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新材料产业的5年规划中,为目前尚处于跟踪和追赶阶段的我国新材料产业指明6大发展重点,并提出核心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问题,引导产业链紧密发展。"由于新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很多地方把它作为发展重点之一。这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件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专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认为,面对新材料产业这样一个尚处培育期的新产业,目前核心就是要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困扰,防止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盲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曾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却逐渐减缓.虽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实施给黑龙江的经济带来了回暖,但是黑龙江省在经济上的进步较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经济总量较低,民生就业及社会保障压力逐年递增,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思想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压力大等等都是当下黑龙江省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分析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大力引进人才、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大力导向等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黑龙江省在今后的经济道路上越走越好,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3.
在后工业时代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双重背景下,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产业升级、转移、退出的选择.本文以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为例,从其外部环境、集群内部协作、企业自身约束、政策导向四方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后工业时代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双重背景下,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产业面临严峻考验。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产业升级、转移、退出的选择。本文以醴陵陶瓷产业集群为例,从其外部环境、集群内部协作、企业自身约束、政策导向四方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短期、长期两个角度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母机”产业,更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产业。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国际装备制造业加速转移,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机遇。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如何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如何提高产品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现代化进程?本文立足实践,针对东北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石洋 《国际融资》2008,97(11):51-55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但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企业融资渠道少,对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此,前不久举办的“2008中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是西部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特殊资源和创新优势.西部地区依托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可形成对区域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特别要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建成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和基地.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和高科技成果为基础,以建设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龙头,以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中心,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成功转型,增强经济竞争力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经济和环境角度出发,旨在探析安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如何在达到绿色发展的同时,如何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等问题.本文在低碳经济意义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处于"相对高碳"和"高碳"发展水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等问题。本文在低碳经济意义上,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现状和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的报告,“十五”期间我国住房装修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5年,我国装修建材需求突破6500亿元。未来十年,中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4%。到2010年,我国建材工业产值预计将达到一万多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装修建材零售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装修建材零售行业仍以传统的摊位制为主要经营业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仓储式超市业态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以翠丰集团为代表的国际建材零售业巨头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翠丰集团旗下的百安居已经成为中国最…  相似文献   

12.
北京应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北京科技优势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目前国内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长江以及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之下,北京市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在规模和产业集聚等方面还略有差距。总体来看北京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还处于形成初期,规模较小,企业体量普遍偏小,大多集中在中关村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和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区域,但发展迅速。2009年,北京市节能环保装备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占北京市装备工业总收入的7.84%。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研发,稀土越来越引起更多国家的重视。中国在稀土的储量、产量及出口量上都处于世界首位,其中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拥有稀土的工业储量占世界的43%以上,占国内的87.1%。尽管如此,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稀土产业向经济优势转化却面临一些瓶颈,如稀土开采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尾矿坝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稀土储备能力有限,储备资金明显不足,缺乏国际贸易定价权、话语权等。本文围绕稀土行业发展现状,针对稀土行业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从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稀土产业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梧州市森林资源丰富,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和林产林化工业基地。近年来,梧州市林业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金融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通过对梧州市林业产业发展以及金融支持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探索运用经济、金融等手段引导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突破瓶颈,努力促进梧州林业产业从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新材料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各类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看好新材料产业长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发展——基于网络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作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不仅其内部结构发生变迁,而且外部不同产业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同时,对产业经济的研究也突破了产业自身的中观领域,出现了同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学融合的趋势。产业经济理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扩张和发展之后,随着网络方法向产业经济理论各个部分的渗透与应用,将面临又一轮的变革。产业经济各理论部分相互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日渐增强,在网络的链接与推动下,产业经济理论渐渐形成收敛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芯片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多元化创新手段实现弯道超车,并突破西方垄断芯片企业对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所造成的“卡脖子”窘境,已经成为当前业内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手段,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探讨我国芯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表明:芯片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技术创新规律,还需要沿着成熟、可靠、稳定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循序渐进地推进。  相似文献   

18.
稀土元素在国防、信息技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用途,因而被称作“工业维生素”,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国外稀土需求量的90%以上需要从中国进口,但中国在稀土定价上话语权缺失,“稀土卖成土价钱”,导致了国家宝贵资源的廉价流失、稀土产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分析了稀土定价话语权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建立稀土期货市场等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1,(6):46
编者按新材料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各类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看好新材料产业长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时机,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逐步向外转移部分产业,以推动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着消费市场变化、资源与要素约束、环境约束、企业约束等一系列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我国制造业更快、更深地参与国际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