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民为天     
偶翻《汉书》,读到《郦食其传》中“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深以为然。兴之所至,又查阅到汉初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贾宜在《新书·大政上》云:“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又,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云:“人之所同然者即为天”,“民心之大同者,理在是,天即在是。”综上可知,所谓“以民为天”,就是当权者要把人民作为安身立命的依靠,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高、最大、最神圣。“以民为天”,乃治国之本。《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通‘为’)邦本,本固邦宁。”意即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唯民生安宁…  相似文献   

2.
竹篙     
“竹竿”,广州话叫“竹篙”。“篙”,原指船篙。《广韵·豪韵》:“篙,进船竿,古劳切”。“篙”,《集韵·豪韵》也作“(木篙)”。《方言》:“所以刺船谓之(木篙)”。“居劳切”。音义与广州话俱合。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韦皋《云溪友议》:“泊舟江瀨,俾篙工促行。”《太平广记·郑德璘》:德璘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篙工”即撑船工人。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黄帽传呼睡  相似文献   

3.
勤力     
广州话的“勤力”有勤快、努力之意。如“个个后生仔好勤力”(这个年青人好勤快、努力)。“勤力”一词,《史记》已见。《史记·殷本纪》:“毋无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用法与广州话相近。《晋书·陶侃传》:“(陶侃)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勤力”之意也与广州话相同。至于古典小说中,例子就更多了。《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那周三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他在《资本论》创作以前的五部经典著作中分别确立了自我意识本体论、感性存在本体论、社会实践本体论、社会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文本考察、形成依据、本质特征可以确证《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二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是其'唯物史观'内在逻辑的必然""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史的发现所给予的支持"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具体—抽象性,共同构成其劳动本体论思想的三个形成依据、四个本质特征.对文本研究的结论证明:一方面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发展轨迹、《资本论》创作的一系列严密论证以及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时代内涵足以证明《资本论》劳动本体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另一方面,资本的本质与来源、《资本论》创作的方法论足以证明《资本论》资本本体论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家训的文化史中,尧舜牧的《药言》是流传甚广的家训名著,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治家、教子、处世等各个方面.《药言》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教教育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田成杰 《经济纵横》2010,(Z1):160-160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吕氏春秋》和《孔子家语》中都有关于他"偷食"的记载。《孔子家语》卷五《困厄》中记载说: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的地方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后来子贡突破重围,用自己的财物到外  相似文献   

7.
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是温下法的代表方。方中三味药物,组方精妙,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同时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热,共为君药。细辛乃辛散大热之品,可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寒实之邪,"非下则实不去,非温则寒不开"[1]。大黄得附子、细辛可制其寒性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其功用由寒下变为温下。附子、细辛得大黄,温热之性受约,可使邪实从温阳通便而去之。三味药协力,共奏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效。  相似文献   

8.
戴月明  杨浩 《经济论坛》2007,(19):77-79
一、企业文化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管理研究领域,"文化力"一词首先出现在日本名和太郎写的《经济与文化》一书中.随后,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翠罗在他的著作《21世纪的角逐》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力",并指出"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唐·括地志》:"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刊杂志社和国际合作局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于2004年12月10日在京召开。论坛以"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十一五'展望"为主题,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贸外资政策等主要方面,探讨了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树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留有精言妙语:“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司马迁并指名道姓地列举了跑商行的、贩牛羊的、卖浆的、卖羊肚等人发财的事例。他不无感慨地论述道:“此皆诚  相似文献   

12.
黄今言同志的《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一文,认为西汉文帝时期,不存在着“十余年不收田租”的事实.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对此,本文拟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以请教于黄今言同志.《汉书·食货志》云:“上(文帝)复从其(晁错)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黄文对这段文字解释云:“文帝十三年(前167),下令免除当年的田租,其后实行的是‘什五税一’.过了十三岁,至‘景帝二年’(前155),便由‘什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至于所谓的“令民半出田租’,是针对文帝第十三年后存在‘什五税一’的租率来讲的.”  相似文献   

13.
汉朝曾经设立算赋和口赋的名目,向平民征收人头税,它们是平民的主要封建义务,其负担的轻重,征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平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算赋?《汉书》卷1《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注,如淳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八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什么是口赋?《汉书》卷7《昭帝纪》:“(元凤四年春正月丁亥),毋收四年、五年口赋。”注,如淳曰:“《汉仪注》: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我国的历史学家一谈到汉朝的赋税制度时,无不引用如淳的注解,异口同声地这样说。但是,如淳的注解是有问题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  相似文献   

14.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膝者,筋之府也。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以及"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肝藏血、肝在体合筋"等理论启发,用《医宗金鉴》的补肝汤加味治疗肝血不足的筋痹型膝关节痛,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皇甫谧 坦率地说,当今国人,对中医药学知之甚少,而且也无多少兴趣. 中医,往往因为其具有的神秘、传奇特征,加之历史延续下来的某些巫医不分的现象,故而使人真假难辨,将信将疑.求诸于正史,亦时见如此. 譬如,我在阅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日:"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日:"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相似文献   

16.
《庄子·德充符》篇中的畸人形象是庄子笔下描写畸人最多的篇章。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描绘来诠释理想人格。《庄子·德充符》可以说是对“德”充满礼赞的篇章。从不同向度阐述六位畸人形象的形成依据,以及畸人形象蕴含的“德”之意蕴。  相似文献   

17.
维护环境生态,已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早就明确提出: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的资源开发原则。党的十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理工学院校园为例,运用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从能源、食物、纸张、垃圾、水和交通这六个方面来计算学生的碳排放,并以此为根据有针对性的提出减排措施.结果表明:2014年宁夏理工学院总生态足迹为9039.52t,构成生态足迹的主要成分是电力、垃圾、纸张、食物和水,五者占了总生态足迹的99.3%.建议从宣传教育、提高利用率、低碳管理三个方面切实减少CO2的排放,建设低碳校园.  相似文献   

19.
许慎《说文·贝部》记载,“赀,小罚以财自赎也,从贝此声。汉律:民不徭,赀钱二十二即夷切。”以为“赀钱二十二”乃“二十三”之误,并引《汉仪注》及《论衡·谢短篇》论曰:“然则民不徭,谓七岁至十四岁,赀钱二十三者,口钱二十併武帝所加三钱也。”今本《辞海》似乎也是采用段玉者裁的解释,在“赀”字条目下,径云:“赀,汉代对未成年人所征的赋税。《说文·贝部》:‘汉律:民不徭,赀钱二十三’。参见‘口赋’。” 段玉裁对汉律此律文的解释似不确,因为“赀”,许慎释为“小罚以财自赎”,故“民不徭,赀钱二十二”一言中的“赀”,也应属于罚钱范畴。既然是罚钱,就不可能指尚未承担国家徭役的七岁至十四岁的儿童,而是指应服徭役但又未能亲往践役者。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素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历代思想家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古代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富民思想就是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贫与富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出现比较早一对范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该书的《九畴》最后一章是:“(?)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信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即:“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值得注意的是,寿与火,健康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