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彬沣  陈玉 《品牌》2006,(6):53-56
<正> 要在中国找一家没有兰州牛肉面馆的城市,难;要在人群中找几个从来没吃过兰州拉面的人,也难。兰州拉面来源于民间,这种来自草根的美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过200多年岁月沉淀,至今也是我们的最爱。不但我们都好"这一口",而且还伴随中国人的脚步遍布全世界,1999年被国家确定中式三大快餐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要在兰州以外的城市找一家正宗拉面馆,难;千里之外  相似文献   

2.
吉车 《商界》2006,(9):29-29
我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吃面.顺便和老板聊了会儿。谈及如今的生意,老板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兰州拉面最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啊!后来却不做了。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的人贼啊!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相似文献   

3.
阿三创业     
阿三曾经的梦想是当科学家。1994年,当了3年陆军防化兵的阿三转业后进了县城的一家化工厂做技术员,可是没过多久,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忧虑徘徊之际,他想到了自己创业。没有资金,要做大生意不可能,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本生意对自己再适合不过。筛选了众多信息之后,阿三到市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一天中午,他被开发区排成长龙的车队所吸引,好奇的他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排队等候洗车的队伍。阿三索性在这里观察了一天,结果他发现,开发区内的5家洗车房生意都很好,都有车在排队等候,一天下来,有四五十辆车的业务。他在心中暗暗…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不眼高手低,哪怕项目再小,也一样会做成绩,创出品牌。这不山东潍坊的小杨,不但把兰州拉面成功引入中原,而且更是经过自己的精心调配和改良,将原本一碗不起眼的拉面做出了名气,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大王,找他来拜师学艺开拉面馆的学员,简直是一波接着一波。  相似文献   

5.
<正>万正和是河南的农民,但他常年住在美国,做着柳编生意。万正和的家乡在河南固始县三河尖乡,这里盛产柳条。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都喜欢将柳条编织成柳筐、柳篓,除了自用外,一些人还拿到市场上去卖。万正和的柳编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办了一家柳编加工厂,为人编货。他听说每年都有不少国内外客商参加广州交易会。万正和觉得机会来了,他精心准备了一些新研制出来的柳编工艺品赶到广州。  相似文献   

6.
《成功营销》2013,(1):54-57
搜索引擎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网络营销推广的门槛,而搜索营销按效果付费、选择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十分契合中小企业营销需求。"没有足够的市场力量,我们的手工艺就要荒废了。"对于来自湖南汩罗学传统手艺做龙舟的许名南来说,方圆几十公里的市场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的"手艺"发展。市场的局限、经济的不景气并不是许名南一个人的困扰,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国低线城市企业发展恶劣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年近六旬的付关政曾一度创下千万财富。而仅仅是一夜之间,他从人生的巅峰跌落到低谷,赔上所有的资产还欠下1200多万元债务。他靠着母亲留下的自制香肠的手艺,在银盆南路租下8平方米铺面专卖"儿时口味"香肠,如今,3年过去了,他省吃俭用并赚回了近千万元全部用来偿还债务……付关政因此被债权人和熟悉他的人赞为"诚信哥"。20岁时来长沙打工靠养狗发家岳麓区银盆南路,一家不起眼的8平方米小店铺"非肠不可"门口却显得格外热闹,顾客都是来这里买香  相似文献   

8.
近来,四川省宜宾市一条街道上的一家面馆生意非常火爆,来就餐的人常常排成长队。这家面馆的老板兼主厨金锦辛手艺非常好,煮出来的面口味非常独特,但这只是生意火爆的其中一个原因,真正为他招来顾客的是一排椅子、一个创意。一年前,金锦辛开了这家名叫"蜀香"的面馆。他踏实肯干,手艺也好,因此不少顾客都成为他小店的回头客。大半年之后,金锦辛发现同一条街上竟然又开了三家类似的面馆,抢走他不少生  相似文献   

9.
从容人生     
记得多少年前,我们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一位同学结识了—个当地的朋友,是做木匠的。那个时候,身在异乡,周末放假,我们3人总是同行,一起到木匠家做客,至少可以解决一天的温饱问题。第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木匠朋友开着车,接我们去他家。路上所谈,除了介绍他的家人,全是木匠的事,深得其乐。第二个星期天,这位木匠又来了,这一次是带我们去他乡村的农场看看,吃烤肉,喝啤酒。席间,我们知道了他是木匠世家,儿子也喜欢老爸的手艺,乐意继承下去。第三个星期天,木匠打电话说他要在家里看足球比赛。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宁波市郊通往机场高速公路的联丰立交桥旁,宁夏来的包师傅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近40平方米的店堂内,敞亮干净。由于全天候经营,餐馆受到附近民工和周围市民的欢迎。笔者与包师傅交谈后得知,这个普通小店的月营业额在7000元以上。除去1000元的房租、300元的水电等杂费,一年下来有近5万元的利润。虽然这与在宁波淘金的经营大户相比不足挂齿,但来自贫困地区的包师傅已经很知足了。说起小店的生意经,他总结出以下4个方面:环境优良政策好在这之前,包师傅带着他的徒弟先后在几个大城市开过店。有的地方存在着隐形的地方保护主义,对外来户和…  相似文献   

