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双率下调,效果难以立显双率的下调,虽然对降低消费者购房成本作用不大,但却体现出政府宏观调控由紧缩型逐渐向货币政策放松转变,甚至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转变的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低迷的楼市注入了一剂兴奋  相似文献   

2.
高洁 《市场周刊》2008,(7):22-24
在经济增长过快,投资过热的情况下,一般中央银行都会出台紧缩型的货币政策,目的是抑制投资过热,控制信贷规模。融资难、贷款难就成了2008年中小企业的心头之痛。  相似文献   

3.
王建 《中国市场》2010,(24):24-28
进入21世纪后,由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所构成的输入型通胀,以及由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结构型通胀,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通胀的主因,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然失效。未来的货币政策应相应改变,通过"货币保增长、财政保稳定",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三重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实现“稳增长”和“防通胀”在水平值和波动率上的“双重稳定”,既要保持适度经济增速,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还要防止产出和通胀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为此,文章使用了局部投影方法和VAR模型方法计算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函数,以此刻画货币政策对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值和波动率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均具有水平值上的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而提升通胀波动的冲击效应;价格型货币政策也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同时具有降低产出波动率和通胀波动率的双重稳定功能。因此,当前货币政策操作仍然要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以此实现货币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通货膨胀预期的运行特征研究成果进行了理论概括。认为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我国当前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现阶段通胀预期强化的直接原因在于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弱化通胀预期的短期措施是货币政策尽快转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王元 《中国物价》2012,(4):3-5,20
近年来,有关通货膨胀预期锚定效应的研究和政策实践,显示了通过锚定预期通胀率,能够产生稳定价格水平、减小经济波动的良好效应。同时,通胀预期的锚定需要一系列条件,其中货币政策的时间一致性是一项必要条件。通过观察我国通胀变化情况和分析货币政策操作的特征,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尚不具备形成良好通胀预期锚定效应的基础。因此,应在将通胀预期锚定作为通胀预期管理长期目标的同时,短期通过扩大货币政策信息公开、提高预测能力等方式,逐步改善通胀预期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我国CPI指数大幅上涨,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的情况下,我国十年内首度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加快金融行业各方面的调整,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以达到抑制通胀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金融监管,配合强化政策效果,成为引人深思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希望借此对宏观经济走势作一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8.
08年底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经济先于国际复苏。但是随着我国CPI和PPI指数在2009年底由负转正,新一轮通胀压力形成,通胀预期初现,自此通胀预期成为经济市场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成因,从而可以科学地管理通胀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度,我国的货币政策10年来首度由“稳健”调整为“从紧”,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在我国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推出来的。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将对房地产投资、住房需求到来影响,住房价格猛涨势头将会得到遏制,资本市场过热将会有所趋缓;其次,政府希望加大政策力度,旨在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第三,从紧的货币政策刚好配合我国在人民币升值的条件下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与人民币升值以及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息息相关;第四,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劳动力市场紧张局面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0.
自全球经济开始回暖以来,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了包括我国在内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胀的威力不可小觑,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以通胀成因为切入口,通过与历史上西方国家应对通胀压力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对比,结合近几年我国面临的通胀问题,从而为未来我国的应对之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龚方雄 《新财富》2007,(12):16-18
亚洲地区适度的货币紧缩和货币升值虽然可令资产再通胀加快,并有利于资金的流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也带来风险,因为通胀大幅上升会导致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对于投资亚洲区的投资者而言,应密切注意各国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变化,选择货币走强及实施促进增长货币政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鄢莉莉  刘鹏 《商业时代》2012,(16):51-52
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通胀的巨大压力,央行一系列的货币政策直指通货膨胀,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通胀现象仍在持续。再加上前几年中国经济相对放缓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收效甚微,货币政策无效性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本文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等方面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并针对其完善路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政策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推崇者们认为,这一货币政策的"中心思想"在于稳定通胀预期;但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却结论各异。本文以通胀目标制的全部采用国为观察对象,在应用UC-SV模型测定出各国的通胀预期及其波动之后,运用量化对比分析的DID方法对此政策命题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兴市场国通胀目标制确实具有稳定通胀预期的政策效果。本研究对同为新兴市场国,并且现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变革呼声不断的我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研究素材,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骏 《新财富》2009,(12):31-31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国务院最近提出,要管理通胀预期,表明决策层对通胀的风险已经有了前瞻性的判断,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要管理通胀预期,就是要对可控的因素进行前瞻性的调控,合理引导市场对这些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这些因素包括对国内货币政策(尤其是货币增长和实际利率)的预期,对财政政策的预期,对政府救股市、房市的政策预期,对土地供应的预期以及由于汇率政策导致的输入性通胀的预期等。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短暂回落后,近期豆制品,食用油、洗发水等日用商品再现普涨,最高涨幅达25%,原材料、运输费、人工费等上涨导致成本增加成为近期通胀卷土重来的主因。无疑,高物价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见顶回落,货币政策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在控通胀与促增长之间努力寻找最佳均衡点。  相似文献   

16.
巴曙松 《商界》2008,(8):102-102
在把应对通胀作为首要任务的基调下,短期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有必要坚持,包括继续使用数量政策对冲和回收过多的流动性及窗口指导等信贷控制措施。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央行对冲并不能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只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尽可能平稳的金融环境。从我国通胀的形成因素分析.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去年起主导作用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最近,常常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调研和演讲,发现当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都在反映融资困难,困难的程度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最严重阶段。在紧缩型货币政策和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这个结果似乎显得无可  相似文献   

18.
李稻葵 《新财富》2007,(12):38-39
中国目前的通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步见底、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外加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的局部性成本推动型通胀,这种通胀可能在中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应对这一通胀局面,我们不应采用过分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可以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针对性地鼓励投资,补贴生产。对于企业而言,应依靠技术进步控制成本,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孙立坚 《国际市场》2011,(11):16-19
最近,常常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调研和讲演,发现当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都在反映融资困难。在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推动下,这个结果似乎显得无可厚非。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加速,欧美市场萎缩等多重要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是传统宏观经济两大政策之一,在控制通胀、改善就业和金融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经济走低时,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当通胀高企时,则收紧货币压制通胀。美联储是美国经济走出次贷危机就业得以持续恢复的最大功臣;欧洲央行则是欧洲克服欧债危机并成功走出衰退的关键;日本央行也正在为日本走出通缩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