在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上正产生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视现场报道能够使观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形”,产生真实感、亲切感、参与感。它能够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有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发挥着电视新闻的优势,缩短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需求心理,使新闻真实可信,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实践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即:选择合适的报道题材,选择好角度,善于抓住现场中的关键场面和典型细节,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刻离不开现场,运用好画面、同期声、典型的现场音响,巧妙运用长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