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斌 《农业经济》2015,(2):50-52
近年来,生态观光农业在我国蓬勃发展,成为了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结合的典范,被誉为第一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型农业部门"。但社会大众和学术界对生态观光农业经济仍然存在一定的疑惑与争议。本文试图从"什么是生态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我国的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如何"以及"现阶段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哪些"对生态观光农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任务出发,研究了乡村振兴与城市群和城镇体系建设的关系,试图厘清乡村振兴中"城与乡"、"城与产"等方面的关系。本文尝试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提出乡村振兴在城市群建设中角色定位;二是乡村振兴在城镇体系建设中,针对不同城镇乡村,其角色任务的差异化分析;三是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和现代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双证制"是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融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高职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从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深入地研究、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三农"研究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土地供求、资源配置、参与主体等多因素的复杂运行过程。本研究引入"人地系统—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运用利益博弈模型,尝试从生存到发展演化的逻辑思路全景阐释我国农地流转的生成逻辑与运行轨迹,明确农地流转面临人口迁移不完整、土地功能缺失与非正式制度作用的现实困境,分析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和资产分配过程中的矛盾和缺陷,促进从人地分离、矛盾走向和谐共生的系统变化,以期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创造性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机制是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在丰富规划参与主体、增强规划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实施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公众参与机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尝试从决策咨询、执行监督、评审和公众听证等几个角度,构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人民日报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中的《乡村振兴的途径与对策研究》一书,正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讨了乡村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既是对推进乡村发展理论研究层面的尝试,也是针对如何具体实践的积极探索,以期通过更多先进的研究成果指导乡村发展。该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大国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20年6月出版。  相似文献   

7.
企业联盟知识共享与保护平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困境"是联盟企业长期面临的难题.许多学者对知识共享和知识保护分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知识共享与保护平衡的研究较少.本文尝试从关系资本、冲突管理、伙伴选择的视角出发,探讨建立知识共享与保护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区别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增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目益突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多是照搬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现实需求还有差距.本文就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的区别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适合不同就业方向和岗位的人才,不断提高经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六盘水市"三变"改革迅猛发展的背后是理论支撑的乏力和模式研究的滞后。为了给"三变"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引导更多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合的路径,故尝试"三变"改革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通过系统学习和调查研究,加深了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地把总行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就吉林省分行而言,要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党委确定的"推进业务大行向经营强行转变"工作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农业大省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邮储银行自身的特殊性,监管工作中存在一些难点,值得探索突破。广东肇庆分局以"政策辅导、贴近监管、主动协调、积极调研"为核心的监管方式,正是一种新的尝试邮储银行主要通过二级分行及以下分支机构支持"三农"、社区和小微企业发展,广东银监局肇庆分局(以下简称肇庆分局)通过监管创新,探索出一条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内江市大胆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退出改革,为破解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兼滞留"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内江实践证明了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是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可逆转的背景下重构农村人地关系的必然趋势,是破解农村土地资源稀缺与闲置并存矛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但城市就业预期的不稳定性、土地的保障性和增值性预期决定着退出土地承包权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它能为学员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学实效显著。天津市农广校汉沽分校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及需求,在课堂上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取得培训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一"、小组合作学习"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学员特质将其分组(每组各选派出一名组长,负责监督管理组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30年来土地发展权的理论研究,进而在明确功能进路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对已有的土地发展权实践予以梳理和检验,以探寻破解中国土地利用矛盾和困境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发展权具有4大功能价值,即:创新人地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解决人地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完善土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保护自然文化遗产,遏制过度开发。"珠海湿地"模式、"金包银"模式和"地票交易"模式,验证了土地发展权功能属性的现实性以及土地发展权设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土地发展权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土地管制方法,也是深化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实现土地产权清晰化、资源配置最优化、收益分配科学化、土地交易市场化的内在诉求,其设置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农业区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区划工作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和具体的经验做法。20世纪 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区划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点、依据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思路等核心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我国农业区划工作成效初显,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优势农产品产区进一步集中,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但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农业区划工作要围绕"三农"问题的解决,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方法,进一步发挥农业区划在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统筹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江苏省各地试图通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新形式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事实表明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试行的确为实践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农村收益分配制度和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运行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为应对城市建设及规划中的风险和挑战,运用"刚弹结合"的思维研究城市在空间布局与规划管控中应对可能出现外力因素的方法,探索"刚性"与"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梳理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并在渝东示范区规划中进行尝试,以期"刚弹结合"的思维指导城市建设与规划中为应对不确性因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七星泡农场城镇化建设与管理,是北大荒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一城镇化进程中,七星泡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在摸索中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和管理格局,在尝试中努力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北大荒城镇化建设与管理,是北大荒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一城镇化进程中,遇到了产业和城镇融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多种冲突与碰撞,农垦人在摸索中,优化着城镇空间和管理格局,在尝试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的有益探索,新乡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极大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但新形势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陷入拆、建、住、管多维困境,面临着政府"主导建设"向"引导发展"的角色转变,需要社区充分激发内在活力、有所作为,从而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