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2):48-50
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非正规就业模式与郑州地区女性非正规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发展,正规劳动部门和非正规劳动部门的明晰化,必然对女性就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考察我国就业模式的转变入手,对郑州地区女性非正规就业的状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有关对策。一、非正规就业的界定及国外女性非正规就业发展状况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就业的概念最早见于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就业领域及就业模式的分类。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又对非正规部门进行了界定,即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利用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农村进入城市暂住户两份调查数据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和正规就业群体间的就业差异进行了考查。结果显示:与正规就业群体相比,非正规就业群体获得白领的概率下降了15.67个百分点,这些差异中市场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部分达到了100.45%。与此同时,如果非正规就业群体与正规就业群体面临着相同的就业结构,非正规就业者从事白领工作的概率会上升8.85%。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我们也看到.影响就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井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我们也看到,影响就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应在当前经济转轨、产业结构不断细化,企业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劳动就业市场化加快、单一固定化的就业模式被打破,出现越来越多的非正规就业形式的情况下,确立发展非正规就业的战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将是缓解就业矛盾、降低转制成本的重要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谢敏 《理论观察》2007,(6):108-109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非正规就业群体相比,导致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因素除却市场与个人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即它主要是由二元户籍制度,地方政府考核机制,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性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其就业状况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的形式和逐渐增加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考虑非正规就业内部异质性分解了不同就业类型的工资差距来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就业的选择偏误和个人特征后,虽然不能解释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受雇者工资差异来源的全部,但两类就业群体工资差异的大部分被个人可观测特征所解释。其中,特征效应占79.3%,分割效应解释了20.7%的工资差异来源;正规就业者和自我经营者的收入差异则完全可以由两类就业群体之间的特征差异来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力市场是竞争且具有一定效率的,政策调节的重点应根据劳动者的可观测特征,实施市场为导向的措施来减少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佟文英 《特区经济》2010,(1):113-114
非正规就业具有就业形式灵活、投资少的特点,我国城乡大量存在的私营和个体劳动者都属于非正规就业,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冲击较大,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变"堵"为"疏",促进非正规就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晓扬 《浙江经济》2003,(15):27-28
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化,企业用工制度的日趋灵活,劳动力市场配置特征的日益明显,当前,劳动者的就业模式正在出现向“非正规化”转变的新趋向。而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劳动力调整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空间竞争:基于上海若干样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占有市场空间是个体或利益集团相互竞争、实现市场空间均衡的结果。本文以上海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以非正规就业空间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四类不同性质的非正规就业群体,阐明了流动人口就业空间竞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过程,并得出流动人口空间竞争的原动力来源于获利的可能性,空间竞争的过程是空间占有的过程,也是利益均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就业模式发生了迅速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就业已经成为了众多低技能劳动力的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其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关键字非正规就业进行分析,旨在捕捉非正式就业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未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改革与战略》2013,29(5):96-100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非正规就业规模估算及其特征——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当前城镇就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对非正规就业概念模型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网站数据搜集和二阶聚类分析的方法,估算重庆11年非正规就业规模,探讨其特征及历史发展规律发现,重庆非正规就业规模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总体趋势。重庆非正规就业中存在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和灵活型的非正规就业者。根据对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判断,包含大量新型就业形态的灵活型非正规就业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多,而隐性的正规就业者将会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18.
张晶 《北方经济》2003,(7):17-23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等因素影响,内蒙古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有效化解就业难题,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最为迫切的重大问题.我们通过对目前内蒙古就业状况、难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战略高度审视就业问题,把缓解就业压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和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大事来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农民工群体日渐扩大,这一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扩大,加剧城市社会保障资源的紧缺,由此引起了非正规就业群体与社会保障资源的不对等性。同时由于农民工这类非正规就业群体在意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我国在开展社会保障制度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文章研究基于现有的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农民工的特点,分析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来提出完善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的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依然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就业歧视业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就业歧视对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严重挑战。建立我国的反就业歧视体制,是目前我国亟待加以解决的一件任务。在与就业歧视斗争方面,美国长达45年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基于美国的经验与我国国情,我国需要:政府高层对就业歧视问题予以重视、加快反就业歧视立法、建立中央政府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对就业歧视现象予以严厉处罚,以及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