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当前新农村社区建设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南京市永宁镇张圩社区通过成立消费合作社,部分解决了社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社区居民生活成本较高,社区服务不能满足需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低等。消费合作社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消费合作社超市利民惠民便民;消费合作社服务平台服务社区居民;合作社民主管理及社会组织服务,提高居民民主参与、完善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2.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目前中国各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广大居民的有效参与不足.促进社区建设,推动居民参与,既要健全制度,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居民参与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社区,拓展居民参与的网络途径.  相似文献   

3.
伊宁市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多民族社区文化建设正在蓬勃发展,通过了解伊宁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总体成就,结合新疆伊宁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伊宁市多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既应广泛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大社会间的资源共享,加大就业指导等。  相似文献   

4.
齐刚  周恩毅 《重庆与世界》2011,(21):30-32,45
社区居民参与是新型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利益和认同是社区居民参与的根本动力和影响因素。社区居民参与不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社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研究从社区居民参与理论和动力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城市新型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内的非正式控制对本社区居民安全感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使用平安北京建设评估报告的问卷数据,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正式控制对居民安全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社区居民整体安全感很高,但还有小部分社区居民安全感处于较低水平;非正式控制与居民安全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社区凝聚力、居民治安参与广度、居民治安参与行为效果三个因素对居民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控制是“国家助推”与“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其核心是社会民众公共参与水平和社区秩序自稳定能力的提升,但是离不开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激励引导,需从社区内生的特定公共需求出发,找准解构社区非正式控制的切入角度。因此,提升居民安全感可以从提高非正式控制入手,增强居民社区凝聚力,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居民治安参与广度,提高居民治安参与效果,发挥居民参与治安治理的作用,改善社区治安环境,提升居民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合作治理的视角,通过对B社区居民的访谈,对该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情况和治理效果进行了调研。由于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片面认识和信息反馈不畅等问题导致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度不高,限制了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文章认为,要进一步改善治理效能,必须以提高居民参与度为宗旨,努力排除阻碍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障碍,促进社区治理机制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7.
牛芳  马瑞 《发展》2010,(6):24-25
一、引言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因此社区参与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关于社区参与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鉴定。有学者认为,居民社区参与是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与公共活动的规划、决策、执行、  相似文献   

8.
社区及居民作为人文景观是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贺州在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前期的旅游开发中,存在政府和企业对社区参与认识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社区间和社区内部"明争暗斗"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桂台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加速示范区的建设,政府、企业和社区要共同努力,完善建设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公平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德琪 《科学决策》2008,(11):50-51
我国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仍存在居民生态价值观念未根本转变、人丈环境不理想等不足。应以“以人为本、系统发展、因地制宜、群众参与”为原则,探索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育社区居民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中介的长效管理机制,将社区生态建设纳入生态市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大目标,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现代文化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去?这成了当下不少城市深化社区服务的拦路虎。如果再上升到全局层面,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体现一座城市现代化与否的重要标志,而要真正凝聚起社区居民,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最根本的手段绕不开的还是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哈尼族著名旅游区红河州元阳箐口村的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参与程度低,参与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通过对本地居民参与旅游的SWOT分析,提出了要加强旅游营销,设置社区参与的机制,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推行政府引导模式等策略,才能使社区全面参与到旅游业中,使箐口村的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阳家鹏  田丹 《魅力中国》2010,(33):283-28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铜仁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呈老龄化趋势,参与人数比例偏低,居民对体育锻炼影响身心变化的认识不足,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活动资金不足,场地器械严重滞后,组织管理的人才缺乏。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铜仁市社区体育的开展情况,应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投入和建设,加大体育意识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积极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素质水平,从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大力推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而且更需要社区居民自下而上地推动,培育居民参与意愿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参与意愿包括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和参与行为倾向三个方面,通过分析这三方面的不足及其成因,从改善居民情感、改变居民认知、校正居民行为倾向等方面入手,探寻培育居民参与意愿的措施,推进社区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杭州研究》2005,(3):23-25,32
社区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联合围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倡导社区发展,动员民间力量同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基层社会的问题。在一些国家,在社区发展过程中,更加突出非政府的力量。但社区的发展应该是从本社区的需求出发,发动本社区的居民进行自下而上的管理。从目前的现状看,社区发展进行得好的国家或地区,政府的参与是必需和积极的。  相似文献   

15.
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是西方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是,我国的城市社区建没是一种"外推型而非内源型"模式,行政推动色彩突出,表现为社区建设之初的政府发动,社区运行之中的政府监控和社区工作开展的政府指导。与此相对应的是,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归属和认同,更谈不上社区参与的传统和习惯。居民对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持疏离和冷漠的态度,由此造成居民社区参与不平衡的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6.
董昕 《天津经济》2010,(2):57-58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民主自治是社区居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参与社区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基层民主形式。本文以天津市为例,从天津市社区民主自治的现状来探讨城市基层民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隋春花 《特区经济》2006,(5):189-191
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当地居民参与等问题。通过对当地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影响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小坑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生态四方面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加强社区居民技能培训和建立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构思。  相似文献   

18.
立足社区治理的大背景,以自上而下型、平行型、自下而上型的居民参与类型模型为基础,着重分析社区如何符合居民参与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政府明确职能定位、完善社区结构、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这三方面提出提高居民参与水平、促进社区治理的对策,以求提高居民参与的质量和社区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漓江东岸旅游新区被誉为继桂林、阳朔后的桂林旅游第三极,是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工程之一.该区域社区居民众多,涉及的行政区划差异复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协调和照顾社区居民的利益是新区建设的难题,也是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文章在对漓江东岸旅游新区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动态和桂林旅游发展趋势,对此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CPIT模式以创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以期为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积极为漓江东岸旅游新区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宋建萍 《浙江经济》2011,(13):46-47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推进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社会、居民等多方参与和多元投入。浙江加快社区建设同样需要动员多方面的力量,要以多方参与为支撑、以提升服务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