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县乡财政是确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财力支撑。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加大对乡镇财政扶持力度,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乡镇财政运行状况渐趋好转,财政管理逐步规范,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县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体制不够完善、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等原因,乡镇财政仍然十分困难。已成为乡村经济健康运行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而且影响了基层政权稳定。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条件下,如何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县财政管理体制。集中财力支持乡村上项目抓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实施的背景下,改革创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财政改革推进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首先概述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进而分析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就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瑞清 《投资与合作》2011,(12):260-260
乡镇财政会计委派制是在全国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实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会计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乡镇财政业务的不断变化,已不能完全胜任乡镇财政工作,本文通过分析乡镇财政套计委派刺的产生过程覆其影响,就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乡镇财政也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下的财政改革要求。激励机制和财政管理是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当前影响乡镇改革的因素,分别分析了当前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和财政管理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乡镇财政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领导下,乡级财政建设已初具规模,成效显著。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建设也出现了许多严峻的问题,急需在深化乡级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一、目前乡级财政建设的主要局限与不足1、乡级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建立乡级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和要求:正确处理好县、乡两级财政的财力分配问题;理顺上下级财政之间的收支平衡关系;统一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改变乡镇管理权限过于狭小,阻碍乡级财政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简讯     
简讯湖北省举办乡镇财政所长岗位培训班为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所长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湖北省财政厅预算处、政治处和省预算会计研究会于1996年5月21日至6月8日在武汉举办了全省乡镇财政...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重新组建乡镇财政以来,我国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逐步走上正常轨道,特别是1994年财税制度全面改革之后,由于中央对地方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从而把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显效果。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制约着乡镇财政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定州市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前的状况改革前.定州市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基本思路是:年初.按照一定的增速给乡镇下达财政收入任务,根据乡镇人员编制核定乡镇年度内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基数。年终.若乡镇财政收入超收.则按一定比例县乡分成;若乡镇财政收入短收.则按照与收入任务的差额扣减乡镇支出基数。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全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遵义市各县(区、市)先后对所属乡镇开展了划分税种、收支等基础性工作,制定了相应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包干制财政体制的影响,加上县域经济不发达,县级调控能力弱,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遵义市乡镇财政体制至今尚处于分税制与包干制交叉的过渡期,未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了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我们对全市建制乡镇实行了分类典型调查,旨在进一步探索、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乡镇财政是县级财政的基础,2000年平谷县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1.2%。平谷作为北京市的远郊区县,要实现全县财政状况的好转,缩小与近郊区的发展差距,必须谋求乡镇财政的发展。为此,1999年平谷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充分的科学论证,在上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借鉴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制定了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新体制按照分税制的基本要求,合理划分税种及县乡共享税收的分成比例,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新体制运行一年来,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理财观念的转变和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当年乡镇财政收入完成年初收任务基数的124%,比上年增长了20%,为乡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试论乡镇自筹资金的分税制改革吕万大从1994年开始,我国在县及其以上各级地方财政中普遍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也将逐步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而乡镇财政区别于县及其以上各级地方财政的显著标志,在于其收支范...  相似文献   

12.
李志明 《中国外资》2012,(24):21+23-21,23
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对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保证资金管理安全与有效执行、防范于化解财政风险、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以及促进财政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乡镇财政各环节采取的内控制度。在此基础上,为加强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探讨了乡镇财政内控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不同的缺陷,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强化乡镇财政监督管理的六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监督管理,是促进乡镇财政建设,强化财政职能的重要保证;规范乡镇财政体制,是确保乡镇财政健康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新形势下,严肃乡镇财经纪律,强化对乡镇财政财务的监督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乡财县管”是在县乡利益分配关系不变、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采取“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上划、资金统拨、支出控制、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的财政管理方式。2006年7月,湖南省安乡县开展了以“乡财县管”为核心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屈晓东 《云南金融》2011,(9X):210-210
信息化是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对会计电算化对乡镇财政积极意义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总结了乡镇财政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谭晓菲 《财会学习》2023,(14):161-163
乡镇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旨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推进对财政管理中潜在风险的有效防范、化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乡镇财政发展的必由之路,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乡镇财政的作用与特点入手,阐述了乡镇财政的职能,提出了乡镇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以期为促进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对会计电算化对乡镇财政积极意义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总结了乡镇财政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市于1978年建立乡镇财政,历经20多年的实践,无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巩固基层政权建设和确保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1998年,全市乡镇财政收入为5964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58%,乡镇财政支出为3857万元。总的来看,收入大于支出,情况基本良好。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日益显露出来,亟应加以研究解决。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近几年来,特别是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由于乡镇财政改革相对滞后,事权与财权分离,用财与生财…  相似文献   

19.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五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从1985年4月财政部颁发《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以来,便把乡镇财政的组建完善纳入了轨道。尤其实施分税制后,一改“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为“定收定支、包干分成的新管理体制,从一定角度说,确实有效地调动了乡镇一级政府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乡镇财政的职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然而,有  相似文献   

20.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五级财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的职能随之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机构建设和职能定位,对加强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