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对新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健全和完善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我国的会计制度向国际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提供了保证。本文简要概括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确、合理地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如果该原则被片面强调,则会适得其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可能成为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的借口,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确认活动、资产减值认定、收入确认、负责以及确认损益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实地反映了所拟交易或其他事项的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本文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为中心,论述了该原则的内涵和必要性,实质重于形式问题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红 《经济师》2003,(2):198-199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运用的原则 ,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在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的基础上 ,指出该原则对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往往过分依赖会计制度来核算经济事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建设严重滞后,有些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与制度形式明显不一致,使得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不能客观公正反映该项经济业务的实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标准和会计核算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提出,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实质偏离形式的一切经济业务指明了处理原则和立场。  相似文献   

6.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准则中贯穿会计核算的始终,规范了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本文简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背景、涵义、应用及该原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指出该原则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分析了其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的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和经济现实,在外在形式与其相背离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应当具备更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应以实质和经济现实作为核算和反映的依据,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就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的运用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中首次提到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有关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当按照其关系的实质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0)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企业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未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但是,它是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所经常运用的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外在的袁现形式。《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条款主要是为了强调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一致时,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其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制度中应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基本会计准则第二章里首次将过去“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明确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提出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稳健性、及时性共8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标志着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要求我们在会计实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的讲述,结合我国企业中若干会计操作实务的案例,分析了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执业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并且针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出现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实质重于形式是我国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之一,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2007年即将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这项原则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会计核算予以了更详细的规范,更使得我过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对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熏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局都需要深化改革的时期,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受到重视。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问题算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它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文章首先介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会计确认的理解,然后介绍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传统会计确认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据此提出了目前原则应用时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对应本时期会计工作发展的解决建议,最后文章依据"十三五"时期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等发展理念提出了对未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方面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准则中贯穿会计核算的始终,规范了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本文简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背景、涵义、应用及该原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指出该原则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分析了其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彭文静 《时代经贸》2014,(6):363-363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必须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真实情况,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同时也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而不是简单地依据法律形式。本文研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问题,再次探讨这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借鏊国外会计惯例。同时总结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时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作了全面的.系统的原则规定。这些规定是:真实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懂慎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用以指导我们会计实践工作。为此,笔者对会计信息的结构和其在会计工作的作用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秀丽  李雪 《经济论坛》2004,(19):113-114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这样,会计信息系统才能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国际上普遍遵守的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被纳入会计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经济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该原则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新颁布的准则体系中大都有其影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突出了经济业务的实质,要求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作为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而不是单以法律形式为判断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为财务报告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9.
就当前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结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提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时间应以能恰当、全面、真实地表达该披露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质量为目标,并科学合理地设计披露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目的是向信息需求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实质重于形式"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贯彻是健全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到具体会计准则——借款准则中去,可以保证借款业务方面的会计核算精准化,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实务操作的简述,分析表明了如何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到借款准则中,并阐述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