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个创业企业往往代表着自己的灵感和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我觉得他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包括我犯的错误,就是一上来对整个战术执行的时候,多元化或者摇摆不定,他不能够专注地在某一点上进行突破。比方说做一个网站,我又可以做这个东西,我又可以做那个东西,并以之为荣。但实际上什么都能做就等于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在当时又做游戏又做动画又做周边产品,  相似文献   

2.
子雄 《企业世界》2006,(9):40-40
在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企图用“回避”政策一刀砍断企业干部与“身边人”的关系,既不科学,也不可能。而有时,“身边人”的问题又真的闹到企业家必须在“要企业还是要身边人”中进行取舍的地步。所以我认为,一个企业经营如何教育和管理自己的“身边人”,实在已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了。  相似文献   

3.
纽约的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丢尽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又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毕业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对企业经营是一无所知。27岁时我创建了京瓷公司,只有28名职工,一开张需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员工一个接一个找我,而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看书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行动考虑一下“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种样的问题。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以伦理观和道德律作为根本去推进经营。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比如说,如果我当时多少学了一点经营管理的知识,多少有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的话,大概就不会去考虑“做人什么是正确的”,而是以“能不能赚钱”为基准去判断问题;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拼命地工作,而是会去学着怎样搞妥协、拉关系,怎样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5.
王民 《企业文化》2009,(12):83-83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怎么这么不合理,出了事情也不知道处理,就会拿下面人当挡箭牌。觉得同事怎么这么不合作,又笨又懒,这样下去项目绝对不可能按时完成。  相似文献   

6.
唐凯林 《英才》2003,(1):51-51
并购就是投资,但决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投资行为。投资需要周期,但是兼并收购比投资周期要短。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秋生指出,“企业自己组建另一个企业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所组建的企业也不一定会比别人组建的企业好,那就买过来,这样既可以解决时间周期上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自己兴建企业所不能实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老兵新传 退伍开店 提起老兵,可能很多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敬佩、亲切之情。老兵就代表着坚韧不拔、品德高尚的优良品格。而在本溪就有这样一个企业,是由一个老兵白手起家而创立,他的企业就如他的品牌“利民老兵”一样,本着“老兵新传,退伍开店,物美价廉,不赚昧心钱”的经营宗旨,要把更优质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将老兵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将一家单独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王国,许多公司都以这样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吸引我,我对开创新的东西更感兴趣,创新来自于小公司。”[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第二章检讨做企业做人糊涂,企业就做不明白。做人缺乏真诚,企业就弥漫伪善之气。做人做成投机分子,企业就成了投机战车。人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人可以错误一时,但不可贻误一生。如果你执掌企业帅印依然错招频出,葬送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我曾认真拜读过国内外多部有关企业反思和企业批判的经典之作。他们大多爱从宏观着手、大处着墨。我更愿从小处着眼,以自我批判的决心,剖析自己,也剖析“百龙”,为反思和批判提供更多感性和共性的参考。“百龙”是一个由我亲手缔造的神话。它因神话而兴盛一时,也因神话差点破…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在对一些问题进行追责时,往往会追到老板头上,只要当事者说一句“这是老板决定的”,几乎就万事大吉了,很多责任问题最后也都因此而不了了之,久而久之,老板自然也就成了企业很多问题的“护身符”。因为公司是老板自己的,每一次犯错也都是由老板自己买单,就是赔钱也是老板赔,所以也就无人提醒、无人追究而已。有些问题就是老板要求去追究,最后也会因为追到自己头上而哑口无言。可是,老板和下属可能都不知道,很多时候老板在管理上犯的错其实都是由下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锡壶王     
高博达 《英才》2008,(12):117-117
人一般都有视觉疲劳,什么东西老看老看,就会觉得“看饱了”、“看够了”。但我对自己收藏的锡壶从来没有视觉疲劳。有时候我去收藏室里拿东西,太太见我半天不出来,不用找,就知道我一定是又在那儿看上了。我经常能对着一把锡壶静静地看上两三个小时,哪怕面对的是已经到我手里十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理论中流行一个最迷惑人的说法:“快鱼吃慢鱼”取代了“大鱼吃小鱼”的传统竞争规则。但我从来就不认为“大鱼吃小鱼”是旧经济的规律。因为真正合理的市场格局是大大小小、优势互补的企业间有机地结合,而不是谁把谁吃掉。“大鱼吃小鱼”的说法很容易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打击对手上,而不是促使企业真正关心他的衣食父母:自己的客户。“快鱼吃慢鱼”的说法也有同样的问题。但除了这个理念上的问题之外,快鱼也并不一定能够吃掉慢鱼。一个新产品的发明者可能因为其“First-mover”的优势而成为一个行业的先驱,但我们也知道许…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富翁病入膏肓,唯一的独生子又远在异乡。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近.又害怕贪婪的仆人侵占财产.便立下了一份令人不解的遗嘱:“我的儿子仅可从财产中先选择一项,其余的皆送给我的仆人。”富翁死后,仆人便欢欢喜喜地拿着遗嘱去寻找主人的儿子,富翁的儿子看完了遗嘱.对仆人说:“我决定选择一样.就是你。”这个聪明儿子立刻得到了父亲所有的财产。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打破常规的创新性思维和眼光.能让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王良星 《经营者》2009,(17):46-47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和我的团队将把利郎引向何方?像利郎这样的民族服装品牌,一边要突围国内男装品牌的同质化竞争,一边要防御国际品牌的强势扩张。我们矢志不渝的国际化征程也必定是一条铺满荆棘的不归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也有很多条件需要我们去完备。更需要一个企业在产品品质、市场渠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讨论家族企业的问题时,给我的印象是一边倒。论者通常的理由是家族企业太过重视血缘关系,而不能客观评判家族内和家族外的管理人员。在能力和忠诚发生矛盾的时候,家族企业通常选择家族人的忠诚而放弃外人的能力。确实,有不少的家族企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员工及管理人员极度不信任。我就曾见过这样一位老总,他的企业已经有了上亿的规模,但当他出差的时候,却把公章带在自己身上,因放在别人手里他不放心。可想而知,这样做的结果是有能力的人都会弃之而去,而他还苦恼为什么周围的人那么缺乏忠诚。他相信,只要多给些报酬,这些人就…  相似文献   

