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使得环境侵权纠纷不同于传统的民事纠纷,传统的民事纠纷的解决途径在面对环境纠纷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本文基于环境侵权纠纷的特殊性以及私力救济和社会救济功能乏力,突出了对行政调解机制的现实诉求,分析了当前环境纠纷行政调解机制与诉讼机制协调不力的现状,并从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提升行政调解的公信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重新设定行政调解协议的效力;介入司法监控程序,遏制行政权的扩张;引入成本核算体系,将行政调解与诉讼机制的衔接纳入理性轨道等方面入手,以寻求行政调解机制的优化路径,促进其与诉讼机制的衔接,从而更好的化解矛盾,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现象十分严重,环境侵权问题也日益凸显.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对原告资格进行了较多的限制,阻碍了环境诉讼和环境保护.因此,必须引入新的诉讼制度,这就是公益诉讼,通过公益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保护公民的环境权.文章对环境侵权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的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西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探讨了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原则及思路。指出要坚持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相协调;注意发挥民族地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借鉴西方国家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配套立...  相似文献   

4.
环境司法专门化旨在从司法程序上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审判专业化,维护公民环境权,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但中国当前的环境司法专门化尚处于萌芽阶段,发展不成熟,配套的环境保障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致使难以发挥其实际价值和功能。本文将从生态损害救济角度、环境侵权案件特殊性和复杂性、爆炸式增长的环境侵权案件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发展路径,推动公益诉讼的发展、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诉讼、加快建立和完善环境司法联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轨道;建立环境保护政策,强化环境管理;设立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建立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诸多案例表明,企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往往是由一些潜在的干扰企业和谐发展的负面因素导致,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文章提出应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全面策划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跟踪、预警与监控机制;直接面对恶意诉讼,善于发现"侵权"诉讼中的隐性瑕疵;强化法制建设,遏制恶意侵权诉讼,完善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和谐保护机制,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通过诉讼的机制和方式解决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环境公共利益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立法、司法和法官裁量时制约的现实依据,影响着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发挥。如何健全公益诉讼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8.
冯玲玲 《魅力中国》2010,(23):172-172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提出“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大力发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扩大调解主体范围,完善调解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加强诉前调解与诉讼调解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机制,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近年来,诉讼调解制度呈现强势的复兴态势,实务界也把诉讼调解率的提高和诉讼调解的运用作为一种实践中的强势命令。面对诉讼调解的强势局面,更需要我们对之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发挥诉讼调解的优势,也不能片面追求高诉讼调解结案率。  相似文献   

9.
诉讼和解是当前许多国家施行的诉讼内合意解决纠纷的制度。我国民诉法对于诉讼和解制度的规定非常粗疏,导致诉讼和解尚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应在诉讼和解的法律性质、效力及时问和方式等方面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平 《珠江经济》2003,(10):52-54
“入世”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风波不断。在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被称为“霸中之霸”的思科针对“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向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此后不久,原于2002年年底悄然用一纸诉状将吉利告上法庭的日本丰田终于向媒体证实:“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风波不断。在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2日,被称为“霸中之霸”的思科针对“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向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此后不久,原于2002年年底悄然用一纸诉状将吉利告上法庭的日本丰田终于向媒体证实:“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12.
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社会和谐发展、解决环境侵权问题、企业稳定发展、减轻政府负担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建立发展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文章对我国低碳经济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但当前现有的环境保护机制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破坏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公共环境利益不断遭到侵害,公民的环境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救济.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陈玮珏 《魅力中国》2014,(11):300-300
在当今国际社会,对于跨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是诉讼。但随着知识产权日益国际化、多样化,诉讼解决方式已不能满足国际知识产权发展的需要,各国都纷纷要求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以便弥补公权力的救济不足。本文从跨国知识产权的可仲裁性进出发,进而分析国际商事仲裁模式在知识产权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目标,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1]近几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也不断出台文件,鼓励建立健全各类的调解制度。2009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就明确了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工作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研究新型的调解制度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商事案件有别于传统的民事纠纷具有专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基层法院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可以探索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利用我国丰富的调解经验,针对商事纠纷的特点,探索一种适合解决商事纠纷的、与司法制度相衔接的调解机制。以司法的公信力和强制性对调解工作进行引导、监督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范美萍 《魅力中国》2013,(20):316-316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对立案前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调解与诉讼的衔接、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及立案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调解与诉讼的衔接等两个方面的衔接机制进行了规范,旨在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相互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蓉泉 《特区经济》2012,(4):233-235
目前,金融消费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媒体途径、政治途径、诉讼途径以及信访途径。但是,金融机构系统内部并没有给消费者提供适当的解决途径,尤其是缺乏有效的非诉讼解决机制,这让消费者的维权行动增添了不少困难。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金融消费纠纷应该是通过多种机制来解决的,尤其是应该是非诉讼机制为主体。从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层面上来看,我国应该加快金融改革以及制度设计,建立起多元化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盛秀珍 《魅力中国》2014,(8):335-335
创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全球趋势,中国特有的传统思想、当前的客观社会状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笔者从诉讼机制的局限性、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性方面论证多元机制存在的必要性。最后,在具体适用方面,笔者认为,要更正理念,准确理解法治.明确诉讼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应处于核心地位,在适用中要尤其注意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对接。  相似文献   

19.
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诉讼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现行环境诉讼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消除这一缺陷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应从扩大原告资格、放宽诉讼时效、合理承担诉讼费用、成立环境公益基金等方面进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张小号 《科学决策》2022,(5):137-147
我国正努力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为一种自力纠纷解决机制,侵权警告在查明、制止知识产权侵权方面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恶意发送侵权警告者有四宗罪。由于我国立法上缺乏直接、系统的规制措施,不仅难以发挥侵权警告的工具价值,而且无法有效阻止恶意警告行为。借鉴域外立法规制侵权警告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法进行集中修订,打造我国立法规制侵权警告的最简方案,将有利于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