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欧盟和美国分别提出中国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实行的措施,不符合中国在WTO相关协定下承担的义务。 欧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指控不完全相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超过了中国入世承诺的约束水平,违反了GATT第2条;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是在完成整车组装之后征收的,因其在国内征收,而且只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对进口零部件规定了在整车中所占的比重,对国产同类产品无此要求,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国民待遇的原则;此外,中国的措施还违反了TRIMS协定第2条和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自9月1日起《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不再执行,二是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进口的中国轮胎产品执行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站在中国的角度上看,这“一进一出”的两件事都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是中国入世以来第一起败诉案,对案件进行概要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败诉并不可怕,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贸易争端应对机制,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贾怀东 《大经贸》2008,(9):31-33
2008年7月18日,一份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结果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的报告中正式出炉。报告认为,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禁止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追加进口关税。尽管这一裁决与今年2月份的初裁结果内容一致,即支持美国、欧盟、加拿大的观点,认定“超过整车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税”的做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歧视,在数日沉默后,中国商务部于7月22日发布声明:中方并不完全认同专家组报告的内容及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中国与欧美加就“中国出口汽车存在安全性隐患”、“中国对进口零部件征收关税过高”等问题摩擦不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中国商务部与欧盟贸易委员会高层曾举行过数次会谈未果。9月15日,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向WTO提出正式诉讼,要求成立专家组调查中国零部件关税政策。中国的汽车进口制度将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的裁决报告,我国在此次争端中败诉。我们认为,不应以贸易争端胜诉或败诉作为判断中国应对WTO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贸易争端中获得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我国应该继续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采取更有策略性的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8.
陈北 《市场周刊》2004,(14):32-32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4月3日在长春“扩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企业应抓住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措施充分延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形成一个世界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成为世界汽车及零部件重要供应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将积极推动汽车行业的联合重组,提高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集中度;通过资产和  相似文献   

9.
2月27日,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主办、国家信息中心承办、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课题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课题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研究探讨。来自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大学研究机构、汽车行业协会以及媒体等相关单位近3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18日,一份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结果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的报告中正式出炉。报告认为,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禁止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追加进口关税。尽管这一裁决与今年2月份的初裁结果内容一致,即支持美国、欧盟、加拿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跟踪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争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1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整车进行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所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凡构成整车特征的,必须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由之前的10%调整为25%。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05年,历时3年之久的美国、欧盟、加拿大和中国间关于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争端案终于有了初步结论,在2008年7月18日正式公布的专家组报告中,专家组认为中国对超过整车价值60%以上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税率征税的做法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歧视,违反WTO的相关贸易规则,裁决中国败诉。这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首个被裁决败诉的案件。中国与欧美之间这场旷日持久的"汽车大战",从爆发伊始便引发各界广泛关注。那么,该案的前因后果为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各方争论的主要法律问题有哪些?专家组缘何裁决中国败诉?败诉后,中国又将如何应对?笔者将从上述问题出发,对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30日,美欧联手将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措施告到了WTO/DSB。美国和欧盟在“汽车案”的申诉中称,中国现行的汽车产业政策,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存在歧视,中国的关税壁垒致使美欧产品不能自由进入中国市场。而美欧所说的歧视性是否存在呢?汽车案的爆发是否是由于中国和欧美对于《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理解上的不同造成的呢? 2004年3月18日美国起诉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4月27日中美进行磋商,欧盟日本墨西哥作为第三方,经过三轮磋商,7月14日中美正式达成“中美关于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问题谅解备忘录”。美中首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摩擦得到圆满的解决,那么此次汽车案的走向又会是如何呢? 从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入选WTO/DSB专家组成员候选人名单的三位专家之一曾令良与武汉大学张华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市场周刊》2004,(34):30-30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就面临着三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光彩》2011,(11):25-25
9月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国内外1431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客商参观。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展览平台,已成功举办4届,现已成为国际知名展会,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国际汽车零部件最新产品和技术。同时,随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市场需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成为现阶段的焦点议题。2004年6月7~8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暨汽车电子信息化国际研讨会”在“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前期召开。年会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林华 《经贸世界》2004,(7):14-16
时下,汽车降价此起彼伏,它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暴利时代行将终结。早已习惯享受暴利的中国整车企业,其降低产品价格的首要办法是压低零部件等采购成本。于是,汽车降价的大部分成本和压力最终被分摊到零部件企业头上。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大厦根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一方面受到来自国内上游整车厂商的打压;同时,一些跨国巨头也开始抢滩中国,分食汽车服务市场“馅饼”。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何去何从,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三流的公司卖劳力,二流的公司卖产品,一流的公司卖技术,超一流的公司卖标准。”随着跨国汽车企业在华投资和采购步伐的加快,中国零部件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不少跨国企业认为,由于中国汽车整车,特别是乘用车主要车型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产品采用的标准不同、系列也不同,这给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带来较大困难,制约了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开展自主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刊邀请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部长闫建来,和我们一起讨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潜在贸易争端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5年中欧汽车零部件贸易政策之争的起源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汽车贸易政策之争出现了升级迹象.这场争端起源于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下文简称<政策>),该<政策>第十一章"进口管理"明文规定,"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第五十二条),并提出了汽车生产企业用进口零部件生产汽车构成"整车特征"的概念(第五十三条至第五十七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