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译诗歌的的是问题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通过探讨缺失对诗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旨在寻求如何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诗歌翻译中的得失问题,从而使翻译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三个译本,从原诗内容的理解到译诗的准确传达、译诗的意境、美感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比较和评述;在赏析翻译家们精彩译作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译诗中的一些瑕疵。  相似文献   

3.
隐喻性意象在诗歌中十分丰富.本文从广义上的隐喻的多样性、模糊性等基本语义特征入手,在论述诗歌隐喻性意象在译文中的对等传达的同时,论证诗歌翻译中求信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与文学翻译相比,外宣翻译研究是相对新兴的、更需关注的研究领域.诗词集里的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范畴,而旅游外宣文本的诗词引文翻译则更多体现外宣翻译的特色,通过对同一诗词在两种文本的不同译文对比分析,辅以例证解析,系统研究外宣翻译与文学翻译在定义、翻译标准、翻译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诗歌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较《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发现杨宪益译本忠实原著,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读者,而霍克斯译本采用归化的策略,注重韵脚,使读者产生阅读愉悦感。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翻译。我国诗歌翻译理论的研究始于晚清时期,到20世纪初,达到兴盛。胡适、徐志摩、朱自清、王佐良、许渊冲等人的诗歌翻译理论的论述,见证了中国20世纪初诗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音乐性在英语诗歌翻译中的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诗的音乐性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英语格律诗歌翻译中的音乐性传递问题提出论者的个人观点和见解。翻译诗歌应当而且也可能传达原诗中的音乐性。完美地传达诗歌的音乐性是不可能的,但对原诗中的音乐美的无限逼近却是译者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1990年,苏姗·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弗维尔合著《翻译、历史和文化》,标志着译学研究正在经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转向,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同历史、权力、意识形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因素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十几年后,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又被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翻译的文化与文学构建以及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已势在必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本文以近代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学的影响为例阐述了诗歌翻译的文化与文学构建,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不同策略的比较,可见埃兹拉·庞德等的异化翻译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因而也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的特色.因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异化翻译,意象派找到了诗歌创作的同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诗歌在美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文化传播审美越要性、中西文化审美差异,初步归纳一些共性的文化传播审美规律,并分析文化传播审美规律与诗歌翻译审美实践的关系,提出以文化传播审美规律指导诗歌翻译实践的观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诗歌通过对事物、人物或事件的戏剧性表现来激发我们的想象。意象作为诗歌的核心,是通过感情以传达经验的语言,它是欣赏和翻译诗歌的关键。翻译英文诗歌要在综合考虑背景,韵律,和诗中人物的前提下,对原诗的意象进行有取舍地保留。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展现出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语境对翻译翻译具有重要作用。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容易让译者忽视。在诗歌翻译中应注意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汉语诗歌为例,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其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诗歌的语言是隐喻性语言,通常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概念隐喻.通过大量实例的解读,我们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在诗歌翻译中同样有指导作用.本文作者提出,诗歌翻译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既有可能实现基本“对等”,也有可能产生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对诗歌整体意象的感知不是对意象个体的感知的简单相加,应形成一个完形即格式塔意象。杜甫诗歌翻译的过程,就是格式塔意象在译者心里和译文中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古诗之美,专求意象"。诗歌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难点,诗歌中的意象由于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加深读者对诗歌的解读,另一方面却加大了诗歌翻译的难度。文章主要梳理分析中西方翻译理论界对诗歌意象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可以借助西方"等值论"来指导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实践,力求在这一全新视角下探索萃取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根据哲学解释学理解历史性原则,理解者历史性、译者理解"偏见"和理解对象历史性直接影响着诗歌翻译中的译诗选材、译者创译和译文文风。诗歌翻译必须主客观因素相结合,尽力为源文本在新语境下找到适当的历史定位达到原视界与新视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古诗词,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喜爱,对其英译自古有之。纽马克翻译理论涵盖了语义与交际两种翻译方式,两种翻译有着本质区别,语义翻译注重表达“原文内容”,而交际翻译的重心则偏向于译文的“效果”。我国古代诗歌语言十分简练,并且神形兼备,寄托了诗人深层次的情感,有着较高的英译难度。为了更好地传达诗歌本质内涵,降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误差,在对我国古代诗歌英译时,既要领悟我国古代诗歌特征,也要注重对诗歌中人际称谓、度量衡以及时间等文化的把握。从称谓文化、度量衡、时间三个方面提出纽马克翻译理论下我国古代诗歌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孙诒让的诗歌寥为人知,其实独有建树。诗歌内容主要是反映人文旨趣,表达爱国情怀,传达昔日亲情和抒写离别友情。反映人文旨趣内容的占了较大部分。孙诒让还写了不少有关书画、碑帖、金石考证方面的诗歌。这方面的诗歌展示了他学术研究的多领域,读书求学生活以及刻苦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欣赏诗歌的意境羡要正确区分和理解诗的意象与意境,选择恰当的方法,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上去把握诗的意境美。欣赏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有限的景物描写中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原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间进行有效交流,在诗歌翻译时应首选异化译法。异化译法的核心是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语语言形式,以及作者的异常写作手法;同时要求译者应该具有敏感的文体或风格意识,能敏锐地识别原文的异质因素,并尽量用相应的可接受的目的语语言形式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