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读者来信     
《新财经》2005,(9)
国产汽车海外之路荆棘密布自去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许多自主品牌为了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而选择了出口之路。国内媒体从年初频频传出有关中国计划出口汽车的消息。比如奇瑞汽车公司宣布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合作,到2007年,出口美国最高达  相似文献   

2.
领到全球通行证   2006年11月27日,华晨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成功签署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   在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主旋律、自有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品牌强力上攻国内高端市场之际,民族汽车工业又在国际市场打了漂亮的一仗.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一次,也是民族汽车首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首次成为汽车差车净出口国,其中商用车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我国商用车出口占世界总量比重依然很低,出口市场相当分散。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新兴市场国家仍将是我国商用车出口的主要市场,而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市场机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用车出口位居前列的厂商,绝大部分都是以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本土企业。因此,促进商用车出口,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九州     
《走向世界》2014,(40):14-14
中国新能源汽车首次出口美国 China's New-energy Vehicles Exported to America for the First Time 中国汽车打开欧美市场的梦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突破。据报道,江淮汽车股份公司将向美国GTA公司出售新能源汽车。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首次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新能源汽车是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次能够在进入美国市场取得突破,将有助于中国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自主品牌的一朵奇葩”的奇瑞,近日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拟贴牌生产其旗下品牌“道奇”并出口到美国。 针对奇瑞此举,有人认为是自毁品牌的愚蠢行为,有人认为是以退为进的战略调整。孰是孰非?[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领到全球通行证2006年11月27日,华晨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成功签署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在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主旋律、自有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品牌强力上攻国内高端市场之际,民族汽车工业又在国际市场打了漂亮的一仗。这是迄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泽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122-126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是在与外国企业进行激烈竞争中取得发展的.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国内经济型、中级乘用车、SUV市场立稳脚跟,并且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国外市场.在技术成果上,已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在性价方面,自主品牌汽车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需要进一步增强实力.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经营是推进我国从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阐述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处理好国内与国际、中低端与高端市场的关系,实行成熟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和建立国际化经营战略联盟,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和加强出口秩序管理,企业要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11,(5):6-6
4月,人潮涌动的上海车展,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热度。上海车展已经俨然成了全球汽车厂商各展绝技的舞台,因为这里——是全球汽车业现在也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汽车厂商们在中国市场里的博弈,已经成为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而在庞大本土市场的滋养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参与者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角力中。其中,合资自主品牌的不断涌现,就是中国本土大型汽车制造商希望争取更多产业话语权的行动之一。继广本理念、东风日产启辰等之后,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等主流合资公司,也都宣布计划推出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这些品牌将逐渐在低端市场对现有外资品牌进行替代和补充。在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上,新登场的合资自主品牌们成为车展上不可忽视的一支经济型汽车主力军团。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国际市场推广方面取得好的开端,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有部分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走出了国门.2009年6月中国首台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客车出口新加坡,实现国内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客车首次出口. 2010年,哈飞汽车集团的"哈飞赛豹"高速电动车正式批量出口.今年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发力欧洲市场,其主推车型是E6纯电动车型和F6DM双模电动汽车.其中F3DM参加西班牙的电动车测试项目,这是比亚迪新能源车首次参与欧洲电动车测试项目,此举是比亚迪进军欧洲市场前一次举足轻重的试水.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家清  王维 《特区经济》2008,228(1):267-268
加入世贸以后,伴随我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自主汽车品牌,近两年自主品牌更是出现了争相进军国际市场的趋势。然而,出口数量逐年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就变成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SWOT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对自主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财经》2007,(1):105-105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汽车业新的五年战略的制定年,鼓励自主创新已成为汽车市场的政策导向。对于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2013,(6):2-2
杭州和讯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主营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拥有下属的临安市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以及余杭良渚的机械厂。公司拥有优秀的设计和销售团队,产品以出口为主,在向行业内知名美国品牌RIDGID和日本品牌REX的学习与合作过程中,公司产品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公司坚持"走出去"战略,在美国欧洲的本土注册了独立品牌,自主"HANBAO"品牌在国际同行内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经过儿年稳定的发展,公司在英国伦敦、美国加州、首都北京、广东广州、浙江义乌、河南郑州、浙江宁波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以求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贺军 《中国报道》2014,(6):103-103
近日,有几件事情让在中国的外资高度关注,部分外资可能还会对此感到担忧。一是中央政府采购电脑禁装Windows8操作系统,二是合资汽车将退出中国军队公务车采购。让外资关注的是,这两件事情现在出台,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代表了中国政府的何种政策走向?会不会影响中国在政府采购市场的继续开放?客观来看,通过政府采购来支持国产自主品牌,这是多个国家都会采取的做法。比如美国总统的用车肯定不会用奔驰、宝马,德国政府的用车也不会买卡迪拉克,法国政府则肯定会用雪铁龙或标致。而在中国,政府用车绝大部分是外资品牌,至多是本土合资厂生产的合资汽车。这种情况当然会让一些中国政府高官感到尴尬,这也与中国本土汽车厂商多年来“不争气”有关——只顾着造合资车占领中国市场赚钱,基本上忽略了自主研发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外资的大举进入和民族资本的积极涌进拉动了汽车产业的进步,尤其是跨国汽车巨头的进入,或增资扩建,或重组兼并,或合资建新厂,纷纷扩大在华的生产规模,抢占中国市场.继1984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汽车合资公司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30年的合资战略正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始进入追赶合资品牌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谢少安 《改革与战略》2011,27(8):175-176,183
服装是我国出口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文章通过对武汉市2006—2010年的服装出口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武汉市服装出口存在的两大问题,并解析出存在问题的三大原因,认为我国服装出口行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并提出了完善产业链,着力发展自主品牌出口,拓展服装出口市场,培养服装国际经营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现在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放弃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并不平静,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美国赫兹宣布终止在华业务。此举一出,业内一片哗然。因为,就在2002年,美国赫兹与中汽安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后者以加盟的形式正式使用赫兹品牌在中国开展汽车租赁业务。双方协议时间为5年,但目前双方协议的截止期未到,却提前分手。赫兹的退出,使人们对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种种疑问。那么,几乎被业内所有人看好的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到底得了什么病?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我国进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时,国人对外强我弱的汽车工业无不担心:一旦放开闸门让外资品牌进来,中国汽车工业或将面临灭顶之灾。最终,我国选择了合资引进外资品牌的战略,希望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获取自主品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过去的12年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存活下来,中国老百姓也享用到了品牌多样、价格适中的  相似文献   

20.
正●节能补贴政策变化●出口国家经济萎缩●市场相对饱和一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都被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然而,近一段时间,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却让关心中国汽车工业的人捏了一把汗。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连续7个月的下降。2014年3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7.1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25.8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71%,比上年同期下降4.4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