11.
<正> 1997年2月6日,A 药材公司业务员阿三被派往 B 药材公司购买中草药"首乌"50公斤,阿三向售货员表示要购买"首乌",由于阿三发音不标准,使售货员将"首乌"听成"草乌",将50公斤"草乌"卖给阿三。阿三不识中草药,遂将"草乌"带回。数日后,A 药材公司经理发现价值2万元的中药搞锖了,于2月16日找B药材公司退换。B 药材公司拒绝  相似文献   

12.
王薇 《中国市场》2010,(43):38-39
<正>在我们的印象中,从事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般都是些上了点岁数的老人家,但有这样一位80后,年纪轻轻靠着偷学来的手艺将传统的面人绝活儿做得风生水起。他,就是杨大  相似文献   

13.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0,(1):93-93
《有味》 《有味》是汪涵的首部文字作品,他通过寻访湖南、北京等地的“现代隐士”,拜访各处传统手工艺民间作坊,用老散文的笔法,描写了糍粑、弓箭、古琴、木盆、秤杆、墨条、香干等物件的制作过程,这些手艺大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消失的边缘。汪涵用悠远的文字回味着过往,玩味着这些物件和老手艺,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亲情的眷恋、对事业的感悟,以及对老手艺人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14.
巴黎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克利勃,学了一门不错的手艺.能做可口的早点。几经打拼后,他决定自己做老板开一个早点店。然而,早点店开业后生意并非他想象的那样兴隆。虽然这里人口集中,上下班人流量大,但这条街上的小饭馆也鳞次栉比,有几十家之多,他的早点店跟其他饭店一样平淡,生意并不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15.
胡颖  张霞 《商务旅行》2012,(2):40-41
BT:您祖父是如何学得珐琅这门手艺?熊松涛:清后期皇宫内的珐琅造办处在通州地区设置了手工作坊,专门给宫廷制作珐琅器,我祖父就在当时造办处底下所属的作坊学到了这门手艺,他11岁开始当学徒,整整学了9年。之后由于战乱,手工作坊解散了,但祖父已经出徒了。BT:这门手艺是如何传承到您手里?  相似文献   

16.
<正>按摩店生意冷清偶遇黄山医术家住河南孟津县的刘海忠六年前毕业于一所中医学院的推拿理疗专业,毕业后的他先后在当地几家推拿按摩店替别人打工,磨练按摩手法,由于他勤奋好学,人也聪明,很快就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相似文献   

17.
看到很多的朋友在创业的路上,其实创业也很简单,他就是在你熟悉的行业里施展拳脚,为什么会为难?这里我分析主要有这几问题,第一,缺少行业熟悉或手艺;第二缺少资金;第三缺少踏实本分的实干精神;第四茫然,彷徨,等待,消极,好高骛远…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西北,历来以盛产牛羊肉而著称于世。1989年,一个17岁的浙江温岭人跟随父母来到兰州淘金,25年后,他成为了西北最大的牛羊肉储运和销售企业的掌门人。他就是颜海滨,他创办的企业现在已遍布甘肃、青海、西藏、河北等地,并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企业。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浙江人一样,颜海滨随父母北上初到兰州时,从做豆腐、生豆芽到倒腾海鲜起步,一  相似文献   

19.
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让当代人记住了宋祁这个名字,但也让他永久的被归入“词人”的行列。其实宋祁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在宋代文坛崭露头角也是凭着他的诗作。今天我们在这里欣赏的《落红》一诗就是他的成名之作。  相似文献   

20.
高亚平从来就没有“安分”过。做学生时,他的“鬼把戏”特多;做农民时,他偷偷学会了木工手艺;做木匠时,他又迷上了移房技术。几次跳槽,几次成功,高亚平终于梦想成真,当上了老板。创业的意念从未疲软今年53岁的高亚平是江苏省阜宁县陈良镇人,现在已移居阜宁县城。44年前,9岁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