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邢岩 《农业经济》2005,(3):30-31
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呈现“四个不会变”的总趋势:一是全国总人口每年增长1000万左右的趋势不会变;二是全国耕地面积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三是全国粮食总需量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会变;四是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因此,从整体上和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将是偏紧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最后20年的中国粮食史,是一部改革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步早、举措多、成效多。但是,中国粮食流通体制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还急需深化改革。然而历史的教训揭示深化改革,必须以全国中长期粮食供求总趋势为出发点。从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世纪之交的粮食变化,其呈现出“五个不会变”的趋势:一是全国总人口每年增长1000多万的趋势不会变;二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不会变;三是到本世纪初全国粮食总需求量5亿吨以上的趋势不会变;四是立足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五是粮食在国…  相似文献   

3.
博览窗     
九 年代我国粮食生产展望根据粮食专家预测,90年代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有3个情况不会变:全国人口总量每年增加1500万人以上的情况不会变;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会变;即使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多吨,人均粮食400公斤左右的趋势不变。因此,有两个观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是生产上确立跳出现有耕地小圈子,利用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的观念;二是在消费上改变单一粮食观念为现代食物观念。有鉴于此,专家提供如下建  相似文献   

4.
最近,《人民日报》记者就如何科学分析中国粮食问题的前景,中国在21世纪有无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这一为世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我国长期从事粮食问题研旯的专家丁声俊研究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丁研究员说,粮食,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分析全国粮食发展趋势可以发现,到2000年,全国每年人口增长1000多万的趋势不会变,耕地总面积每年缩减几百万亩的趋势不会变,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5亿吨以上的趋势不会变,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以上的趋势不会变,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不会变。丁研究员认为,粮食悲观论站不住脚,中国…  相似文献   

5.
搞好饲料粮的供求,对发展畜牧饲养业和水产养殖业意义重大。本文就未来几年我国的饲料粮格局进行一些分析,也许对搞好今后的饲料粮供求工作会有好处。一、玉米是我国饮料粮消费的主要来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粮食消费构成也起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畜禽和水产品中肉、蛋、奶、鱼等社会消费需要大幅度增长,从而使全国饲料用粮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木断上升:在“五五”期间,全国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17.6%;“六五”期间为20.2%;“七五”期间为24.5%;“八五”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偏低,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粮食统销价比购价还低,刺激平价粮的消费,从供给不足,消费增长两个方面扩大了平价粮的供求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关键是怎样使主要农产品的购价能够提高。而提高购价的关键,在于真正贯彻“农业是基础”  相似文献   

7.
粮食,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一个不甚轻松的话题。今丰,直至仲夏,由于天公“法外施恩”,政府和粮食部门总算送走了上半年揣在心中的忧虑,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夏粮收购和秋季粮食作物长势怎样?却依然是压在人们心中的一块石头,让千百万粮食人始终伴随着“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旋律过日子。当前,我国的粮食供需形势应该说是十分严峻的。首先,粮食生产的形势并不稳定,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其次是粮食消费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在1980年至1994年15年间,粮食消费前10年平均每年增长800多万。屯;后5年平均每年增长900…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问题:现实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以下问题作了分析:1.在粮食生产基础十分脆弱的情况下,又面临着人口持续续长、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消费结构变化等不可逆转的趋势;2.粮食增长面临着的内外部条件十分严峻: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农业自然资源的发掘、农业技术潜力的释放等均是不易之事。然后进一步阐明: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问题都是值得忧虑的。  相似文献   

9.
一句话新闻     
1月25日,农业部举行农业部第一场“定时定点”新闻发布会。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薛亮指出,粮食生产一直是农业部的一项中心任务,近几年粮食生产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耕地减少;第二是市场需求增长;第三粮食需求的增加,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第四,中国人口多,将来依靠进口粮食是靠不住的,不可能依靠进口粮食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这四个特点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始终面临着艰巨的形势。  相似文献   

