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两课”教育分科课程模式的依据不充分,实践中综合德育改革所产生了种种问题,应用综合课程模式开发综合德育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当代基于科学教育新观念的综合课程开发原理可以归纳为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应用于综合德育的开发,能够克服综合德育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本文最后以“实事求是”为题,通过开发导读课与专题课实例,探讨综合德育课程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STS课程模式是一种以科学教育为主,并将技术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的课程模式,是一种综合课程的开发模式,通常采用专题课的教学方法.这对于高校"两课"专题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高校已经在尝试"两课"专题教学方法,实践中的"两课"专题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专题课教师如何在课程开发中体现"两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在归纳STS课程模式六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提出了强调动态过程、非线性课程结构、自组织性、综合理念等六个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高校"两课"专题教学提供有价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经济危机使本来就不乐观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将就业问题纳入其中,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和生命力。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应有机整合“两课”内容,采用以“品格为基础、健康为保障、就业为目标”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交叉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高职“两课”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高职“两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革高职院校德育内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新型德育教学模式,加强高职“两课”教育。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高校“两课”建设,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着力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准确课程定位、规范课程名称;科学构建体系、合理设置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趋势下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的“两课”教学面临着众多问题,出现了“甚感忧虑”的情况;按照现代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材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是改善“两课”教学状况和创新“两课”教学局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切实增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两课”教育教学工作者难以回避并应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三入”。即“入耳、入脑、入心”。针对“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就如何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整合高校综合人文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和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导致大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贫乏、文明素养较低、功利主义严重和心理与人格不健全,主要是缘于“重理轻文”、“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致。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改善“两课”等公共人文课的教学,加强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整合,强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文素养课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是加强、改革和整合高校综合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教育体制转轨中,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处于相对尴尬的状态。要给予其正确的定位,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求对策,引导“两课”教育教学走出困境:精简理论教育内容,重构“两课”课程体系;立足专题教学,构建开放型“两课”教学模式;依靠多媒体平台,拓展“两课”教学的空间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挑战,应将法制教育引入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两课”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加强“三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基础;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教育的环境基础;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