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科技与管理都是生产力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的科研体制及其新变化日本的科学技术研究分为官、学、民三大系统,另外还有具有特殊法人地位的专门研究开发机构。“官”是由政府和地方设立的国公立科学技术研究机构。1982年,这类科研机构共有732个,研究人员24,511人,研究费3,735亿日元。国立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应用研究为主的经常研究和应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而实施的“特别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与老区经济发展是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发展依赖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低的竞争。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日本占有绝对优势,这与日本科技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日本的科技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促进科技发展的战略措施日本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很早就执行了“科技立国”的政策。为了在较短的时期内使本国科学技术有较快的发展,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1.大量引进国外科学技术。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是从引进外国最新技术开始的,善于吸收外国技术的能力,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战后被用于支付技术许可证、专利权和版权的费用达数10亿美元(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决策切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0%—80%依靠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新闻摘要》一九八五年二月号报导,一九八四年末首相直属审议机构召开了科学技术会议,重点讨论了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政策问题。会议认为:日本经营进入稳定增长期以来,一方面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日科学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也要求日本应有较大的贡献,因此展望二十一世纪,立足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变化而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会议指出;今后十年的科学技术政策应沿着“振兴独创性科学技术,如何使科学技术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究研向国际化发展”这三个基本方向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振兴独创的科学技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注重从初、中等教育入  相似文献   

7.
彼得·杜拉克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他对日本的经营管理深有研究,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功是得力于日本人在其经济活动中所遵循的以下几个准则: 1.重视国际竞争能力日本企业都充分意识到本国在能源、原料、粮食等方面对国外的严重依赖,因此都十分重视自己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每制定一项政策,都要反复认真考虑这个政策对日本产业生产率、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日本国际收支与国际贸易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依赖科技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技术含量高的商品的竞争。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日本占有很大的优势,这与日本科技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日本的科技发展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日本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早在1946年日本外务省就将日  相似文献   

9.
日本政府1995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这是日本第一部有关科学技术的根本大法,是日本实施21世纪技术发展战略的纲领。该法的提案说明中明确指出:"当日本处于赶超时代,技术方面总是存在着作为追赶目标的先进国,在很多领域都有引进技术的可能。然而,现在已经结束了这个时代。今后,作为领先者的一员必须自己向未开辟的科技领域挑战,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以开拓未来。"从中不难看出,日本已经充分认识到现在的处境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可以用引进技术的办法实现技术立国,而现在则必须以"创造"的办法实现技术立国。因此,这一基本法制定的不是一般的技术立国战略,而是技术创造立国战略。在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参议院科学技术特别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该法案的附带决议中,都特别强调了"技术创造立国"的目标。这意味着日本技术战略由赶超向领先、由模仿向创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举国上下之共识。今后20年,广州要赶上亚洲“四小龙”,就必须实现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由科技成果催生出蓬勃不息的现实生产力,而作为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广州技术市场,现实的情形又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广州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并听取了几位同志的谈话,他们的一致看法是:  相似文献   

11.
日本科学技术联盟(财团法人)是一个科学技术团体,成立于1946年5月1日,它的前身是日本技术会。1962年在科学技术厅统管之下,进行了整顿,健全了组织机构。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宗旨是:加强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相互交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从科学技术方面,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予广泛的支持。这个“联盟”的任务是:(1)调查、宣传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2)交流国内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论日本的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赵春明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启动器。一国要得到成功发展,就必须使自己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战后日本依靠技术引进和研究开发等手段,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赶超欧美,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由此给整个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举世瞩目的。三十年前的一个由于战争的消耗和破坏而几乎使经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后进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后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的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日本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宏观经济管理,制定了能够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别是产业结构政策。本文试图根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就日本产业结构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及其后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首先表现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只能作下述意义上的科学理解,即以理论文字、数据图形和符号定律等知识形态存在的科学技术,一旦在实践上被利用和改造自然时,就会由潜在和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和物质的生产力,并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第一动力。因此可以肯定,由科学技术到生产力之间还必定具有转化过程和创新路径。当代中国经济仅处于工业化中间阶段,从总体上判断是知识经济的萌芽状态。因此,探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海运事业创始于明治时代。其发展虽然晚于欧美各国,而且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破坏,但战后它充分利用岛国优势及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成果,积极适应随经济发展而日益扩大的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一 日本经济转折首先表现在:日本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调整核心是由“加工贸易立国型”转向“科学技术立国型”,并为“未来世纪的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做好准备”。 战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选择的是由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支撑的,以“吸收型”技术革新战略为先导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体会: 一是作为生产力基本因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是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生产资料,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在现代化社会中更加如此。  相似文献   

18.
"没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一种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一种文字。"说此话的是位日本人,名叫石井勋,头衔是"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汉字至少还拥有两个世界第一:历史最为悠久;使用的人数最多。那么,这独具魅力的方块字是谁发明的呢?旧说是仓颉。战国时的《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文献都有记载。仓颉何许人也?汉代,有人说他是"人文初祖"黄帝手下的史官。到了魏晋,又有人说他是比黄帝还要早的帝王。以此看来,仓颉正是顾颉刚"古史辨派"所谓的"层垒地造成中国古史"中的一员。如果不是仓颉,又是何人?唯一的答案是:造字者,山东东夷人也。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可以打破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必须正确认识和引导,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沿着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20.
有人称当今日本是“印章之国”,以形容日本人的印章数量之多,使用范围之广。而历史上的日本则可谓“徽章”之国,日本人习惯以各种各样的图案作为家族或团体的标志,称作“家纹”或“纹章”。封建社会中盛行的纹章有二千多个。天皇家的纹章是菊花章。菊是权威的象征。为什么使用菊花来作为日本第一的纹章呢?菊与梅、兰,都是从大陆传入日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