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建平 《浙江经济》2004,(20):48-49
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发展旅游有着不可多得的独特优势。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来杭,对杭州旅游发展寄与殷切期望。1992年底,小平同志来杭时,对杭州的旅游业作出重要指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在缅怀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对于进一步发展杭州的旅游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杭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国家级历史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千年古城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化积淀,是杭州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23,(4):30-31
<正>探索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融入未来社区建设,打造共富基本单元,构建未来生活场景2021年4月9日,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全区地域面积119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街道,174个社区。新拱墅是老城区,老旧小区体量大,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强烈。在省市各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拱墅区已完满完成了232个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满足当下需求,更是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融入未来社区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朱琪  余尧焕 《中国经济信息》2007,(12):F0002-F0002,1
杭州市拱墅区党代会、人代会刚刚落幕,一幅崭新的打造“实力拱墅、秀美拱墅 、和谐拱墅”的蓝图已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重点实施单位,杭州市拱墅区飒旅游局通过“建设三个拱墅”大讨论,在党委书记、局长宋月明带领下,全局干部以全新的姿态,扎实苦干,一心一意谋发展。  相似文献   

5.
《杭州研究》2007,(1):56-59,149
站在全球的视角,对国际生活品质较高的城市进行国际比较,积极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打造至关重要。本课题采用举证的方法,分别以日本京都(Kyoto)、加拿大温哥华、法国巴黎、美国旧金山、波士顿为例,从历史文化保护、大学城建设、文化休闲业发展、自然风光与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客观分析了杭州生活品质的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国际生活品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晋 《江苏经济》2002,(10):28-29
如何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分析、研究美誉度和知名度等问题,加速优化城市发展的综合环境,这是城市经济的组织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本文试用新近提出的“注意力经营”理论,结合工作实践,对合力打造城市综合发展环境的途径和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门前三包”IC卡管理办法在杭州拱19条主次干道全面实施,通过发卡、被刷、扣点、处罚连环互动。各类违章行为大幅下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此。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亲自批示:杭州拱墅区首推“门前三包刷卡制”是抓好“清洁杭州”加强城市管理的新招、实招,并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化产业的兴起又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9.
合川被重庆赋予“城市发展新区”新定位,让合川人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建设“城市发展新区”,既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合川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又是合川抓抢发展机遇、激活发展能量的宽广舞台。站在新起点的合川,正在努力打造“重庆经济强区、西部宜居江城、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向“城市发展新区”奋力挺进。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支撑,而特色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宁波文化品牌,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宁波特色文化吸收了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商帮文化)的优点和精髓,并有新发展。以新思路、新举措来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文化品牌,可以提高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宁波持续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杭州要打造成为“东方休闲之都”,这一定位十分符合杭州城市的秀丽的江南湖光山色与丰富的历史化和休闲化的特色,符合当前国际休闲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及对东方特色休闲城市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杭州研究》2006,(2):63-64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古都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研讨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旅委、名胜区等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批示:“研讨会召开得非常及时,十分成功。向市旅游、名胜区、市古都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同时,向研讨会发去贺信。贺信中指出:“古都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与瑰宝,是财富,不是包袱;是城市的特色,不是现代化的障碍。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弘扬古都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杭州作为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吴越和南宋先后定都杭州,历时200多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将以此研讨会为契机,遵循《杭州行动纲领》,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理念,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努力做好古都文化研究、保护、管理、经营的文章,坚决制止损毁破坏古都文化的各种行为,积极推进“中国八大古都“的合作与交流,为弘扬中国古都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发展古都旅游作出应有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化的中心,同时,作为世界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化名城,杭州风景优美,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嘲其历史化内涵深厚,源远流长。杭州的这种城市特色为自身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自然与历史化资源,并进行了基本性质的定位。这就是:杭州城市性质是属于智力型化城市。杭州城市形象塑造应基于这种性质来进行内涵的界定和思路的展开。  相似文献   

14.
《唐山经济》2008,(2):14-16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开放创新、富民强市”的总战略,“把新唐山建成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的总目标,这进一步描绘了唐山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平作为一个依矿而建、因钢而兴的传统重工业区,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融入城市中心,打造经济强区,建设和谐开平”的总战略,“商、居西进,工业东移”的总布局,“集中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总要求和“完善城区功能、增强发展活力、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幸福指数”的总目标,进一步丰富、发展、细化工作思路举措,确保市委各项战略目标落到实处,力促开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钱永红 《浙江经济》2002,(11):50-50
杭州市地铁一号线正式定名于2001年12月,工程立项范围自余杭区—杭州主城区—萧山区,全长约52千米,总投资约152亿元,2003年试验段开工。杭州市地铁一号线的建成对杭州实现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发展新格局和“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交通保障,这将对杭州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地铁建设符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将有利于引导城市发展21世纪将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纪元,全国城市将建设3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总长将达650公里。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有超过550公里的地铁线:到2050年,若包括轻轨线路将达2000公里,这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运载50%,甚至高达80%的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16.
未来5到15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蓟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良好的工作基础上,打造新优势,开创新局面,使经济社会发展再好一些、再快一些。群众收入再高一些,城市建设再美一些,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9):24-27
2007年已逾2/3,杭州市经济呈现出了“快而稳、好而活”的发展态势。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新环境下,杭州的城市品牌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提升。前不久,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专题会议上强调,要从落实长三角率先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统一认识,抢抓机遇,科学定位,明确要求,落实举措,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把杭州打造成长三角的主要增长极,为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劲 《杭州研究》2007,(1):88-105
本课题从理论深度上挖掘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并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竞争力、创新经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基础上加以创新,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突出杭州特色的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现在所出的阶段作出评价;同时通过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分析杭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效;也通过与国内其他典型城市的横向比较,对比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特征和优劣势;进而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推动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敏 《杭州研究》2006,(3):2-4,10
本世纪初,京杭大运河边,处于停产状态的杭州蓝孔雀化纤厂厂房空寂无声、杂草丛生,一副衰败的景象。然而到了2002年,破旧厂房被赋予一个时尚的新名字:LOFT49,开始对外出租,低廉的房租和巨大的空间吸引了一大批设计师和艺术家人驻。LOFT原意是建筑中的阁楼,现已逐步演变为利用工业旧厂房和旧仓库开阔、宽敞的空间,来打造充满个性、富有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聚集地。到2005年底,这片近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已经汇聚了杭州22家创意企业,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摄影、雕塑、绘画等多个创意领域。如今,这个被称为“LOFT49”的地方,昔日工业文明的象征,已摇身变为创意产业的载体,正在成为杭州这座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充满魅力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打造“创意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6,(24):16-17
杭州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杭州召开,“休闲在杭州”成了一个叫得响亮的城市口号,如何将杭州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融入休闲产品的建设设计中,打造真正的“休闲之都”,是从政府、媒体及至普通百姓所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