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对农村女性贫困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术界对农村女性贫困问题的研究渐趋活跃,本文围绕农村女性贫困问题的现状展开了研究,分析了农村女性贫困的原因,并对农村女性反贫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根源是农村知识的缺乏,农村的贫困让"小康"生活进程减缓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需要知识,农村知识贫困的问题成为解决"三农"的瓶颈,这一问题倍受研究"三农"的工作者所关注,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作为我国处理社会问题的重点,而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的切实了解.本次调查活动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展开的,通过深入农村,对农村教育、医疗、政策、农民收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取证,依据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贫困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险则在国家反贫与脱贫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CLHLS2011)大样本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构建Logit计量回归模型,将农村老人贫困分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与精神贫困三个维度,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保险与农村老人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人多个维度的贫困。文章进一步指出农村老人贫困存在“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健康贫困与精神贫困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正向影响,但社会保险对农村老人陷入“贫困恶性循环”起到了的调节效应,即社会保险弱化了不同贫困之间相互的正向作用。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为政府改善农村老龄人群的贫困状况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过30多年经济的长足发展,大部分人口的生活状况都有了较大改善,但目前农村仍有2840万人尚未脱贫.仅就中国中部六省来看,2009年调查统计显示,农村贫困人口约为790万人,低收入人口超过1300万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贫困问题的解决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村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还关乎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当此之际,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俊文博士的专著<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这部著作以农村  相似文献   

6.
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201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武陵山农村贫困的形成机理与治理研究——以恩施州为例》,作者谭贤楚教授以恩施州为例,基于问卷数据和田野考察的实证研究方式,探讨了山区贫困人口的形成机理及治理机制,是一部研究山区农村贫困形成机理与治理的里程碑之作.该项研究一方面注重把握贫困研究的前沿理论,强调运用实证方法科学认识贫困问题及其成因;另一方面,有着极强的现实关怀,针对贫困问题治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该项研究不仅为山区贫困问题提供了较好阐释,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带来了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我国西部山区农村贫困产生的根源,认为级差地租损失是西部山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在西部山区不仅存在着级差地租Ⅰ,也存在着级差地租Ⅱ.此结论为我国政府对西部山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供了更为可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农村反贫困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仍旧困扰并阻碍着农村发展的步伐,也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内外学者通过广泛研究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全面审视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的现状、取得的成果与不足,探寻反贫困研究的发展轨迹与趋势,希望通过对文献的评述与展望,找到中国农村反贫困更佳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为下一步的反贫困研究做好铺垫,促进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贫困成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村贫困成因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者们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并在研究中得出了很多有意叉的成果.文章从制度、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等角度对近年来有关农村贫困成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综述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农村贫困的成因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关城市化与贫困问题的研究在学界由来已久,但由于其概念缺乏规范,其涉及的问题又纷繁复杂,因此在目前已有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理清研究问题的各部分关系,从学理上和实践上探讨伴随城市化而凸显的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现象的成因与现状,并对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城市化与贫困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梳理.以启发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何强  王佳 《理论观察》2022,(5):73-75
“十四五”时期,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是我国贫困治理的新命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必须正视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帮扶问题,深刻剖析扶贫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解决农村相对贫困家庭贫困问题的对策,切实推进农村相对贫困扶贫进程,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乡镇的孤寡伤残人员是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重要对象,其生活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乡镇敬老院是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贫困乡镇敬老院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但是在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解决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准确地界定贫困村,特别是如何科学地确定贫困线,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文章对贫困线的构成要素、测定方法、演变过程和调整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我国区域间农村的贫困状况出发,分析区域间农村贫困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并以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因子,公共支出成本差异指数作为调节系数建立模型,重点阐述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一般转移支付只是缓解农村贫困差距问题的一种方法,要根本性解决农村贫困差距问题还需政府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农村子系统的落后和贫穷影响了整个经济系统的顺利发展,因此,帮助农村走出贫困,增加农民收入,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多数的讨论认为,农村问题的解决,要么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要么走组织形式创新的道路,将二者分割开来.本人认为,农村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简单地走农业产业化或者是组织形式创新的道路,而是应该两者相互结合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到1998年底,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200万,除去需要社会保障的残疾人和受灾人口,正常的贫困人口只剩下2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左右。根据中央的部署,本世纪末剩下的农村贫困人口都能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问题。到时候是不是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就根本解决了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客观而论,要真正基本上解决中国现阶段的贫困问题却存在着艰巨性、严峻性。在此必须对贫困人口问题重新认识。 贫困人口是贫困的一种现象,贫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越发展,贫困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这…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贫困的经济根源——利益集团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相关研究.农村教育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有关农村教育的文献资料来看,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育经费不足,笔者将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称之为农村教育贫困。农村教育贫困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农村教育的绝对贫困,即农村教育经费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发展;另一层含义是农村教育的相对贫困,即农村学校所得到的教育资金远远少于城市学校所能够得到的教育资金。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而且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偏差,属于贫困生群体.这一群体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学者所重视,也是学校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存在属于"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严重影响着职枝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和解决职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土地抛荒问题是农村耕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全国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通过对旺苍县福庆乡的土地抛荒现象进行了调查,总结了贫困山村土地抛荒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加深读者对贫困山村土地抛荒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周鹏 《北方经济》2010,(2):57-58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的贫困问题被认为基本上是一种农村问题.例如,世界银行(1987)利用1985年全国住户调查数据测度的贫困发生率,城市仅0.40%,而农村高达12.4%.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相当多的城市人口陷入贫困之中.由此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