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节用而爱人”出自于《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既是孔子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重要的政治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温故知新,学习“节用而爱人”的古训,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孔子《论语·公冶长》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论语·卫灵公》毒而无怒,怨而无言。——《管子·宙合》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战国策》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告子下》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宋]苏轼《留侯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孔子强调的"仁"已经不是处于伦理道德领域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而变成了一种治国学说."仁政"思想是孔子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创立的政治现,它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和富民,它的实现方式是克己复礼.孔子的"仁政"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影响中国历史文化两千余年,对现在社会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仁爱"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所在。孔子"仁爱"思想的提出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以及孔子个人境遇的产物;孔子的"仁爱"思想有丰富的内涵,以"爱人"为"仁",以"克己复礼"为"仁",以"孝悌"为"仁"之本,以"忠恕"为行"仁"之方;在当今社会,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利于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纠正人们的功利化价值取向。研究孔子的"仁爱"思想,继承其文化精髓,并使其创造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接过黄军建先生的《语论》这部著作,那当儿,我的心里很有些诧异。转瞬之间,我想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杰作名著——《论语》。《论语》所记录的是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道德、文学、美学等方面的言论,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它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一部《语论》横空出世,好不希奇,好不新鲜。来不及多加思索,我就直奔了主题,揭开了页码。《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虽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立成篇,但它始终如一地贯穿了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仁”…  相似文献   

6.
智者不惑     
孔子强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在这里,“知”通“智”,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会感到困惑,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格应该是智、仁、勇三者的组合。《中庸》则进一步明确:“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第二十章),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及其门人编撰的孔子语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论语》中涉及的经济思想虽说有着深刻的封建宗法制的烙印,但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立足于此,重在研究论语中孔子的经济思想对当今商业世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道德经》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参《论语》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准也?——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相似文献   

9.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一、人性 孔子以"仁"为核心,这个"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阐释了一个"人"的哲学的最高范畴.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相似文献   

11.
勇者不惧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5):100-101
孔子对勇的理解是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知错必改,“勇者不惧”是儒家所追求的重要精神境界,也是君子应具备的重要美德之一。 义理之勇 孔子云:“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强调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而勇敢的人则未必一定有仁德。  相似文献   

12.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4,(5):110-111
《论语》是中国最重要的书,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书——加个之一也行,且将越来越重要。可是,《论语》该怎么读呢?有人说,孔子是微博体的发明者。的确,《论语》多为孔子回答弟子及各国诸侯、卿大夫乃至庶民的话,另有一些弟子们的话。全书共五百余段,古人称之为“章”。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张的一段对话: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相似文献   

1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白译:我没见过能察见自己错误并能在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孔子《论语·公冶长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论语·卫灵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论语·学而》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  相似文献   

15.
李鹏 《中外企业家》2013,(7Z):262-262
文章从阐述孔子"仁"学思想的涵义出发,指出了"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后通过"仁"是社会的轴心,追求"仁"的境界,必须做到孝悌,人的尊严和价值要用人自身的道德人格来证明。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亲友之间的关系时,要以"仁"为原则等具体问题的阐述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卫灵公》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论语·宪问》宽则得众。——孔子《论语·阳货》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魏征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素书》  相似文献   

17.
全圣姬韩 《秘书》2011,(1):23-23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问孔子应该怎样侍奉君主。孔子告诉子路,要直言不讳。  相似文献   

18.
孔子论富裕     
《论语》中有多处记述了孔子论富裕的言行。孔子的富裕观既是他的经济思想,也是他热心救世的政治主张。孔子让人民富裕的思想,对后世历代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跃华 《活力》2005,(4):151-151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以及弟子相互言论的一部书,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相似文献   

2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淮南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白译:君子普遍关爱众人,而不偏私于少数人;小人只偏爱少数同党,不能普遍与众人亲近。]——孔子《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