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7月23日零时起,国家发改委再次上调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的零售中准价,这已经是今年第5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再加上上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较量、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这诸多的因素使今年下半年国内的汽车市场更加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2.
宗亚星 《中国报道》2007,(3):100-101
据介绍,在中国交通事故中每受伤1000人,就会有196人死亡,而日本却仅仅7人死亡。车祸结果反差巨大,除了人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规范存在严重欠缺外,汽车自身安全性的差异是另一个关键。2004年,一项关于消费者购车影响因素的调查表明:用户购车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省油、功能、售后服务等,安全仅排在最后一位。但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消费环境的变化,产品的价格战和同质化趋势愈演愈烈,人们对汽车的认识和消费意识的逐渐成熟。2006年4月,相关机构对消费者购车影响因素进行重新调查的结果显示,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在人们考量购车的众多因素中已经跃至第三位,排在省油、价格之后,成为影响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今日汽车市场降价成为首选全国价格信息中心销售大战后价格大幅下跌,已是96年汽车市场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今年汽车价格如何呢?已成为广大汽车生产者、经营者和购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分析,有关专家认为,今年汽车市场不容乐观,如不发生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4.
耿瑛 《江苏改革》2001,(9):26-27
根据有关全国性汽车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汽车价格偏高和消费环境恶劣是制约汽车消费的最主要原因。从价格制约来看,由于面临加入WTO的压力,各汽车厂商为尽早实现规模经济,急于扩大市场占有量,特别是针对私人消费的家用轿车,急于扩大市场占有量,特别是针对私人消费的家用轿车,价格一降再降。虽然我国的汽车市场价格还是高于国际上同类型产品的价格,汽车价格大战的时机还远未到来,但价格的制约已经发生了松动 ,特别是国家计委有关政策的出台,应该说魂正逐步朝着有利于消费的方向发展。从消费环境的制约来看,尽管消费及媒体一直呼呈取消有关阻碍汽车消费的不合理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目标也十分明确,但政策的执行效果很不理想,消费环境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仅仅燃油税一项已是让消费“等到花儿也谢了”,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想要启动汽车消费市场,降低与消费环境必须同步进行,显而易见的是消费环境已经滞后于价格的市场化进程,成为制约汽车消费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扩能的热情却依然不减,因为中国汽车市场依然保持整体增长的态势,而这种态势是任何市场所无法比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5,(1):38-39
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前二年的爆发性增长后,近期由于受宏观调控、油价上涨、汽车消费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汽车产销增速逐月放慢,企业扩张产能和部分消费者购买预期回落。在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2004年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产品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海外拓展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汽车产业正在逐步走向理性。从汽车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国外经验看,  相似文献   

7.
徐亚萍  李林 《科技和产业》2020,20(8):109-114
运用Bass模型探究价格因素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首先,在基础Bass模型中引入价格影响函数?1、?2 ,并利用价格数据确立价格影响函数中Pr(t)表达式;其次,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根据2006-2019年新能源汽车历史销量数据对基础模型和改进模型的拟合精度进行检验,得出引入?2形式的Bass模型更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研究;最后,使用改进模型对2020-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表现进行短期预测,并分析价格因素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年销量可实现500万辆的规划目标,2025年累计年销量却与规划目标相差甚远。价格优惠在新能源汽车2.0时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3.0时期效用甚微。  相似文献   

8.
《山东建设》2005,(8):21-21
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2004年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达到了13.6%,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一些基础原材料价格在高位小幅回落后又出现了反弹。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些基础服务价格上调的压力也很大。  相似文献   

9.
继去年年中的一波国际品牌轮胎企业全线提价之后,今年年初各大公司的轮胎价格再次上浮。尽管一些企业尚未宣布最终轮胎上调价格,但业内人士预测目前涨幅大约维持在3%到5%之间。原油价格大幅提升、中国汽车热销以及天然橡胶价格走强都是轮胎价格升势不改的驱动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晨风 《中国经贸》2007,(4):70-71
如今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上,汽车价格走势与手机越来越相似:从卖出那一刻起就开始贬值。即使公认保值率最高的车型也扛不住群芳斗艳的残酷,瞬间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加入WTO中国汽车业持续多年的全方位竞争后,2007年的中国车市将依然是“降”字当头。稳定的价格体系已成为越来越遥远的温馨回忆。  相似文献   

11.
张井 《南方经济》2001,(12):13-14
作者认为:加入WTO对我国物价总体水平影响不大,但粮食价格小幅下调,副食品价格将小幅上升,纺织品和服装价格上升;钢铁、机电、汽车价格会下降。  相似文献   

12.
肖辉 《世界经济情况》2004,(18):26-27,33
2003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降价狂潮席卷全国车市.预计未来3至5年,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走势。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在对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及未来走势作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消费中的不可逆性投资理论进行研究,并向消费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争夺中国繁荣的汽车市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竞相在中国发起激烈的价格大战,它们原本享有的丰厚利润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4.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整车关税将再次下调到25%。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由于进口汽车关税下调幅度不大,进口汽车整车的综合税率仍然超过50%,以及进口车实行落地完税等政策,关税降低对明年进口汽车影响有限,对进口汽车价格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汽车服务业的顾客为研究对象,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影响消费者价格感知的因素,以期为国内汽车服务企业的管理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纺织品陈颖,张金鹏当今社会,汽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汽车生产厂家的竞争日趋激烈。具有竞争力的汽车除了性能优越、价格合理、外形美观外,汽车内部纺织品的装饰设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它相当影响人们对汽车的整体印象。一方面,它的可见性传达给人以...  相似文献   

17.
奔驰汽车,一个几乎全世界无人不知的汽车品牌。从诞生至今,奔驰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代表了人类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如今,奔驰汽车已过百岁寿辰,然而它的名字和公司的口号一样,依然叫得响亮。1883年,德国工程师、发明家戈特利布·戴姆勒,与好友威尔赫姆·迈巴赫合作,成功研制出使用汽油的发动机,并于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上,  相似文献   

18.
马国东 《中国经贸》2013,(16):295-296
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制造商不断的上扬价格,汽车销售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压缩。汽车销售企业通过税收筹划的手段达到纳税负担最小化,从而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汽车销售企业经营特点,分析了汽车销售企业纳税收筹划的空间,简要阐述了汽车销售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和目标并举例了汽车销售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当人们期待入世后由于国内家轿价格大幅下降所带来的市场繁荣时,中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已悄然成为各汽车生产厂商和金融机构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引导和创造汽车消费,吸引新客户群体,扩大市场份额。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汽车消费信贷是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热之后的又一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人消费信贷品种。对于政府来说,汽车消费信贷有助于推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刺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成熟无疑将帮助他们早圆汽车之梦。  相似文献   

20.
傅新源 《开放潮》2003,(6):34-35
2002年车市的火爆持续到今天依然没有降温的明显迹象。年初以来,由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汽车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车市依然充斥着汽车厂商高昂的热情,汽车生产大幅提速。各种迹象表明,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步入高速成长期。汽车产业出现爆发性增长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汽车行业曾被认为是中国最脆弱的行业。而现在,中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受到进口汽车的严重冲击,反而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年以来,汽车生产继续大幅提速,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首次成为中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