10.
“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一直紧紧系着国民经济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在1998年粮食总产量登上了一万亿斤的新台阶之后,由于库存充裕、市场供过于求、粮价下跌、耕地减少等原因,后来的几年粮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今年,在粮食市场平稳、总量不会出问题的情况下,党中央未雨绸缪,提出了要保证粮食有个恢复性的增长,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中的规划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1958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58年~1994年,耕地累计减少约2.5亿亩,近15年年均净减少约SOO万亩;同时,全国人口每年增长约1000万人,人均耕地呈不断减少趋势。1994年中国由于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而使粮食减产60亿公斤。耕地减少带来粮食供应的危机。中国12亿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不可能靠进口解决,保护耕地资源成为维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由于农村耕地资源不足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较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目前已达2.5亿人,常年向外流动的农村劳动力达80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江油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原有的12家重组为7家,下属33个粮管所;1753名粮食企业职工全部“”买断”工龄,除返聘209名职工外,其余的移交“社保”和自谋职业。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是粮食部门急需解决的难题。江油市粮食部门本着“探索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思路。把广大个体经营者组织起来,使“小商小贩”成为粮食经纪人,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采取委托收购方式,为粮食经纪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粮食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最基本的任务是组织所属企业,并通过具体的购销活动,为人民服务。应该说,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实践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自身发展的快慢。笔者认为,当前必须认真把握和切实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把握粮食产销形势,切实解决好群众吃粮的安全问题从全国看,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收购量已是连续五年下降,同时,随着各地陈粮、陈化粮销售处理进度加快,粮食库存也在加速下降。全国粮食的消费,特别是工业消费呈现增长的趋势,产销之间呈反比例上升。从湖北省情况看,近些年的产量比历史最…  相似文献   

14.
国家粮食储备局体改法规司副司长王林贵分析认为,概括起来,我国当前粮食调销严重不顺畅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供求关系的反应,主要包括:粮源充足,有效供给数量增加较多,体现在产量大幅度增长,进口数量增加,粮食商品率提高;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比较平缓;品种结构的矛盾比较突出;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二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农民“卖落不卖涨”,用粮单位和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经营者“待价而沽”,对今年粮食生产形势的乐观预测。三是体制和政策的缺陷,包括:粮食进出口与国内市场脱节,“粮食少了多渠道,粮食多了主…  相似文献   

15.
西南四省(区)二市粮食经济理论研讨会第六次年会于199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四川成都市召外。会议承办单位为成都市粮食局,中心议题是“粮食平衡和两线运行”,到会代表共55人,收到论文21篇。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粮食平衡问题。与会代表认为,粮食平衡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实现粮食平衡的基础是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关键是国家要掌握必要的粮源,核心是要改革现行国家财政补贴办法,理顺粮食购销价格。为此要进一步解决和处理好以?几个问题:1.狠抓粮食生产是实现粮食平衡的物质基础。与会代表认为,我…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在1994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粮食要保持三个稳定、两个平衡,即: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稳定库存;总量平衡、地区平衡。这是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进一步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解决粮食总量平衡的关键粮食供求平衡,是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要达到全国的总量平衡,首先各省、市、区要力求保持总量平衡。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省长负责制必须明确省长所负的责任:一是负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二是坚持国有粮…  相似文献   

17.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和重要战略物资,其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政之要,首在足粮”。党中央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在“十五”计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以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满足民众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加入WTO以后,我们不能在粮食问题上掉以轻心,对粮食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不可有任何削弱。近些年,在粮食问题上我们还没有经受“两个考验”:第一,没有经过国内粮食连续减产,重新出现供不应求的考验;第二,没有经过国际粮价…  相似文献   

18.
一、德阳市粮食产需形势 德阳市是粮食主产区,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辖区内有6个县(市、区),幅员面积59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9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万人,非农业人口110.5万人,粮食播种面积31.2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88万吨,粮食品种以稻谷、小麦为主,丘陵地区种植部分玉米.德阳市粮食产需缺口较大,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一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交通建设加快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势必影响增长;二是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有所改变,粮食转化消费呈逐年增长趋势,餐桌内外浪费严重;三是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用粮呈刚性增长态势;四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种粮劳动力减少,无人种植耕地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地震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很大,经济上直接影响主要在小部分农产品价格上,但不会改变中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的格局,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同比增长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十四五”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保持增长、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仍将处于扩张阶段,尤其是饲料粮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