16.
王大 《中国企业家》2011,(21):21-21
我不知道为什幺标题叫“寻找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就是流水账。中国人喜欢夸大其词,这是一个遍地口号的国家,这样做很自然。结果往往你讨论的东西越宏大,就越证明你自己心里没底。我们愿意把事情想得完美,因为现实中根本没人打算实现这些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个小老板酒足饭饱之后对我发表过一番宏论:在当今社会中,无毒不丈夫,经营企业更是这样,你不骗他,他就骗你。而且很坦率地告诉我,他的成功就是靠骗银行和其他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得来的。当然我没有必要和他争论,但这番话的确引发了我的一些联想。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是一个道理。这不仅在于成功的企业家总是与成功的企业结伴而行,成功的企业离不开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在于企业经营中的许多道理与一个人的生涯规划和人生业绩具有很大的同一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能够以经营人生的严肃态度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一位美国著名豪华商场的采购总监是位华人。作为一个离开家乡多年的海外游子,他一直想找机会为祖国的发展尽一点心力。近年来中国低成本”世界工厂“的美誉,让身为企业买手(buyer)的他,在自豪之余,也似乎找到了报国的途径:只要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其它供应商差距不大,就尽量从中国采购,这样既不会损害自己的公司,又能为祖国企业增加销售额。  相似文献   

19.
随着ERP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推广,其在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企业在ERP的日常运行中一般比较重视系统的管理和内在数据的分析,往往会忽视“外围管理”,从而出现了ERP上线时成功而运行时失败的风险,而且由于不加强ERP“外围管理”可能出现ERP系统核心数据差错,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管理者分析和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此就有关方面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是谁     
“我跟你这样交流。你习惯吗?”王功权放下手中的筷子。近3个小时的闲叙.这是他鲜有不自信的时刻。王功权是一位很好的沟通者,对于这样的夸奖,王说。“我会习惯性地打个折扣。”话题聊至“我是谁”时,“怎么可能通过一次对话,你就可以描述我呢!?”他说.“我自己来描述自己都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