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莉 《新智慧》2004,(2A):37-38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通力合作,并在多个项目上达成会计准则的趋同。收入确认问题作为会汁准则趋同的中心问题,受到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重视,就我国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目标。收入作为利润构成的一项重要因素,受到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的重视。本就FASB和IASB在收入确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伟 《新智慧》2005,(10):55-55
目前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来制定具体准则。可见要消除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首先必须消除概念框架之间的差异。因此,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现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各自制定的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并把这个概念框架作为两个机构制定准则的基础。目前,FASB概念框架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志明 《新智慧》2007,(10):6-7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及FAsB和IASB联合发布的概念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然后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和会计准则导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FASB的SFAC No.6定义财务报表要素为构成财务报表的模块或财务报表大的项目分类。定义的关键在于用报告环节的财务报表模块来定义整个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遵循的基本要素。这明显破坏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命题的演绎关系。现在,FASB—IASB联合的新财务报表列报方案的出台,使得FASB财务报表要素定义的逻辑问题暴露无遗。另外,FASB的定义既没有提到要素是交易事项的对象要素,更没有提要素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交易事项的经济特性对交易事项进行的分类,因而忽略了要素的本质特征。目前,FASB—IASB正在制定联合概念框架。建议在联合概念框架中定义财务会计要素而非财务报表要素,且将要素定义为贯穿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过程(或贯穿财务会计信息生成的全过程),根据经济特性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交易和事项的基本分类。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FASB与IASB联合趋同框架(初步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联合趋同框架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是双方妥协的产物."初步意见稿"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上升为基本(主要)特征是科学的;但相关性不是首要质量,可靠性(如实反映)才是."征求意见稿"将及时性从相关性中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一个辅助特征也是可取的,但将可验证性从相关性移出是不妥的,将可比性和可理解性降为辅助质量更不可取,其彰显了FASB的强势.  相似文献   

6.
曾一龙 《新智慧》2004,(8B):58-59
概念框架在准则制定中的作用。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是牢牢地基于概念框架的基础之上,在现有的准则制定过程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实际上已经运用了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从1970年中期至1980年中期,FASB为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而发展的,概念框架是美国财务会计和报告的基础,由目标和相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  相似文献   

7.
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总结了FASB以及IASB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四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及趋势,认为虽然采用国际准则具有很多优点,但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要循序渐进、分批制定,而不能盲目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8.
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认识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为背景,考察了国内外一些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学者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认识和评价,总结了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存在的问题,并对IASB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环境下美国积极推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通过分析现阶段FASB和IASB为会计准则协调所花费的努力,我们可以预计未来US GAAP与IFRS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有助于制定适用于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的高质量、可比的会计准则,并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IASC成功改组为IASB,标志着会计全球趋同进入实质阶段。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以及会计准则制度变迁成本巨大,各国都力求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即基于寻租目的的准则制定权博弈行为。在会计全球趋同背景下,作为推动会计国际化的最主要国际机构,IASB自然成了各国围绕会计准则制定进行博弈的战场。博弈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且发达国家间的博弈结果将主导未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I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热点问题。FASB已经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准则,IASB也在积极制定单独"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本文在追踪IASB和FASB公允价值计量项目近期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直倍受FASB和IASC/IASB推崇,很多国家也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引入公允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具有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有效市场下仍然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含义比较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和意义,总结了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纳入新会计准则体系后可能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作出了相应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经济业务中,对于企业合并应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由于权益法的弊端,而宣布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改为全部使用购买法。中国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权益结合法正在兴起。对于中国企业合并方法的选择,以及对企业信息真实性影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入主IASB的动因、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入主IASB是其顺应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美国主导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会计国际化从此进入国际趋同阶段。这既对美国有利,也必然会对世界各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产生影响。美国主导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在某些领域具有很高的强制性,我们不应也不能回避,但也不能全盘趋同,只能随我国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澳大利亚走在了最前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同时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6和与其对应的澳大利亚准则AASB6-《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通过比较AASB6与IFRS6的制定背景、框架结构和内容的异同,发现AASB6体现了AASB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制定的总体策略,而且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国情,这对完善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应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的背景下,我国新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却与《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准则面向的国家和地区差异。第二,准则制定机构秉持的不同理念。IASB更关注全球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多地考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坚持不远离IFRS。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则更注重切实有助于提高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只是考虑中国大陆具体国情,对《企业会计准则》大幅简化。第三,准则制定机构获取现实依据的充分性存在差异。IASB面对复杂差异巨大的现实,无力也无意开展全方位大幅度的主动调研,因而采取了传统的被动征求意见和少量企业测试的方法,获取的简化依据有限。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只是面对我国的小企业,展开征求意见和主动调研,积极总结我国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经验,借助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相关情况,从而为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获取了较为充分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是企业合并的两种最主要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各有利弊,从理论上讲,购买法更为合理,更能反映合并活动及其后果,但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权益集合法比较简便,但会产生较高的合并收益且容易被用来进行财务操纵,从而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有负面影响。目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提出废除权益集合法。但在中国,换股合并正逐渐增多,且考虑到权益集合法操作简单,在明确规定限制条件的前提下,应当允许企业采用权益集合法。  相似文献   

19.
合并商誉一直是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国内、国外和国际会计准则合并商誉处理、介绍和比较,使大学对合并商誉有更多、更明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合理性评价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