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省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办特区12年以来,实行“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支持开放”的方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和自筹资金,投资强度加大,经济发展迅速。海南社会经济十五计划建成初具成效的生态省,形成海岛型特色经济,初步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中,加快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扩大内需,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情省力》2010,(4):14-16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同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水陆空交通便捷,科教基础较好,在全国区域经济大格局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选取和构建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了中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新跨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谷维 《中亚信息》2005,(9):12-13
总体看,哈萨克斯坦吸引投资的工作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最早引进的一批资本被全部投入到了石油天然气领域,这是由当时的具体条件决定的。但是近14年来, 哈萨克斯坦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无论是经济状况,还是政治局面都日益趋于稳  相似文献   

5.
彭林君 《特区经济》2007,(8):176-177
金融支持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实现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部地区的金融现状出发,阐述了构建中部地区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6.
海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省主要贫困人口都分布在中部地区,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中部与沿海市县的差距越来越大。1999年,6市县GDP40.73亿元,占全省GDP的8.64%,人均GDP3542元,相当于全省人均GDP6383元的55.48%,在全省市县GDP总量排序中,6市县都排在倒数10名内,其中有5个市县排序位列最后5名。中部地区经济滞后,严重地拖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只有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金钢 《特区经济》2011,(12):188-189
长期以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比较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外,加快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促进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关于地区比较的完整系统的定量研究是近年开始的,具有国际比较意义的各国购买力平价(PPP)研究是联合国组织进行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比较项目(ICP)。随着 ICP 活动的广泛开展,国际比较领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国外区域研究先从区域经济学开始,区域经济学发起于德国,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古典经济学者杜能建立了农业区位论学说,1909年,德国人阿尔费雷德·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论,建立了成本最低的区位理论。但这两种理论都只是阐明了微观意义的区域经济。以近代区域学家廖什的市场区位论为代表,在美国出观了工业区位研究的市场最优学派。三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战略是中央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整体腾飞和国家落实区域经济发展序列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新一轮转型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7%,2001年人口35147万人,占全国的28.1%;国内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占全国的22.4%,是我国人口、资源、经济较为密集的区域。该地区经济状况、政策效用等呈现明显聚类特征,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也是支撑中国版图的脊梁。  相似文献   

10.
11.
潘锦云  周芳 《特区经济》2006,(9):211-212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着主体缺失、经济、思想和认识等特殊困境,所以特殊的区情决定了中部新农村建设道路要有新思路。为此,中部新农村建设要新在“三农”现代化激活和提升农业生产力上;中部新农村建设要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  相似文献   

12.
13.
一“九五”以来,国家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把坚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中部地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的特征是:1、中部9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78年以来,中部9省经济增长率都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全国年平均增长率6.1%的水平,其中湖南。安徽、江西、河南4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分别高于改革开放前平均增长率的1倍。“八五”期间,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5省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2%的平均增…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东部首先崛起;接着,西部战略实施。处于“双峰”之间的中部地区,则担负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东推西移”的重任。因此,在中部构建经济支撑点,不仅对中部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全局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贾楠 《中国西部》2012,(9):41-42
两会中关于校车安全的问题屡屡有代表委员提出,与其高价购买校车,不如合理布局学校,使学生能够就近入学。也有代表一致表示,并校冲动难以遏制,发展校车很必要。  相似文献   

16.
张平 《新西部(上)》2007,(1X):22-22,24
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属于纯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讲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并且效益低下。该文认为应该通过生态恢复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又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环境属于纯公共物品,从理论上讲应该而且只能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用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并且效益低下。该文认为应该通过生态恢复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不仅深刻刻画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影响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及信息差距,而且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顾雅青 《特区经济》2007,221(6):162-164
区域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收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之源。区域分工的依据是区域间产品比较成本的大小。根据区位商法测算出中部地区五省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比较成本,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区域分工,以发挥各省比较成本优势,加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如春 《特区经济》2006,211(8):197-198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在合理化和高级化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