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认为,不同的分析方法很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将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总结为β收敛、σ收敛、概率收敛,并加以说明和评价。本文认为,不同的分析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弱点。β收敛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与β收敛和σ收敛不同,概率收敛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它能够表明收敛的长期稳定性。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分析应该利用多种分析方法,才能得出较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义务教育投资均名列全国各省、区前茅。但是,省内县际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教育事业经费支出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支出的实证比较分析,揭示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这就需要通过财政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使教育资源的分配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8,(1):59-62
本文运用相对发展率与泰尔指数方法,对山西省2005-2015年以区市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展现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与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山西省人均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总体上经济增速变缓;(2)研究期内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3)四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占总差异比例最大,其内部差异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4)造成差异及变化的原因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产业经济结构的不同及宏观经济背景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发展中的极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中,极核式空间结构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以天体、原子等自然观类比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极核关系,认为极与核无论从空间相对位置,还是从各自的功能特点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在研究极核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极核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化规律及极核本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严静 《财会通讯》2010,(1):93-95
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考察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债务期限结构区域差异显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化程度等区域宏观因素对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9—2015年中国工业省份-行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收敛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加速了区域劳动生产率的收敛,不同人力资本分布差异对不同区域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同,这种推动作用是由行业的技能特征实现的。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沿海区域,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层次的人口作用显著为正。对于东北和中部,初中层次的人力资本水平作用要明显大于高层次人口,对于西部区域,三种层次的人力资本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可以实施差别化的人力资本提升等策略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我国物流市场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涛  连玮佳 《物流技术》2006,(5):9-10,14
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物流市场的差异作了分析,得出3个主要因子。然后以这3个主要因子为新变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将31个省(区、市)分为5个层次,分别代表不同的物流需求程度。最后结合我国物流市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运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区域经济环境、企业多元化战略和经济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产品多元化整体上会带来经济绩效的折价,虽然不同的区域经济环境之间有明显差异的折价程度差异,但却与区域经济环境本身无明显关系。而企业跨国多元化程度则与区域环境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区域经济环境越好,跨国多元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11—2013年北京市16区县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并运用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了此间北京市各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发现:不同的年份,北京市16区县的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空间差异,且差异显著;在相同的年份,各个区域的系统协调发展也呈现出波动状态;这表明北京市各个区县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存在不协调问题;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发现北京市系统协调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型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如何判别发展的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并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科研部门的研究重点。 一、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人是区域发展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主体是人,对区域发展成果的评价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因而必然要与价值判断发生关系。在此引入两个基本概念:(1)区域发展度(D)。D反映了实践主体对区域发展状况的价值判断,在此定义D越大越好。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对发展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对发展目标认识的时空差异,因此,同样的发展成果,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对发展度的贡献是不同的。(2)区域发展因子集合。它包括了影响区域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区域生存与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及产业异质性影响。采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和产业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区域创新,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产业异质性,不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差异,同时区域创新对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反向影响亦呈现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程度相对中西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12.
邓熠 《物流技术》2023,(8):107-112
以福州都市圈各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福州都市圈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各城市在2014-2021年物流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对福州都市圈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州都市圈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都市圈整体及各城市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城市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具有相关性。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特点差异明显,金融结构的差异化也比较大。根据林毅夫等人提出的MS-BS融资结构理论,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所适用的金融结构不同。文章试图以广东省1999-2013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以上观点,并给出相关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域辽阔,各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差别很大,既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更有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别。中国加入WTO,无疑将会对各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由于各区域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的不同,加入WTO对各区域所形成的影响也将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企业》2006,(1):95-95
长期以来,人们对区域经济规划的定义争论不休。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不同的理解、对规划应用的不同目的,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对区域经济规划作宏观的理解。第二种观点主张对区域经济规划作中观的理解。第三种观点主张对区域经济规划作微观的理解。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交通运输能耗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林昌  张雷 《物流技术》2009,28(11):1-4,10
为检验各解释变量与交通运输能耗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交通运输能耗与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验证。结果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和运输结构是中国区域交通运输能耗差异存在决定性因素,而自然地理环境又会通过影响运输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密度来影响区域交通运输能耗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1 区域高等教育与均衡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总是以某个区域为平台."区域高等教育"的内涵着重于各区域之间经济、政策、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的差异.按照一定标准和依据,划分为不同区域来分析与研究.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是将全国划分为东(京津辽冀鲁苏沪浙闽粤琼)、中(晋蒙豫鄂湘皖赣吉黑),西(川滇黔渝藏陕甘青宁新桂)三大区域作为分析单元的"三区法".  相似文献   

18.
赵京 《西部财会》2006,(10):24-26
区域经济差异与财税体制和政策直接相关。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财政税收因素。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差异从财政视角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形成政策援助能力、充分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促进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通过财政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融资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京长江纬七路过江隧道开通,不仅影响到房价的攀升,其中交通影响的即时性、区域性特征,还造成交通成本的提高及不同区域人群交通需求的差异,从而影响到房价的跌幅。过江隧道开通与房价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投影到房价浮动上时,更多地折射出人、物互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产业之间的集群现象越来越明显。产业集群不仅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趋势之一,同时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企业的规模化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也与区域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