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福建渔业互保的规模和险种不断扩大,在国家相关渔业政策带动下,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为实现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了协会秘书处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一个怎样的战略定位,这直接关系到协会的生存发展。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通过对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的优势与机会、劣势与威胁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农(渔)业保险组织的发展经验,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战略定位,提出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的未来核心经营战略:立足服务渔业、服务渔民、打造银保一体化的新型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为福建省海洋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渔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所面对的风险远远大于农业领域中的种植业和饲养业。长期以来,我国涉及渔业、渔船和渔民的安全保障机制严重缺失,始终没有形成完善而稳定的制度性保障。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在渔业保障方面实行以政府制定政策并提供部分财政补贴为主导,广大渔船船东参与的渔业风险保障体系。这种方式应成为我国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渔业互保制度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在特定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历史条件下诞生和发展的,这是一项保险制度的创新。尽管他已经有17年的历史,但是还没有完全被相关政府部门认可和列为保险经营的"正规军",还得不到中央财政的支持,也缺乏发展的法律环境。作者认为,要科学地和正确地认识渔业互保现象和渔业互保的事实,在法律上确认他们的双重身份,在政策上支持他们的健康发展,同时渔业互保协会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让投保渔民参与协会的民主管理,给予他们一定的资产所有权和分配权,同时协会也需要完善其巨灾风险管理机制,保证其保险业务的安全经营,同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保险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保险业发展经历了“相互化—逆相互化—相互化复兴”的发展历程,实践表明相互保险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可持续性,而且保险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和地区相互保险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虽然相互保险具有自身的相对优势,但其发展还需要相应的经济发展基础,更需要适合的制度环境条件。我国良好的互助文化基因、社会风险管理经验、逐渐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近40年的相互保险发展实践,都为相互保险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和制度条件。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互保险发展较为滞缓,但相互保障的思想和实践在农、渔业等领域一直是人们分担风险的有效方式。相互保险在中国有很强的普遍适用性和可行性,应积极培育保险文化和促进保险文化自觉,推进相互保险的专项立法,并重视实践基础和经验积累,以优化发展相互保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伟 《西部金融》2006,(2):21-22
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形成了"安信模式"、"安华模式"、"互助制模式"、"共保体模式"和"安盟模式"等五种模式.从这五种模式运行看,政府补贴是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保障.建议政府明确采取补贴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态度,并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山东省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开展的历史情况,以及目前的农业保险试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探讨符合山东省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墨  陶燃  姜俊 《西部金融》2011,(2):32-33
经过对金融危机教训的深刻反思,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于2009年6月初步确立了全球保险监管战略调整的总体框架,该调整的一个重心是推动各个成员国家从自行制定监管标准向逐步制定全球统一的监管准则转变。作为未来保险行业的"巴塞尔协议","共同框架"将成为国际保险监管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对危机后全球保险监管模式和理念的重新确立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本文对其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黄琼 《全国商情》2007,(6):107-109
本文通过对我国渔业保险发展历程、现状的考察,提出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应采取政策性保险模式,并对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农业风险的弱可保性与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风险的弱可保性直接导致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在纯商业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市场必然会呈现"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失灵态势.只有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定位,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实现农业保险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均衡,才可能实现农业保险的商品化,使农村经济真正地融入到开放的市场经济中.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起,我国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农业保险赔付率过高已成为保险公司开办此项业务的主要障碍,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供求“双冷”的局面。面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主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路径是应考虑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非盈利原则、国家扶持原则,并建立高效率的农业保险体系,该体系应该是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商业性保险机构、合作社和相互会社在内的以政策为导向的、多层次、各种模式相互补充的复合体系。此外,还要为农业保险创造规范、稳定的法律和政策扶持环境,使农业保险活动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险市场人才欠缺,保险学历人才本应是供不应求的,但受保险教育起步晚、保险师资力量稀缺、保险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教育轻复合教育及保险教育观念上的误导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的学历人才供过于求,要走出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现状,应转变保险培养人才观念、引进海外师资队伍和加强中外保险教育交流、加强教材建设、加强"保校"合作、根据市场和学生的需要开展分流教学.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其他预防、赈灾、救济等方式无法替代的。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呈现出业务较快发展、作用逐步发挥、服务日益广泛、保障更加全面的良好局面,但是我国的农业保险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与当前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趋势不相吻合。因此,深入分析国外主要农业保险的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新疆阿克苏自然灾害频发,大风、冰雹、霜冻等灾害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阿克苏自1991年开始试办棉田成本雹灾商业性农业保险,1998年开始形成规模并健康发展.为适应新形势,2007年,阿克苏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推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当地充分发挥行政资源优势,降低农险成本、加强监督、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对承办机构开展农险业务的经营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成功推行政策性棉花、养殖业保险,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保险发展经历了区域性到国际化、原始期到现代化的过程。国际保险是世界范围内通过保险界组成合作互助,共担损失的一项系统工程,是跨越国界的一种保障网络。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保险业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和农机手的保险认知为切入点,基于农机互助保险发展成熟程度不同的陕西省宝鸡市和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和农机手的保险认知对农机互助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并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造成两地需求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结...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宏伟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与具有高风险特征的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和灾害补偿的有效方式,是WTO框架下的"绿箱"政策之一,已为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农业保险主体(农户、保险机构、政府)风险管理行为对农业保险的影响,以及农业保险政策对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借鉴国外在立法、政府补贴和推动、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的经验,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规范和诱导农业保险主体风险管理行为朝着有利于农业保险的方向发展:(1)政府推行农业保险的主要作为;(2)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3)选择规模化生产的地区进行重点试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刺激有效需求是农业保险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国家开展财政补贴前后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个年度的农业保险数据实证分析证明,农业保险需求与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程度、农户的文化程度等因素基本无关。而农险保费补贴对农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户的人均收入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和农险需求关联度不大,在有保费补贴的情况下,显著相关。建议开展农业保险时险种设置多样化,加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相互保险已在国内开始运营,特别是各类互助组织借助网络技术,体量越来越大,亟需监管机构重视与规范.本文聚焦相互保险基本风险池最佳规模问题,通过多个学科的文献调研,提出"博弈类型""信任基础""组织结构""管理措施"等因素是制约最佳组织规模的四大影响因素.梳理相互保险发展史,以及更为普适的人类社群组织规模发展史后,提出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保护将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于非价格保护,WTO有关协议提供了"绿箱政策",允许各国采用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如农业保险保护农业.因此发展农业保险,是在WTO条件下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也是可行的政策之一.我国农业保险处于困境保险公司不愿意经营,农业保险也远未成为农民的有效需求和普遍选择.基于此种现状,我国农业保险的现实选择是根据农业保险的需求特征,利用多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吸引农民投保;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农业保险的利益诱导机制,吸引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实施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