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漱溟作为20世纪的思想家,他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梁漱溟的从农村复兴中国的思想、以农业引发工业组织合作社的思想、农村文化教育思想、民主政治思想等,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老官李村及其传统体育赛事的概况,分析了村落节庆活动和传统体育赛事对促进乡村和谐建设的积极作用。认为体育活动是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和谐社会的未来依据;能提高村领导班子的公信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新文化,它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他们的肩上。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样化的影响及片面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下,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认同危机。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找寻对策,增强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基于对中国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性质分析,认为中国的一切问题是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为此,要从中国的乡村入手,鼓励知识分子下乡、建立乡农学校等一系列乡村建设的主张。他的老根发新芽的文化重建理想虽然落空了,但对现代文化建设仍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出发,着力阐述二者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二人的乡村建设理论都值得我们敬畏和借鉴,也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发展乡村教育,提升新农村建设软实力;重构群众路线,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7.
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是一次对当时民族出路问题的可贵探索,这场运动与同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相比具有更完备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特色。梁漱溟在理论上将文化失调归结为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以民族自救为主旨构建了一幅极具东方色彩的社会蓝图。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对这一乡村建设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架构以及当代价值进行剖析,挖掘其思想和实践中的现实借鉴意义,从而为我国现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8.
9.
10.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是当前传统村落传承与保护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传统村落的“空心化”形成有城镇化推进、村民生计等多种因素,必须从制度、基础设施、就业等宏观、微观层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治理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发展,并从善治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乡村治理的一些构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乡村治理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我认同是人在内部与外部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经验,同时通过自我反思,形成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跨越的过程。自我认同表现为对理想自我的占领,对理想的职业形象、生活形象的自我塑造。成人经常处在再社会化的过程中,处在自我再认同之中。我们深入探讨成人的自我认同有重要意义,自我认同是个人成长的源动力,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通过“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佳突破口和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一站式”研究生社区作为研究生在校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大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社区阵地。由于研究生社区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生群体存在对社区建设工作不敏感、低兴趣、低认同的状况。因此,文章基于研究生对社区认同感不足的现状,结合社会认同理论,提出需要从角色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全方位提升在校研究生的社区参与意识,培育研究生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增强社区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国内旅游蓬勃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我国乡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理论观察》2014,(1)
边疆民族地区的认同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中有很多问题和事项务必要注意,比如在认同的视角上要尽量拓宽,建构起包括中国梦的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安全在内的大视角体系;在认同的序列上要坚持以国家认同为先导;在各种认同的关系上要坚持进行科学整合、整体推进;在各种身份认同上要坚持协同创新;在认同与认异关系上,要防止认同碎片化和反向化;在认同建设的内外关系上,力求一体化和系统化行进。通过这些方面的处理,我国方能顺利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各种认同建设,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对全国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增强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整合、治理和发展力度,推动党在边疆地区治理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