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贸易是推动和平的力量”,这是国际关系学说中自由主义学派的一个核心命题。冷战结束后,贸易与和平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自由主义学派对于贸易与和平关系的理念在二战后出现了重要的转变,从无条件性转向有条件性。冷战后新的政治经济现实表明,贸易既体现出和平的一面,也体现出冲突的一面。那么贸易到底是否能够成为推动和平的力量呢?作者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贸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和平取决于两国贸易在国家利益中的定位以及贸易利益与安全利益的排序,贸易是否能够推动和平则取决于冲突所涉及的安全利益是否存在“生死攸关”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贸易何以促成和平:以中美关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能够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或是“压舱石”,并且成为两国间维持和平的力量。而贸易作为推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主要力量,显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和平。作者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作者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放弃将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挂钩这一事件为标志,美国对中美贸易收益的判断有了积极的、重要的转变,直到此时贸易才可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3.
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主义者认为贸易能够推动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是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或是“压舱石”,并且成为两国间维持和平的力量。而贸易作为推动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的主要力量,显然不能无条件地带来和平。作者从国家决策的路径入手,引入了“对贸易收益的判断”这一变量,认为只有在战争收益接近于零,并且国家对贸易收益的判断为正时,贸易水平的增加才能推动国家间的和平。作者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中美关系中的经贸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美国放弃将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人权挂钩这一事件为标志,美国对中美贸易收益的判断有了积极的、重要的转变,直到此时贸易才可以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即全球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作为新近产生的边缘学派,在其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处于国际关系学主流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发生碰撞。尖锐的冲突、合作与分歧并存的张力及对合作的期待成为它与上述三者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尽管女性主义与主流学派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甚至冲突,但它并没有将自己奉为绝对真理,意欲取而代之,而是希望通过引进社会性别视角,使国际关系学科更真实地反映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是以国与国关系形式表现的国家与世界的关系 ,与国内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内是有政府状态的 ,而国际社会则缺乏最高权威 ,处于无政府状态。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追逐的基本目标是生存与发展 ,以国际关系术语讲主要是安全与权力。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学派及其争论首要的即是围绕权力与安全的关系而展开。认为只有争取权力 (强权 )才能追求到安全 (和平 )的是经典现实主义 (以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争强权 ,求和平》为代表 ) ,认为各国权力必须受制于集体安全与国际道德的是理想主义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及至集体安全 (世…  相似文献   

7.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冷战时期,美韩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的,互相合作,对付共同面临的共产主义威胁,从而产生了美韩同盟。在此前提之下,美国主要追求的是自己权力的最大化,他通过美韩同盟成功地遏制了朝鲜及朝鲜半岛的周边大国,形成了海洋力量对大陆力量的相对优势;韩国则主要借助美韩同盟达到了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安全与发展的目标。但在美韩同盟中由于利益和目标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并且随着韩国经济迅速发展,两国的矛盾和冲突便日益加深。本文将从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这一方面的国际理论来阐述冷战时期美韩同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冲突数量急剧上升,内部冲突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内战外溢导致边境冲突增多。一方面,国际冲突多发地区大多处于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由此也反映出国际政治根深蒂固的矛盾;另一方面,冲突多发地区普遍存在“现代化综合症”,此起彼伏的冲突折射出相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异常艰难。冲突与合作彼此之间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各种必然和偶然的条件。在现实国际关系中,有关国家应及时发现并努力削弱甚至消除可能导致激烈冲突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努力发现并善于利用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机会和条件,审慎应对和处置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10.
冲突解决理论是建立在对冲突本身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尤其是与冲突的根源问题密切相关,而这就是形成冲突解决的不同理论派别的原因所在。冷战及以前的传统冲突解决手段是一种自发性单一冲突解决,注重国家间的互动与博弈;冷战后的冲突解决是一种自为性多元化冲突解决,注重通过建立在传统的国家体系基础上的国际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冲突。非对称性冲突的发展要求通过国际社会的动员和国际合作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国际冲突的地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后国际冲突数量急剧上升,内部冲突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内战外溢导致边境冲突增多。一方面,国际冲突多发地区大多处于地缘政治的“破碎地带”,由此也反映出国际政治根深蒂固的矛盾;另一方面,冲突多发地区普遍存在“现代化综合症”,此起彼伏的冲突折射出相关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异常艰难。冲突与合作彼此之间存在着向对方转化的各种必然和偶然的条件。在现实国际关系中,有关国家应及时发现并努力削弱甚至消除可能导致激烈冲突的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努力发现并善于利用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机会和条件,审慎应对和处置国际冲突。  相似文献   

12.
亚洲的崛起与休戚相关的中国冷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注目趋势,是亚洲正在快速地崛起,这一崛起与中国的发展休戚相关,正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冷战结束后,在动荡、冲突、改组、聚合过程中,新旧格局交替,形势复杂多变,原处于国际关系中心的欧美日关系已经起了深刻...  相似文献   

13.
檀跃宇  何雁 《特区经济》2005,(6):147-1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信息技术革命的突破以及此前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民族国家的界限不断受到侵蚀,不同国家之间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并进一步产生出了诸多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此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问题成为备  相似文献   

14.
王浩 《魅力中国》2010,(20):60-6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促成了冷战后美国“一家独霸”的国际战略格局。建立在90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之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一超多强”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就是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中的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是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流派,冷战结束后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学派被认为发源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学术群体,是有着相同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学术群体。英国学派的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中于国际社会研究,坚持理性主义传统,走“中间道路”的理论倾向。本文通过对非主流理论和观点了解,皆在增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各个派别都关注妇女生活,强调“社会性别”分析的重要意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作者将介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主要流派、核心概念,梳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国际关系学派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温特的社会建构主义借用量子力学提出了两点回应:其一,社会建构主义所发展的历史情境是一个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都不适用,而由社会建构主义所加以统合的国际关系历史背景;其二,社会建构主义的国家概念涉及了丰富的情感成分,不可能不与思想认知互动而径自抽象且稳定地存在。从这两点,作者推论出社会建构主义与民主和平论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学科诞生伊始,规范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学科史上前两次的争论,规范理论渐趋式微,国际关系和政治理论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研究领域。冷战结束前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与后实证主义中的其他非主流理论一道,规范理论对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主流理论发起有力的挑战。当代大部分规范理论主要围绕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这两种政治哲学的争论而展开,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道德价值的载体究竟是个人还是国家共同体。对于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很难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规范理论必将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陆一明 《理论观察》2014,(11):46-47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东北亚在冷战时期起着承接东西方力量的主要作用,是一些大国政治利益交汇的地区。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所处的东北亚环境基本稳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冲突和问题。中国在实施和平崛起重要战略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要想实现中国走向世界的就必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中国和平崛起同东北亚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在后冷战阶段的面临的东北亚环境,对东北亚环境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东北亚国际环境变化趋势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