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广义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然而现在我们往往过多的强调了学校教育,仿佛学校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可学校往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受功利等多重外在因素的影响,又严重异化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只教不育经常存在.同样,“社会即学校”,尽管在理念上已被人们所接受,但实践操作起来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2.
冯彦敏  路遥  方文 《理论观察》2014,(11):143-144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自2008年云南提出开展三生教育以来,各地学校掀起了三生教育的热潮。分析三生教育现状,认为当前三生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家校联合平台、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力度不足、移动互联网垃圾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解决三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强化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和加强网络监管及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高振千 《中国西部》2012,(27):112-113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更有利的位置,最近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一道道考试、升学和择校的关隘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一个个心结。“教育焦虑症”,一个新名词应运而生并逐渐蔓延开来,进入普通众多家庭中,正在使人间最美丽的天伦之爱变味,焦虑的父母们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了。考试、择校前后的家长,有为孩子成绩彻夜难眠的,有为孩子分数担惊受怕的,有为孩子升学四处奔波的,有为孩子上学懊恼伤心的,有为孩子名次坐立不安的……凡此种种,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心中的“痛”。对教育的过高期望,对教育的过度重视,对教育的过分要求,使不少家长再也走不出教育,孩子的教育被作为生活、家庭、人生的唯一“赌注”,这样的家长不知不觉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不患“教育焦虑症”才怪呢。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使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孩子能实现自己美丽的愿望,一些家长不仅自己“积劳成疾”,也把孩子累病了拖垮了。教育焦虑症是长期的教育压力导致的心理状态,是恨铁不成钢引发的愤怒,当某种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反复出现的时候,负面情绪的积累导致过激心理出现,甚至行为失控,还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4.
姚丽花 《魅力中国》2013,(11):266-266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它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所以,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社区教育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永谊 《发展》2007,(12):10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质量是以升学率来衡量的。这种评价强化了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性,强化了“应试教育”生存的社会价值,掩盖了教育的诸多弊端,扭曲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造成“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种假象。为了适应这一“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在不断地督导强化,学校则疲于奔命,不惜代价地追求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也仅局限于学生的分数,致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题目越做越多,  相似文献   

6.
仇英慧 《魅力中国》2012,(32):137-137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都影响着学校教育。孩子教育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家长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家、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才能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施以教育。而家访是教师和家长、学生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切磋教育技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建新 《中国西部》2012,(36):46-47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8.
刘夏 《中国西部》2011,(20):22-26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块。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不仅带给我们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且赋予我们生产和生活能力。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面前有心无力的家长则把自己的主动性放在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9.
家长们总是抱怨学校教育的不合理,原因在于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是否合理.只有适度地把握这个指标,才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0.
陈铭 《开放潮》2005,(1):34-35
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社会不良影响、学校教育薄弱、家庭教育失调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上购书网站一查,以"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为内容的书籍竟然有十数本之多,用青岛方言"乌攘乌攘"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细看其内容都大致差不多,不外乎家长应以内在的品质、性格、精神、情感、心态培养为出发点,以外化的物质与经济调节为手段,区别男女,采用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来培养女孩的"贵气"和男孩的"志气".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令人欣慰的。但在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入手,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保护社区青少年的权益和立法工作,为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3.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蕴含着教育公平的理念。进入21世纪,重新理解并积极实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在教学生涯中,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很多优秀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老师更胜一筹。我们班的方检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好家长。  相似文献   

15.
黄立丰 《宁波通讯》2014,(23):80-80
近年来,党校干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越来越面临着一大突出问题的探讨与论争——教师与学员(干部)到底“谁是主体”?对于这一问题的澄清和解决,是深化当前干部教育改革,促进党校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许漫  张筠 《中国西部》2014,(32):14-21
<正>编采视角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体。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教育形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接受终身教育的强烈需求。发轫于80年代初期,在总结我国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的社区教育,成长为我国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1,(20):22-23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相似文献   

18.
君子 《中国西部》2013,(15):44-45
大灾有大爱,大爱留人间。憨实的村民、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伤员的白衣天使、火线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各行各业奔赴灾区的志愿者……所有这些,都在无声地传递一种教育的力量。教育是什么?教育不仅是一种复制社会阶级和资本积累的方式,而且是一条再生产社会性别分层、统治阶级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就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可现实的情况是:素质教育天天讲,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20.
嘉峪关市某考生因高考估分过低遭到父亲责骂后投湖自尽(6月13日《西部商报》);西宁市某男生为逃避高考而将其亲生母亲杀死(6月14日《成都日报》)……近年来诸如此类生生死死的“高考版”亲情悲剧,一直以近乎雷同的版本在高考舞台上频频上演。假若儿女忤逆父母意愿就算是所谓“逆子”的话,如今这样的“逆子”,也真可谓车载斗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