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     
《财务与会计》2011,(6):4-5
国务院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指出,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应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盖距。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受到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公开程度较低,导致出现不良的财政现象,降低了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研究地方政府预算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体现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审计机关不懈地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的监督,公布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以倒逼机制,推动财政预算细化与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4.
年初,财政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做好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工作、依申请公开工作和其他相关基础工作,并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范围作出了统一的要求。这说明政府预算公开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初,留学日本的中国知识分子,惊诧于日本政府预算公开带来的重大意义,率先在国内呼吁政府预算公开,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去年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属于预算公开,在广东可以;在上海就属于国家秘密。在财政预算公开已经明确写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今天,这着实让人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向社会公开政府审计结果是近两年我国政府信息透明度提高的突出表现,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公民知情权的发展以及建立“阳光政府”的必然要求,此项工作正在由中央到地方稳步推进,目前审计结果公开力度最大的就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研究在审计结果公开环境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特点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审计机关利用新闻媒体以及专门出版物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进行的活动。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预算公开机制.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构建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层级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及地方财政预算的逐步公开,“三公经费”成为目前公开的重点。公开“三公”经费,不仅是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由之路。从各地公开的实际情况和铜川市有关单位的试点情况来看,由于某些部门的主观诚意不足和一些客观原因,“三公”经费,在公开的方式、内容、程度上还有待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郭迎 《活力》2010,(16):27-27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两周年,两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对中国的政治生活、民主法制建设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促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璐 《会计之友》2015,(6):117-119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推进,政府审计的作用空前强大,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深入开展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对促进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保障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监督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提升审计工作和政府机构的透明度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各省级和直辖市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