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雷 《乡镇论坛》2010,(5):39-40
进了腊月,娘就一再告诉我:年是怪兽,专门出来吃不听话的小孩,小孩子千万不要巴望过年。30年前,年仅5岁的我虽然对娘的叮嘱深信不疑但是我打心底期盼最好能够天天过年。地冻天寒,贪恋热被窝的我,却十分喜欢在除夕夜守岁熬年。  相似文献   

2.
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畴,年夜饭桌上的东两,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夜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相似文献   

3.
春节话乐观     
春节,旧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喜庆、最高兴的节日.无论城乡,无论男女老幼,到了这一天,无不是喜气洋洋,见面互道恭喜.  相似文献   

4.
过年的味道     
年过完了,遇到朋友和同事,问年过得怎样?大多回答“没意思”。我也觉得现在过年没意思。于是不知不觉陷入对儿时过年的回忆。儿时过年的深刻记忆无论如何也难以忘怀——物质匮  相似文献   

5.
6.
瑞雪兆丰年,到土家山寨细品浓浓的年味,如品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相似文献   

7.
田雨 《陕西审计》2004,(6):45-45
1974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往年农村的惯例,腊月廿三时,生产队就开始杀猪分猪肉,家家户户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了。可是那年过了小年夜,队里还未见有杀猪的动静。  相似文献   

8.
过年往事     
王颖  四海 《英才》2005,(2):114-115
过年啦! 虽然各地的风俗稍有差异,但是回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相信在每个人心中留下的印迹是相同的。吃年夜饭、放鞭炮、串亲戚,这些算不上丰富的活动,却勾勒出大部分中国人农历新年的过法,还有一个共同的字眼“兴奋”,来刻画他们的心情。这种兴奋与当时物质的匮乏息息相关,所以当过年时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好吃的,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常态,那种对新年的企盼也随之淡化。不过,这过年的七天假期,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在这个悠长假期里,无聊也罢,无味也罢,它是—个你不得不过的节日,辞旧迎新的传统已深植心中。  相似文献   

9.
佚名 《乡镇论坛》2010,(18):30-30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启事的内容别具一格,"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老上海过年习俗农历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晚上每家每户祀灶神,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酒、果,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  相似文献   

11.
从三岁时就开始在中国生活的林白曦,最清楚春节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不过让这位芬兰航空公司中国区总裁最难以忘记的,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要连续吃4天的“年夜饭”——香港、广州、上海、北京四个城市,一个城市吃一顿,和员工一起。  相似文献   

12.
年味变迁     
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年复一年,中国人一过就是几千年,已经形成了春节文化。我们从一些民谣中就能看出民间过年这个习俗的特点。例如,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日:“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  相似文献   

13.
迎新始于除夕。除夕在辞旧迎新中是最重要的一天,除了流传至今的吃年夜饭之外,古人最传统的习俗便是“守岁”,须“终夜不眠,以待天明”(西晋周处《风土记》)。《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苏轼有《守岁》诗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守到天明。  相似文献   

14.
渝文 《上海企业》2013,(1):93-94
新年前夕,往往兴起一阵岁月催人的感叹,这一催字的力量,在逝者如斯,日月转轮之间,多少的朱颜年少,被催成鬓有二毛,被催成白头搔更短。平时过得浑浑噩噩,忙忙碌碌,惟有到了最后一张日历撕去的时候,才又警醒又真实地感觉到老了一岁,于是感慨系之,回顾一年,伤感又依恋地涌生:惜韶华之不再,叹马齿之徒增。至于真正能志得意满,一年有成,而吟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恐无其人。可是这一情感,往往在过农历年时才会产生。  相似文献   

15.
春节习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二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相似文献   

16.
鄞镇凯 《潮商》2011,(1):84-89
潮人的节俗有封建迷信甚至腐朽的一面,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是不能埋没的。潮汕的年俗,很多有美丽的传说或寄寓良好的祝愿,只是这几十年宣传得少了,人们渐渐忘却原来的意义,只遗存程式,淡化了。本文试图介绍潮汕的过年习俗中健康、有传承价值或有文学价值的部分。潮汕地域大,区县之间、乡镇之间、潮客之间在某些细节上有所不同,本文只能择其大同而述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